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美元年:与世纪同步的美丽风暴(5)
      
          掀起盖头,国际小姐瞄准北京城陈凯歌的“艳福”再一次被证实。2004年1 月,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与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世界三大选美赛事
      之一的“2004年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引入北京。著   
      
          名导演陈凯歌将担任盛会的艺术总监。
      
          “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素有“选美奥林匹克”的美称。于1960年创办于美国加
      州长堤,1968年后转入日本举办。其跨国的文化背景使其逐渐赢得“选美奥林匹克”
      美誉。此次在京举办第四十四届盛会,是该项赛事首次在日本、美国以外的土地上
      举办。
      
          “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的官方名称叫做“THE INTERNATIONAL BEAUTY PAGEANT” 
      not simply a  “beauty competition” a  “Festival of Beauty”。她的组织
      信条是实现妇女对国际社会的贡献;通过国际大会向全世界拓展友谊的网络;使女
      性内在美转化仁爱和友谊,推动世界的亲善与和平。“爱心、亲善”是大赛传递的
      主题思想,“友好、健康、爱心”是大赛的整体形象。 
      
          正是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沟通的宗旨,“Miss International Beauty 
      Pageant ”才选择来到更加开放、更加多彩的北京。 
      
          2004国际小姐大赛的主题是“魅力中国、时尚北京”,  由该赛事国际官方组
      织“日本国际文化协会”授权给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中国北京主办,中信文化
      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是此次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的承办方,他们在承办“2004年国际小
      姐世界大会(总决赛)”的同时,还承办此次国际小姐世界大会中国赛区的全部比
      赛。 
      
          表演是大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大赛将经过民族服装、泳装和晚礼服3 场审查,
      由20名评审员投票选出每年度的“国际小姐”三甲。在历届比赛中,通过绚丽多彩
      的民族服装表演,各国佳丽向全世界自豪的展示本国文化。泳装展示将比赛带向高
      潮,随着各位佳丽的出场,赛场上充满了青春、活力的气息。晚装国际小姐世界大
      会至今已经举办43届。
      
          “one love”捐款是国际小姐世界大会中重要的慈善活动,通过社会捐赠为贫
      困人群带来帮助。  “one love”基金曾用于救助非洲饥荒、土耳其地震、9.11受
      害者和对贫困儿童捐助。 
      
          来自重庆的21岁女孩王珊代表中国参加了2003年的国际小姐比赛,她入选12人
      决赛圈并荣获“最佳民族服饰小姐" 称号。
      
          图片:王珊
      
          东方之珠,香港小姐的HongKong魅力
      
          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美活动是所有香港人的一件盛世。早期的香港选美雏形,
      只是在夜总会之类的地方举行,参加的女孩子并不多,不是定期举行。1973年,香
      港无线电视台开始主办了“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至此,此项活动已过了而立之
      年。
      
          香港一位资深的传媒人说过: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钟楼,不是太平山
      老衬亭,不是海洋公园,不是大富豪夜总会,不是香港脚,而是香港小姐。香港自
      从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电视机渐渐成为家庭的必需品,娱乐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的角度看,七十年代都是伟大的。香港本土的选美、电影、流
      行音乐、漫画等等,都在这个时候像青春期的少女般生机勃勃地发育起来。
      
          1973年6 月24日,在“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口号下,“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简称无线电视) 选出了第一届香港小姐孙咏恩,这项轰动全城的美丽竞赛才固定由
      无线举办,每年一届。
      
          七十年代的港姐选美,尽管引入了泳装环节而被人指为大胆,但视其标准,实
      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早期的港姐除了勇气过人之外,完全具备中国传统妇女
      的“德言工容”,所以一个个高贵端庄,堪称女性楷模。较为著名的有张玛莉、朱
      玲玲、郑文雅,她们都不属于艳光四射的美女,选美时也没有显露出娇嗲的少女味,
      好像天生就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所以香港小姐的高贵之名,可以说是这些佳
      丽齐心协力打造出来的。
      
      
      
          1983年,参选的佳丽里出现了张曼玉。这个笑起来像猫的少女也曾是大热门,
      有着一流的身材;但她还是输给了看上去文静的杨雪仪。这届选举之后,杨雪仪发
      展平平,投身演艺界的张曼玉却如鱼得水。两人形成鲜明反差的际遇,更印证了民
      间对港姐选举标准的总结:冠军是选老婆,亚军是选女朋友,季军是选小妹妹。
      
          1984年到1991年,是港姐竞选的最辉煌的时代。在稳定而富庶的社会里,娱乐
      的“娱乐功能”渐渐压倒“教化功能”。香港小姐选举不仅是电视台的王牌收视节
      目,更是吸纳大量广告的王牌创利节目。选出来的美女不再有必要做女性的表率,
      她们的首要任务,是让观众赏心悦目,吸引更多的眼球,给出手大方的赞助商以足
      够的回报。
      
          大量的赞助也为当选港姐带来丰厚的奖品,一夜之间名利双收的灰姑娘童话,
      让香港少女对选美充满憧憬。在比较大的选择范围中,出现众望所归的美女也就相
      对容易了。如果从演艺的星空中摘下这些名字,香港的影坛和电视界要黯淡一半。
      
          张曼玉、李嘉欣、翁美玲、杨宝玲、邝美云、谭小环、李绮虹、张可颐、杨婉
      仪、李珊珊、潘芝莉、袁彩云、海岚、赵翠仪、吴文忻、郭羡妮、原子、胡杏儿…
      …她们上镜漂亮、有观众缘,位置基本上按美貌排列,智慧无可比。每一个选美的
      胜利者都会开始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举,已成为香港的一种文化,成为香港人集体的记忆行
      为。香港七十年代的忠厚,八十年代的浮华,九十年代的刻薄,用这些美女的青春
      来作了笔录,为这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刻画出完整的轮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