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古道寻踪(12)
      
        据说这个方法还真起了一些作用,产生的直接恶果就是高山雪线向后退缩了
      几百米,水流量自然也就大量的减少。
      
        在我们的正对面,有一处高达百米的山崖,河水在山崖下面咆哮,距河水30
      多米的高处,有一条长长的印记,远远看去,好像是横贯在山岩间的一条小路。
      穆教授指着这条印记说:" 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水线,如今水位已经下降了几
      十米。"
      
        莺落峡水电站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建立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
      看到水电站有两个出口,一条是水泥砌成的渠道,山上的河水从此源源而出,流
      进张掖地区广阔的农田;还有一个出口,不见滴水,一条拦河大坝横在其间,大
      坝外干涸的河床乱石裸露,杂草丛生,远处的河床里还有一些民房建筑,可知这
      条河道已常年无水,据说这就是通向居延海的旧河道。
      
        如果我们不是为考察而来,弱水的源头地区——莺落峡水电站应该是一个非
      常好的避暑纳凉的旅游去处,这里山峰险峻,河水湍急,林木茂盛,四季如春。
      望着远山,白云缠绕着雪峰。脚下,河水穿行于奇石之间,轰鸣的水声和飞溅的
      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一道道彩霞。
      
        我们沿着所谓的河道顺流而行,其实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河水了,如果要说有,
      那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这条河,一直被人们称之为" 弱水" 。
      
        所谓" 弱水"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昆仑之丘"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绕
      之"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弱水" 并不是孤单单的一条河,它与周围许多条
      河相连,或者说" 弱水河" 是整个水系的主流。由此还可以看出,它在两千年以
      前应该是一条河水滔滔、奔腾澎湃的大河。
      
        郭璞注曰:" 其水不胜鸿毛。" 《十洲记》云:"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玄中记》也指其" 鸿毛不能载" 。也就是说,这条河水流湍急,连大雁的羽毛
      落在水上都会沉下去。关于这方面的描写,很容易让人们想起《西游记》中唐僧
      与孙悟空、猪八戒经过的流沙河,也许流沙河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据早年记
      载,这条河里曾捕到过近三米长的大鱼,而这条河的终点——居延海直到20世纪
      80年代,还有" 年产20万斤鱼" 的记录。
      
        古人对地域的里程概念并不像现在这样清楚,如果从中原的政治经济中心所
      在地算起,到祁连山脚下,至少有1600公里左右,如果按日行30-40 公里的速度
      来算,也要走上50天左右。试想一个连续行走了50多天,人困马乏的队伍,当看
      到眼前高耸入云、雪峰绵延的祁连山时,会作何感想。他们发出:" 呜呼哉,万
      仞山峰,舍昆仑其谁?" 于是一个新的昆仑山概念就此产生了。
      
        如果说祁连山就是昆仑,那么,周穆王驾八骏去西方会王母娘娘,他的路程
      需要大打折扣了。难道周穆王真的是在祁连山脚下见到王母娘娘吗?同样是《山
      海经》,说王母娘娘在昆仑山宴请周穆王,周穆王离开时,西王母还送了好几车
      玉石,难道祁连山下也有产玉的地方吗?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