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之母(南希):我骄傲,我有一个好奇的儿子
      
          母亲的爱,就像一盏明灯,它在群星之间闪耀着纯洁永恒的光芒,在上帝的桂
      冠面前燃烧着熊熊不息的火焰。  ——威利斯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祖先是荷兰人,1728年先辈从阿姆斯特丹移居
      到美洲。
      
          爱迪生的父亲塞缪尔是在伊利湖畔的维恩那城开旅馆时爱上女教师南希的,两
      人于1828年结婚。
      
          南希是苏格兰裔的加拿大人,婚后共育有七个孩子,爱迪生是最小的一个。按
      照祖先长者的名字,小爱迪生取名为托马斯,由于他父亲塞缪尔·爱迪生与阿尔瓦·
      布雷德利船长私交甚好,便又借了这位船长的名叫阿尔瓦。周围的人都叫他阿尔瓦,
      母亲南希则喜欢叫他阿尔。
      
          阿尔瓦小时一直住在米兰。关于他在米兰的轶事传说很多。有人说他是一个与
      众不同的孩子。因为阿尔瓦出世以后几乎从来不哭,总是笑眯眯的,两只灰色的眼
      睛亮晶晶的,头显得特别大,一看就知道这孩子聪明。也有人说阿尔瓦小时候长得
      很难看,尤其头发十分稀少,总是立着,一点也不服帖,父亲看了不舒服,就替他
      理了发,结果反而更难看,母亲也为此常常眉头不展。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阿
      尔瓦的身子很瘦小,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
      
          几乎所有看着阿尔瓦长大的乡邻都能证实,阿尔瓦小时对所有的物体都感兴趣,
      常常试图用手去抓这抓那。在他3岁时你会看到他静下来像大人一样思考,并学着
      大人用手指理他的头发。
      
          阿尔瓦开始张嘴说话的时候总是问这问那。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虽然不重要,但
      都不容易回答。由于他问的问题太多,他家的大多数成员甚至都不想回答,他的母
      亲是个例外。
      
          一次阿尔瓦问父亲:“为什么刮风?”
      
          父亲回答:“阿尔瓦,我不知道。”
      
          阿尔瓦又问:“你为什么不知道?”
      
          父亲说:“你问你母亲吧。”
      
          阿尔瓦便找母亲问去了。后来南希对丈夫说,你不能总对孩子说不知道。
      
          阿尔瓦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
      母亲不见阿尔瓦回来,很焦急,便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
      阿尔瓦。
      
          母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
      干什么?”
      
          阿尔瓦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
      
          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便自己孵起了
      小鸡。
      
          母亲一看大笑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母亲便把人不能孵小鸡的原因讲给他听。阿尔瓦很佩服母亲的学问。
      
          由于阿尔瓦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会遇到危险。一次,他到储藏麦子的房
      子里玩,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差一点窒息而
      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才幸免于难。还有一次,他掉进水里,结果像落汤鸡一样
      被人拉了上来。他自己也受惊不小。4岁那年,他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
      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后来阿尔瓦的父亲塞缪尔·爱迪生做屋瓦生意。阿尔瓦经常到塞缪尔·温切斯
      特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温切斯特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
      飞行装置实验,这个实验使阿尔瓦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
      会升上天,那该多美啊!几天以后,他把几个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他父亲的一个
      佣工迈克尔·奥茨吃化学制品后飞行。奥茨吃了阿尔瓦配制的化学制品后几乎昏厥
      过去。阿尔瓦还认为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不是他阿尔瓦的失败。
      
          这次事件不仅使阿尔瓦的父母感到头痛,同时也震惊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们
      纷纷警告自己的小孩说:“不要和阿尔瓦玩!”
      
          小孩子们听了父母的告诫,都不敢再和阿尔瓦在一起,即使阿尔瓦邀请他们,
      他们也只是以畏惧的眼光看着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时几个比较大胆的小孩,甚
      至会唱着歌来侮辱阿尔瓦,他们唱着:阿尔瓦、阿尔瓦,奇怪的小孩;阿尔瓦、阿
      尔瓦,他是个呆子;我们再也不和阿尔瓦玩了。
      
          爱迪生7岁的时候,出现了一件对他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事。1854年,伊
      利湖南岸沿湖铁路通车,使得米兰运河的商船生意大减,并使生意的内容也开始发
      生变化。父亲塞缪尔的屋瓦生意已没有办法再维持下去,因此他们的生活日渐困苦。
      为了另谋发展,爱迪生一家又再度迁居了。
      
          这次他们并不用帆船牛车,而是乘火车到底特律后于第二天早晨上了鲁比号航
      船。他们沿圣克莱尔湖岸绕行了一日,而后便溯着圣克莱尔河一直向上驶去,最后
      他们在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
      
          搬到这里不久,阿尔瓦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因此,他的母亲在那一
      年没有送他上学。他只好留在母亲身边,独自一人玩耍。由于这一场猩红热,阿尔
      瓦的一只耳朵聋了。
      
          塞缪尔在休伦新买的房子建在松林中的高地上,能看到从休伦湖流出的圣克莱
      尔河。这幢房屋有十几个房间,后面有马房,单只建筑用地就有四公顷,另外有4
      0公顷的果园。塞缪尔在这里经营制材和小麦买卖,也种植蔬菜。他把蔬菜和果园
      里生产的水果一起卖到市场,生意做得很大。虽然不再是米兰的富商,但维持一家
      三口的生活是绰绰有余。
      
          由于这里山明水秀,风景优美,塞缪尔后来在一个高地上造了一座约三十米高
      的塔,供人们饱览湖光山色,每人收费两角五分。这座塔建好以后,参观的人络绎
      不绝。阿尔瓦成为这个塔的小管理员,向每位参观的人收费。过了一些日子,参观
      的人数一天一天地减少,阿尔瓦觉得无聊,就对父亲说:“爸爸,两角五分太贵了,
      如果减价也许又会有人来参观。”塞缪尔采纳阿尔瓦的建议,将收费减到一角,可
      是参观的人还是不多。阿尔瓦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爸爸,在塔顶上装个望
      远镜怎么样?”爸爸说:“想得好!”这座塔很快就装置了望远镜,可是参观的人
      数仍然没有增加。这样,这座塔的生意也就无法再做下去了。阿尔瓦“失业”了。
      
          在管理这座塔的过程中,阿尔瓦对工作发生了兴趣。他想自食其力。他对父母
      说:“我想到镇上去卖菜。”父母起初不同意,由于阿尔瓦向父母再三作出承诺,
      表示愿意吃苦,一定要干到底,父母也就答应了。
      
          阿尔瓦用车子载着家里所种的菜到镇上去卖。阿尔瓦为人老实,不好的东西不
      卖出去,价钱一般也比别人的便宜,于是生意不错。过了一些日子,阿尔瓦又从别
      的农家买进水果去转卖。生意越来越兴隆,阿尔瓦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雇了一位少
      年来帮忙。阿尔瓦做卖菜生意,一年多就赚了500多美元。
      
          阿尔瓦在8岁时才开始上学念书。进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
      是那位恩格尔先生。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老师讲课枯燥无味,
      引不起阿尔瓦的兴趣。因此,他从来没有好好地坐在椅子上过,老师在讲台上教课,
      他就在下面走动,有时还跑到外面去。有时候,他会收集附近人家丢弃的物品,而
      制造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带入教室,整天就玩这些东西,完全不注意老师在台上讲些
      什么。长期下来,老师感到很头痛,因为他往往妨碍别人上课。
      
          阿尔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个性依然没有改,且对于课业方面的问题非常固执,
      一个问题未获解答,他就不会继续做下道题目。因此,不了解他个性的老师便把他
      当作是一位“迟钝”的学生,斥他为“糊涂虫”、“低能儿”。一次,在上算术课
      的时候,教师讲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安静地听讲,只有阿尔瓦忽然举手发问
      说:“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
      
          不久老师把南希叫到了学校,对她说:“阿尔瓦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
      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
      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
      上学了吧。”
      
          南希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阿尔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会教我的阿尔,
      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当南希携着孩子走出校门时,觉得一阵心酸,眼里不觉掉下泪来。她始终不承
      认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儿。因为这时她正做女子学校的教师,是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
      人。据她平日留心观察,阿尔瓦不但不是低能儿,而且时时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品质
      来。在受了这种刺激以后,爱迪生的母亲决心全力教育阿尔瓦,要使他成为世界上
      第一等人物。
      
          回到家里,南希这样问儿子:“先生说你是劣等生,你以为羞耻吗?”
      
          阿尔瓦说:“不以为羞耻,但觉得悔恨。”他接着又说:“可是我要知道的事,
      先生一点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起我来。”
      
          母亲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先生说你是低能儿,但母亲不以为然。你从明天
      起,不要到学校里去了。母亲今天在先生面前已发过誓了:学校里当你是低能儿,
      无法教育,我就在家里好好地教育你。阿尔,我今天也应该和你立一个誓。母亲已
      立了决心,无论如何要使你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发这个誓呢?”
      
          阿尔瓦说:“母亲,我愿意发这个誓,我定要做番大事业,使现在说我是低能
      儿的先生听了后悔。”
      
          南希接着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师,但我有两项约束。第一,你要做
      什么事必须先告诉妈妈,因为你做的事虽好,但也许会妨碍别人。你要知道,给别
      人惹麻烦是不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不可再去妨碍别人,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
      的人。今后你得好好地用功,妈妈要当你的老师,你必须认真听我的教导。”
      
          阿尔点点头,眼中含满了泪水,母亲紧紧地抱住阿尔,母子俩脸上都闪烁着泪
      光,两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阿尔一生中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从那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
      
          南希的决定是正确的。此后,爱迪生便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
      人类先哲的智慧思想。根据他母亲的固定计划,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在其他孩子
      玩的时候,他都坚持每天学习。有一个当时和爱迪生玩耍的人记得:“我们几个人
      在屋前正玩得高兴,这时门口出来了一个和善可亲的女人,衣着很朴实,戴了一顶
      时髦的花边便帽。她对我们望了一下,和蔼地喊道:‘托马斯·阿尔瓦,可以进来
      上课了。’那孩子默默地服从了,跟了她进去,临走时回过头来带着可怜的神态望
      了望我们。在这美丽的夏日,而且还是假期中,硬要从游嬉中叫去读那枯燥无味的
      课本,这该是多么难受的事啊!”
      
          小阿尔瓦虽然具有小孩喜欢玩的天性,但他不反对母亲的教育。因为母亲教给
      他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学习方法。她认为,多思比简单地死记硬背更重要,只要
      阿尔瓦看得懂的书,不管多难的,都给他看。
      
          南希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她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春天,树木抽出嫩枝
      时,她和儿子坐在屋门前,边晒太阳边上课。夏夜,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
      里一片葱绿,她和儿子来到高高的望塔上,一面纳凉,一面读书。到入了秋,爱迪
      生又念上了《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冬天,天寒地
      冻,她又与儿子在一起围火授课。她讲地理,如同把爱迪生带到世界各地周游,漂
      洋过海,登山探险;她讲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她教文学,使
      爱迪生对雨果敬慕不已。以至于朋友们都管他叫维克多·雨果·爱迪生。在这些教
      育中,爱迪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他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
      体一样。”他也认为,母亲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后来,爱迪生说:“我在早年发现
      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就从那
      时,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不辜负她对我的盼望。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阿尔瓦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
      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
      莎士比亚、19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
      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写的《自然与实验哲学》。这本书有好几百页,
      书中内容从蒸汽机到氢气球无所不包。关于那个时代的科学的知识,差不多都已包
      含在内,是中学毕业生也觉得难念的一本书。爱迪生认真读完了这本名著。后来,
      爱迪生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10岁。”
      
          阿尔瓦10岁时对化学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在休伦港自己的家中地窖里按
      照帕克的教科书做实验。他向当地的店主要了200只空瓶,在一个个的瓶子里装
      了不同的化学药品,常常搞得危机四伏,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塞缪尔和南希既担
      惊受怕,又为自己的孩子的好学感到自豪。为了不致惹麻烦,母亲南希命令他把仪
      器药品统统丢出门去。但经他苦苦哀求后,她也觉得于心不忍,总算是应允了他。
      本来阿尔瓦在贮有毒药的瓶上总标着“毒”字以示警戒。后来她发觉别的孩子时常
      私自地来试弄药品,觉得危险还是很多,坚持要他随时锁藏起来。
      
          在母亲的启蒙下,阿尔在10岁时读完了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休谟的
      《英国史》、席尔的《世界史》。他还读过托马斯·潘恩的著作,很快,爱迪生被
      潘恩的真知灼见所吸引,潘恩一直影响了他一生。后来他回忆说:“阅读那位伟大
      的思想家对政治与神学等问题的论述,我得到了启示。潘恩使我了解了许多新的问
      题。我可以清楚地忆起读过潘恩的著作后那种如见光明的感觉。对于潘恩,我抱有
      极大的兴趣。看一遍不够,我就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研读。”他还吃力地读完
      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本书教他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这也
      就是为什么他后来成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而科学界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承认他
      的成就的缘故。读了牛顿的这部杰作,爱迪生开始蔑视数学,这种态度并非是由于
      他不必借助数学就能一眼看出涉及数字的许多问题的中心环节,而是因为爱迪生家
      的一伙朋友帮助他解释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的许多疑难。
      
          阿尔瓦·爱迪生后来记下了他的看法:“我立刻得出结论,牛顿如果少知道些
      数学问题,他的知识面就会更宽。我从此开始讨厌数学,并一直不曾恢复起对它的
      好感,我把数字看成是一种数学工具,可以用它完成推理的逻辑结论,但它并不能
      帮助人们理解这一结论。”数年之后,他宣称:“我不是数学家,但我在这一领域
      里的名次可以处于领先地位。”接下去,他的话更为贴切,也更加狂妄,“我能雇
      来数学家,可他们不能雇我。”爱迪生后来在财富的积聚上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数学
      家的原因,乃是他夜以继日地做实验。
      
          对一切事物感兴趣的阿尔瓦·爱迪生,通过电报对电发生了兴趣。
      
          阿尔瓦11岁时,报纸上登载了用电报线连接美国的电报员的故事,引起了他
      的好奇,后来他了解到在纽约和远至芝加哥的几个城市之间架起了约八百英里的电
      报线。也就是在这一年,阿尔瓦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他确信他也将要发明一种
      电报。但是,他需要钱买电器装置,而塞缪尔·爱迪生的生意不好,家里无钱做许
      多必须做的事。于是,爱迪生决定干干农活这一行,通过叫卖新鲜玉米和其他东西,
      他赚到了几百元钱。
      
          1859年,阿尔瓦·爱迪生已12岁了。这一年大干线铁路部分通车。该线
      从缅因州的波特兰起,至圣克莱尔河东岸的萨尼亚止。在河的西岸,开辟了连接萨
      尼亚与休伦港的轮渡;与此同时,又开辟了从休伦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单线。铁路为
      阿尔瓦提供了机会。
      
          他听说在从底特律到休伦港的新铁路线上需要一个男孩在火车上卖水果和饼子,
      铁路上不付任何报酬,但可以用很少的钱买下食品,然后在火车上再用高一点的价
      钱卖出。阿尔瓦要求得到这份工作。
      
          阿尔瓦向母亲谈了自己的想法,但南希反对。她想到了那些可能发生的可怕事
      情——火车失去控制,相撞、翻车甚至翻个个儿等等。她也担心阿尔瓦在底特律等
      火车时会遇见坏人。
      
          作为母亲,南希的这种舐犊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南希也是一个开明的母亲,
      她权衡了利弊,最后还是同意了阿尔瓦的要求。因为这样对阿尔瓦来说或许是一个
      新的开始。正如阿尔瓦自己所暗示的:“妈,我是一蒲式耳小麦;我有八十磅重了。”
      
          阿尔瓦·爱迪生终于在从休伦港驶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车上当上了推销员。在爱
      迪生12岁那年,他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作为一个细心而明智的母亲,是她发现了爱迪
      生的天资,是她引导着爱迪生向未知领域发起挑战。特别是在爱迪生遭遇别人白眼
      和打击的时候,是她给了爱迪生一生的勇气和力量。可以这样说,没有南希这位伟
      大的母亲就不可能有爱迪生以后的发明。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足以让他母亲欣慰百
      倍。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虽然爱迪生不发明历史,但他的发明却为历史锦上添
      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