第36节:古道寻踪(36)
      
        很多专家认为这些符号还不能起到记录和表达思想的作用,因为从目前的研
      究情况来看,他们还无法从三星堆的刻画符号上来推测当时的祭祀情景。
      
        在战国中晚期曾广泛流行" 仓颉造字说" ,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但是文
      字作为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它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群际间思想交流的需要,而
      不可能由一人所独创。仓颉造字的传说至多表明,仓颉作为黄帝史官对文字有搜
      集整理之功。
      
        由于上古文字为大巫师和统治阶级所垄断,成为接地通天的媒介,因而造成
      对于文字符号的崇拜,并进而将文字的创造归结为某一具有神意禀赋的人物的创
      造。这在三星堆也不例外,在那里出土的用于祭祀的文物上,基本都刻有各种不
      同的图案符号,而这些器物在当时都归统治阶级所有,所以刻画在器物上的图案
      和符号也只有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才能看懂。有些专家认为这种刻画在器物上的
      符号图案就是后来巴蜀文字的雏形。
      
        其实,文字是语言的表象。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
      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
      
        很多人以为殷墟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这是不正确的。甲骨文只不过是商
      代后期的文字,字的个数已经超过5000,而且从字的结构看,传统的所谓" 六书
      " 已经具备了。所以甲骨文是一种相当发展的文字系统,汉字的演变在它以前肯
      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殷墟甲骨文代表着中国文字的成熟,
      不如说其反映着文字载体的突然改变。
      
        众所周知,殷商国王十分重视占卜、祭祀和记录,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巫师习
      惯于将文字刻画在甲骨上。虽然刻画甲骨文,不如" 笔" 书文字方便,但" 笔"
      书文字或经日月磨损而踪影全无,或因载体腐朽而荡然无存,唯甲骨耐蚀、刻画
      深刻,方使大批甲骨文得以重见天日。
      
        由此可以联想到,是否三星堆先民们也有比较发达的文字,但是由于载体的
      不坚固,而使我们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比较成熟的文字?这个设想是有一定道理
      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当时三星堆的气候湿润,城镇周围都是大片大片的森林,
      木头肯定是居民们大量使用的材料。他们很有可能把大量文字刻在木头上,而在
      青铜器或玉器上刻字,在当时来看确是非常费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刻字的木
      头都已腐烂不存在了,以至于现在我们无法发掘出更多的文字资料。
      
        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中国文字的起源应远在殷墟甲骨文之前,
      这一点已被不断涌现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证实,并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公认。至于具
      体起源时间,目前尚有不同认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良渚文化的多字陶文
      和龙山文化的丁公陶文已是文字,甚至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只是对它们与古汉字
      的渊源关系等方面有些不同看法。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陶文或距今约4500年前的
      大汶口陶文即为中国文字的源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