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之母(苏珊):美丽的诱惑
      
          若是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席
      勒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生于英国希鲁兹别利,祖父和
      父亲都是著名的医生。
      
          达尔文的母亲苏珊是著名制陶商的女儿,她不但和蔼可亲,也很有见识和教养。
      她喜欢栽培花卉和果树,时常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达尔文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同时她
      又很有耐心,十分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每逢孩子们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傻″问题
      时,她从不横加指责,而是耐心地给予解答。正是妈妈的这份爱心和耐心,使达尔
      文对生物、对他所生活的这个奇妙的生命世界产生了最初的兴趣。
      
          1815年夏季的一天,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大地散发着
      诱人的清香。苏珊带着达尔文兄妹俩在花园里玩耍。孩子们采了一些花儿,又去捕
      捉蝴蝶。苏珊拿起花铲给刚栽的几棵树苗培土。她铲起一撮乌黑的泥土,轻轻闻了
      闻,然后把它培在小栗树的树根旁。
      
          “妈妈,我也要闻闻。”达尔文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学着妈妈的样子闻着乌
      黑的泥土。突然,达尔文抬起头,好奇地望着妈妈,问道:“妈妈,您为什么要给
      树苗培土?”
      
          “我要树苗和你一样壮实地成长,树苗离不开泥土,就像你离不开食物。”
      
          “就像我离不开妈妈一样,是吗?”
      
          苏珊会心一笑,说:“好好闻一闻,这是大自然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呀!别
      看这泥土黑,它却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有了它,才有了郁郁葱葱的青草,才有了成
      群的牛羊,我们才有了肉和奶有了它,花朵才能开放,蜜蜂才会成群飞来,我们
      才能喝到香甜可口的蜂蜜;有了它,才能长出燕麦和稻子,我们才有了粮食和面包。”
      
          “那么泥土里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和小狗呢?”达尔文开始刨根问底了。
      
          苏珊笑着对达尔文说:“小猫和小狗是猫妈妈、狗妈妈生的,是不能从泥土里
      长出来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对吗?”
      
          “对啊,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妈妈生的。”
      
          “那么,嗯,最早的妈妈是谁,她又是谁生的?”
      
          “听说最早的妈妈是夏娃。不过,我只知道圣母玛利亚。”妈妈用手指着远方
      教堂对儿子说,“就是教堂里那个圣母玛利亚,可能夏娃和圣母玛利亚都是上帝创
      造的。”
      
          “那上帝是谁造的呢?”
      
          “亲爱的,世界上有很多事,对于我,对于你爸爸,对于所有人来说,都还是
      个谜,我希望你长大了自己去找答案,做一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
      
          也许从那时起,生命从何而来的问题就印在了小达尔文心中,直到他最终自己
      找到这个秘密的答案。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年幼的达尔文把家里的花房、花园和门前大河两岸的
      绿色世界当成了自己最早的课堂。他不但天生喜爱动物,还喜欢收集各种植物、贝
      壳和矿物的标本。他时常独自坐在河边或塘边,静静地注视着水下的游鱼和缓缓流
      动的河水。在妈妈的悉心指导下,他学会了怎样根据花蕊来识别花草,怎样记住各
      种花草和树木的名称。随着对生物了解的不断加深,他对生物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也许正是出于对生物的喜爱,达尔文对各种小生命也总是格外珍惜。他很喜欢
      摸鸟蛋,但绝不将鸟蛋全部拿走,否则他觉得鸟妈妈太可怜、太孤单了。
      
      
      
          童年在无忧无虑中过去了,妈妈的耐心引导使达尔文对生物的兴趣产生了萌芽,
      尤其是生命从何而来更成了小达尔文心中最神圣的领地。也正是得益于母亲耐心的
      教导,他那良好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不幸的是,当达尔文8岁时,母亲去世了。此后达尔文即由其姐姐们照料。
      
          母亲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却给达
      尔文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一年达尔文进入了一所私立小学,但他不喜欢课堂上老师讲的枯燥的《圣经
      》,却喜欢在课后观察蝴蝶、蜜蜂,捕捉昆虫。
      
          上中学后,达尔文依然喜欢野外活动,学习成绩很一般,老师认为他“是一个
      平庸的孩子,远在普通的智力水平之下”,他的父亲认为他“除了打鸟、养狗、捉
      老鼠外,什么都不会干,将来会丢全家的脸”。
      
          1825年秋天,达尔文按父亲的意志进入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但他对医学
      不感兴趣,闻到解剖用的尸体气味便恶心不止。他经常和高年级学生一起到海边采
      集海生动物标本,和这一带的渔民交上了朋友,有时还登上渔船捕鱼捞虾或去听地
      质学课。医学院的两年就这样过去了,他的医学课程学得很糟糕。父亲看到儿子学
      医不成,“习性”不改,非常气愤,就把达尔文送到剑桥大学去学神学,想让他将
      来成为一个牧师。
      
          有一次,一个学生向牧师提问:“老师,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牧师庄重地回答:“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
      比如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而创造老鼠就是为了给猫吃。自然界的万物都
      是不会变化的。”
      
          达尔文不以为然,对神学课程心不在焉,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但不久他遇到
      了对他整个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个人使他对生物学的热情再次迸发出来。
      
          一个初夏的假日,达尔文为父亲不准他放弃神学专业而十分苦恼。这时,他的
      表哥约他去参观剑桥大学植物园,达尔文也想去散散心,于是也就欣然前往。然而,
      在此期间发生了对他“整个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这就是结识了亨斯洛教授。
      
          亨斯洛是著名的植物学和矿物学教授,非常赏识达尔文的生物学才能,他们一
      起去近郊采集标本,有时为了采集稀有植物标本,他们还要长途跋涉。在旅途中,
      亨斯洛把接触到的每一种新奇的植物和动物以及每一块有特点的地层都当成生动的
      教材,向达尔文传授知识。
      
          1831年,达尔文经亨斯洛介绍,跟随该校著名地质学教授席基威克前往北
      威尔士,考察那里的古岩层,学习发掘和鉴定化石。
      
          这一年,达尔文在剑桥大学毕业。他把自己的两个发现写成了科学论文,在爱
      丁堡大学的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获得了好评,这使达尔文研究生物学的热情更高
      了。
      
          1859年达尔文完成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马克思在仔细研究了这部书
      后指出:“这本著作非常有意义,我可以用它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
      根据。”恩格斯则称《物种起源》为“划时代的著作”。达尔文成了生物进化论的
      奠基人。
      
          有记者问成名后的达尔文:“一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父亲吗?”
      
          达尔文说:“是母亲。”
      
          记者不解地问道:“你母亲不是早就离开你了吗?”
      
          “她让我感到了美的诱惑!”达尔文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