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2)
      
          没想刘宗周并没有到此为止。一个月后,刘宗周竟又上了那篇有名的《痛恨时
      艰疏》,其措词之激烈,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他竟敢指责崇祯帝不懂圣王求治之道,
      所作所为不得要领。接着,他又要求崇祯帝不要轻改成法,当以简要出政令,以宽
      大养人才,以忠厚培国脉,发政施仁,收天下之心等等。言下之意,就是崇祯帝在
      这方面做得不够。
      
          崇祯帝看到奏疏后,开始是怒不可遏,决意严惩。最后他虽放过了刘宗周,但
      心中已生厌恶之意。此年十月,当刘宗周再次上疏,指责皇帝重用宦官及内阁无能
      时,崇祯帝便再也无法忍受了。刘宗周终于被罢免。
      
          到崇祯十五年(1642),被崇祯帝认为是清正敢言却无用的刘宗周,再次被起
      用为左都御史。没想到上任不久的刘宗周,又与崇祯帝顶撞起来,再次丢了官。
      
          当时,给事中姜埰、行人司副熊开元因得罪了崇祯帝,被下了诏狱,密旨拟处
      死。刘宗周则认为言官以言语获罪而被下诏狱,本朝尚无先例,也有伤国体,于是
      便联络群臣奋起救援。在崇祯帝召对群臣时,刘宗周与崇祯帝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结果是姜、熊二人保住了性命,刘宗周却再次被罢免。
      
          黄道周,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曾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任皇
      帝经筵展书官,后因与魏忠贤有矛盾而致仕闲居。崇祯二年(1629),黄道周被重
      新起用。崇祯五年(1632),黄道周因上疏攻击周延儒、温体仁而被崇祯帝解职。
      
          崇祯九年(1636),黄道周再次被起用。至崇祯十一年(1638)六月,当时已
      是日讲官、少詹事的黄道周,与杨嗣昌等一起被廷推为阁臣,由崇祯帝作最后定夺。
      崇祯帝圈定杨嗣昌等人入阁,却把呼声很高的黄道周排除在外,颇出人意料。不久,
      黄道周便连上3 疏,分别攻击杨嗣昌夺情恋位、陈新甲( 原为逆案中人,由杨嗣昌
      重新起用) 走邪径、辽东巡抚方一藻主和议等,措辞相当激烈。
      
          崇祯帝则认为,黄道周此举,是与他未能入阁有关。于是,崇祯帝便把他下到
      吏部,由吏部议其外遣。不过,崇祯帝在不久后召见内阁及部院大臣时,又与黄道
      周发生了激烈冲突,从中不难看出崇祯帝对清流的心态。
      
          当时崇祯帝责问黄道周说:“凡无所为而为者,谓之天理;有所为而为者,谓
      之人欲。你的三个奏疏是在你廷推不成(没有入阁)后上的,这能说是无所为吗? ”
      
          崇祯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你黄道周上此3 疏,是有所为而为者,目的就是
      为了表达你未能入阁之怨气。
      
          没想到黄道周立即反驳道:“天、人止是义、利,臣心为国家,不为功名,自
      信是无所为! ”
      
          崇祯帝反问道:“上个月陈新甲被起用时,你为什么不讲? ”
      
          黄道周随口就说:“当时御史林兰友、给事何楷都已上疏弹劾,我与他们是同
      乡,担心涉结党嫌疑。”
      
          崇祯帝反唇相讥:“难道现在就无嫌疑? ”
      
          黄道周接着便说:“天下纲常,边疆大计,今天不讲,后面就无机会,并不是
      出于私心。”
      
          至此,崇祯帝已不想再与他争下去,便教训道:“清固美德,但也不可过分。”
      
          未料黄道周仍不依不饶,把矛头直指杨嗣昌,说他是不孝不悌。杨嗣昌正在走
      红,哪里能忍受这种言语,便愤而出奏,称自己是先国后家,并反过来指责黄道周
      说:你黄道周的道德学问,本人向来钦佩,而你却自称不如郑鄤,还谈什么纲常伦
      理!
      
          杨嗣昌的原意,也并不是说黄道周不如郑鄤,而是说你黄道周人品学问,都到
      了为人宗师的分上,却仍说不如郑鄤,那么你那套纲常伦理还有什么谈头?
      
          郑鄤何许人也? 郑鄤,武进横林人,其父郑振先、叔父郑振光都是进士,外祖
      父是大学士吴区闻,岳父是大宗伯孙淇澳。他本人18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选庶
      常,揭大珰,一时名气峻峭而鸿远。他的后母,是大学士吴宗达的妹妹,性格暴烈,
      经常虐待奴婢。郑鄤实在看不下去,便求助迷信,整治了她一下。这就是所谓的
      “郑鄤杖母”事件。此事后由吴宗达向朝廷揭发,没想到却被温体仁利用,并以此
      来攻击郑鄤的好友、大学士文震孟。崇祯八年(1635)十一月,郑鄤被下了诏狱,
      至崇祯十二年(1639)被凌迟处死于北京。黄道周曾与郑鄤交游,并说过自己的文
      章不如郑鄤,以示谦虚。没想到此时被杨嗣昌抓住把柄。
      
          听杨嗣昌这么一说,崇祯帝记起了此事,便责问黄道周:“古人之心无所为,
      今见各有所主,故孟子欲正人心,息邪说。古之邪说,别为一教,今则直附于圣贤
      经传中,系世道人心更大。你还说自己不如郑鄤,是何道理? ”
      
          黄道周反驳道:“我说的是文章不如郑鄤! ”
      
          崇祯帝穷追不放,黄道周则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坚持说杨嗣昌、陈新甲不对。
      崇祯帝最后竟举出少正卯被诛之事,来影射黄道周。黄道周大声抗辩:“少正卯心
      术不正,臣心正无一毫私。”两人顶到这种分上,都有点下不了台。崇祯帝大怒之
      下,叱之退下,候旨发落,哪里会料到黄道周会大声争辩道:
      
          “臣今日不尽言,臣负陛下;陛下今日杀臣,陛下负臣! ”
      
          崇祯帝听罢此话,也盛怒之极,竟挖苦道:“尔一生学问,止成佞耳! ”
      
      
      
          黄道周一听皇帝竟说他奸佞不正,便跪下抗辩道:
      
          “臣敢将忠佞两字给皇上剖析清楚。如果在君父面前,独立敢言算是佞的话,
      那么在君父面前谗谄而谀岂不是忠?!忠佞不别,邪正混淆,何以致治? ”
      
          崇祯帝再次喝令黄道周退下。最后,崇祯帝将黄道周连贬六秩,外放江西。崇
      祯十三年(1640),余怒未消的崇祯帝,又将黄道周及举荐黄道周的江西巡抚解学
      龙,以“党邪乱政”、“徇私”的罪名,一起逮至京师,杖打80,并下了刑部狱,
      并重罚了那些试图为黄道周辩解的官员。
      
          刘宗周、黄道周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清流,学问道德,为天下共推。他们的
      言行,或许过于激烈,有时甚至很是迂腐,但他们的忠直、负责精神,正是当时官
      场上所缺乏的。如能用好这些人,则不仅为文官集团提供了榜样,更能鼓舞人心,
      激励正气。更何况他们所提出的许多观点,正切中时弊,如能依此而行,于朝廷当
      大有裨益。
      
          平心而论,崇祯帝也知道刘宗周、黄道周等是操守、学识俱佳之臣,也希望能
      重用他们,能帮他力挽狂澜。但君臣之间,最终不仅未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反
      而弄到这般田地。究其原因,固然有双方性格、观点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症结
      仍是崇祯帝的治国之策。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