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千金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2000年4 月29日上午9 :00我的孙女在朝霞铺洒大
      地时,在上海梅山医院出生了,儿子喜得千金。我的孙女生下来,身体壮壮实实,
      像个小胖球。也长得很漂亮,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双眼皮,透过他那双明亮、清亮
      的大眼睛,看得出她的聪慧。皮肤长得白净,干净,很细腻,没有一丝暇,真让人
      喜欢。体重7 。2 斤,身高60公分,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儿子添
      了千金,也给他增添了希望,他高兴地说:“高齐,是我生命的延续,是我希望的
      明天。”
      
        我们老俩口因为有了孙辈,也喜出望外,脸上每天都洋溢着笑容。
      
        1999年6 月,我媳妇怀孕了,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即将成为准妈妈,都有一种
      喜悦的心情,生宝宝的各种准备工作都力争做得更好。特别在饮食方面,十分注意
      营养的调剂和搭配,每天晚餐都有三菜一汤,汤做得鲜美,如鱼汤、小排汤、鸡汤
      等天天换着吃,菜有精瘦肉、肉圆子、牛肉、鸡、鸭,以及新鲜的蔬菜,都烧得有
      滋有味。在“只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在市场经济大浪中,大家把
      政策都落到了行动中。为了生育一个健康、活泼、聪明的小宝宝,在怀孕期间,也
      十分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愉快的心情,确保宝宝身体的“优质”。
      
        媳妇的身体变得像“国宝大熊猫”,行动极不方便,看到媳妇这种情形,我情
      不自禁地想起想起自己在生孩子时的情景。
      
        那是1976年底,我生第二个小孩子,那时,我爱人在云南部队工作,分居两地,
      不能相互照顾。特别是怀孕和生小孩子期间那困难实在是无法形容,家住南京东郊
      大行宫一带,单位在中华门外,光路上转车都要两趟,而且二个中转站相距500 多
      米。在那个年代公交车不好坐,车辆少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国是管理无规章制
      度和驾驶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驾驶员经常溜站,人越聚越多,怕上班迟到,实在无
      奈,只好护着肚子往上挤。
      
        回忆起当年,我的眼睛总会不知不觉地流下艰辛的泪水。
      
        1976年那年正是全国闹地震,四周的空气充满了紧张,我父亲是省级机关干部,
      (是1965年5 月从福州军区转业到省级机关),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住房
      条件比较优越,是单独开门的三层楼,上有天花板,下有木制地板,五间住房和卫
      生间等设施配置很齐全,三楼是30平方的平台,专供晒衣晾被,二楼前面小晒台10
      平方,供养花、养金鱼休闲使用。在那个年代没有一定地位和对革命有贡献的人是
      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在防地震的1976年,我怀着女儿, 7-8个月时,听到传言,
      院内干部、家属都不敢住在家里,大院里搭起防震棚,把木板、木床也搬到露天,
      我母亲叫我们姐弟四人(两个妹妹在农村插队)都不要回家住了。她自己不顾自己
      的安危,回家把饭菜做好,再把做好的饭菜拎到防震棚,七、八两个月都过着担心
      受怕的日子。日子虽然不好过,但时间过得还算快。到了九月初,我请假提前到我
      爱人老家(苏州市中心)——观前街肖家巷。我原来以为苏州的地震情况会好点,
      但一下火车,看到马路旁搭满了地震棚,人们谈的话题仍然是地震,老佰姓的心情
      都很紧张。
      
        到婆婆家,在家没有住几天,婆婆把我安排到她朋友家,离苏州市区有一段距
      离。我一进门,发现这家房子比较多,虽然都是平房,但很宽敞,而且房子后面还
      有一个50多平方的大花园。
      
        由于大家都忙着防地震,院子里杂草丛生,长有一尺多深。我在这里住了半个
      多月,婆婆又把我接回家住。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肚子痛起来,“见红了”,我婆
      婆立即晚上9 :00带我做三轮车径直赶往苏州第一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决定叫
      我立即住院,工作人员把我安排在大广场的防震棚里,恐怖的气氛,充折到各个角
      落,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深夜10点以后,肚子剧烈疼痛,“羊水”破了,护
      士立即用小推车把我推进住院部大厦产房室,我心情变得特别紧张,没等我多想,
      这边的医生又叫我配合他们,我拼命反复地使劲,都没有产生效果。我再一次拼命
      使劲,全身都是汗,头上的汗水也流进了眼角,在使完全身力气之后,在 1976 年
      10月14日深夜23点45分,我终于完成了“任务”。当时我感到全身精疲力尽,肚子
      都有了“饥饿感”。
      
        在第二天中午10时,婆婆和我老公(从云南部队回家探亲)带着一个保温瓶糯
      米稀饭和一包小孩衣服到医院看我。这时护士抱来了刚出生的女儿,听到女儿“哇
      哇——”的啼哭声,看着婆婆和老公脸上的掩饰不住的笑容,我再一次感到了无限
      的欣慰。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