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守战(2)
      
          万历帝这下子有点着急了。
      
          他急命老将杨镐任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杨镐匆匆调兵遣马,
      组建起一支远征军。可出兵需军饷,但国库空虚,又实在拿不出钱来,因此就有人
      请求万历帝发“内帑”应急。当时万历帝在内廷积下的钱远远超过军饷所需,但他
      坚决不肯拿出分毫。大臣们只得向南京户部借支,并刮尽天下库藏积余。拖到八月
      份,军饷仍然不足,又有人提出挪用天下田赋税银应急,万历帝仍然不肯,因为这
      里面有他自己的一份。不得已,朝臣又提出加征田赋,这次万历帝却很爽快地答应
      了。当时朝中官僚机构已严重缺员,内阁仅存首辅方从哲一人,许多部院主管大臣
      位置空缺,根本无法应付大规模战争,以至方从哲急得要辞职。在这种情形下,大
      军出征的结果如何,是很难预料的。
      
          万历四十七年(1619)春正月,杨镐在朝廷的严令下,决定分四路出兵,号称
      40余万大军。具体布置如下:
      
          北路军。在开原、铁岭一线,由开原总兵马林为主将,从三岔儿堡出边,攻敌
      之北面。叶赫部出兵万人,也归马林指挥。
      
          西路军。在沈阳一线,由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从抚顺出边,攻敌之西面。
      
          南路军。由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鸦鹘关出边,趋清河( 清河在今本溪附
      近,当时已失) ,攻敌之南面。
      
          东路军。在宽甸一线,由辽阳总兵刘綎为主将,从凉马佃出边,会合由姜弘立
      率领的朝鲜兵,攻敌之东面。
      
          扬镐自己坐镇辽阳指挥。他要求四路大军在三月初二日会师于二道关,合营后
      再向努尔哈赤的都城赫图阿拉( 兴京) 进军。
      
          这种战略部署,看起来无懈可击,但细究起来,实际上是书呆子式的纸上谈兵,
      没有不败的道理。
      
          首先,主帅杨镐本人就无能力指挥这场大战。杨镐虽在官场30余年,但实际上
      大部分时间是忙于周旋,在军事指挥上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他早年在朝鲜战场上
      就以无能著称。身为辽东经略,他当时是外不知努尔哈赤方面的敌情,内不清自己
      手下将领的详情。任命他做辽东前敌总指挥,一开始就是大失策。
      
          其次,四路出击,乍看起来可令努尔哈赤腹背受敌,四面楚歌,但到真正实施
      起来,就会破绽百出。朝廷的军队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只
      能以数量上的优势取胜,但分兵之后,数量优势就不复存在。而且,当时正值东北
      早春严寒,军队进退不便,加上各路指挥之间关系不和,信息不通,根本谈不上什
      么协同作战。
      
          相反,努尔哈赤对明朝各路大军的兵力分布、进军路线、会师日期、指挥人员
      等等,了解得清清楚楚。他以逸待劳,依靠其天时地利,集中兵力,实施各个击破。
      
          战役开始后,努尔哈赤首先集中六旗兵力,在萨尔浒山( 抚顺东南) 击破了山
      海关总兵杜松的西路军;随后迅速回师向北,再击开原总兵马林的北路军。杨镐得
      知西、北两路军惨败,急令东、南两路军队停止前进。但此时东路军已深入敌境150
      公里。努尔哈赤利用明军之间消息不通的弱点,佯扮成杜松的军队,骗开东路军的
      营门,大败东路军,辽阳总兵刘綎战死。最后,四路明军只有李如柏的南路军安全
      撤退。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从此,明廷在东北已毫无军事优势可言,不得不
      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萨尔浒战役的大败,除了明朝军事部署上的失误外,还与朝廷内部党争激烈、
      任人唯亲、政治混乱密不可分。杨镐自朝鲜战争以来,一再损兵折将,却仍能被任
      命为辽东经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与沈一贯、方从哲等浙党有良好的个人关系。
      不少人曾反对任命扬镐,认为他实非将才,难当如此重任,但方从哲仍坚决支持杨
      镐。而这位杨镐到达辽东后,不仅显示出其军事上的无能,而且也不能做到以德服
      人,共赴患难。无才已是不能容忍了,但如果能有德行加以弥补,那还有点希望。
      如果既无才又无德,那就难以收拾了。杨镐就是属于这样的人物。
      
          杨镐到达前线后,对四路大军将领一开始就搞厚此薄彼。当时的辽阳总兵刘綎,
      最是骁勇善战,但由于与杨镐关系不和,受到打击报复,被派往东路,孤军深入,
      简直就是让他去送死。这一点,据说就连当时协同他作战的朝鲜军元帅姜弘立也看
      了出来。他曾问刘綎:
      
          “然则东路兵甚孤,老爷何不请兵? ”
      
          刘綎回答道:
      
          “杨爷与俺自前不相好,必要致死,咱亦受国厚恩,以死自许。”
      
          到后来,刘綎也真的战死,以身报国,不知他的死有没有解了杨镐的心头之恨。
      
          不过,杨镐对于该照顾的将领,也十分照顾。如南路军将领、辽东总兵李如柏
      是李成梁的公子,在战事危急时,他不去全力救应,反而全军撤退。事后杨镐对他
      不仅不予追究,而且还全力保护。李成梁的另一位公子李如桢,在当时被派至辽东,
      驻防其老家铁岭。而作为铁岭主将的李如桢,却先是把自己的家人迁出铁岭,后又
      竟然返回沈阳。当努尔哈赤的军队围攻铁岭时,他在沈阳拥兵不救,导致了铁岭的
      失守。对于这样一位将领,杨镐也能宽厚待之。可见杨镐待人处事,也真是泾渭分
      明。
      
      
      
          萨尔浒之役后,努尔哈赤乘势反击,攻城略地,辽东局势不断恶化。杨镐这样
      的人物看来是难以应付了,朝廷于是改命熊廷弼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熊廷弼到辽东后,整顿军队,弹劾败将,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积极布防,
      法严令行,很快取得效果,扼制住了努尔哈赤的攻势。杨镐最后也因败绩被下诏狱
      论死,一时辽东为之一振。
      
          当时的朝廷内外,人人都知道熊廷弼是个能臣,他去辽东肯定能扭转局面。同
      时,朝廷上下也深知,像熊廷弼这样的人,也只能在万不得已时才能使用。熊廷弼
      性格刚烈,恃才傲物,且不大参与当时的党争,不交结权臣,对各路神仙都不买账。
      对这样的能臣,东林党人不喜欢,浙党、阉党也不喜欢。因为他掌权以后,谁的日
      子都不好过。当局势危急时,尚可以利用他去应对危局,也只得容忍他的脾气,但
      一旦局势得以稳定,那就谁也容不得他了。到了万历四十八(1620)年十月,熊廷
      弼就被罢免,改由袁应泰出任辽东经略。熊廷弼在辽东的心血也尽付诸东流。
      
          熊廷弼不是不知道自己经略辽东所面临的困难。在赴辽东之前,他曾向朝廷提
      出了自己的忧虑,请求朝廷给足粮食,予以时日,“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
      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一句话,就是要求朝廷给
      予全力支持。明知不可能,却还在痴人说梦,由此可见熊廷弼此人的天真。他总以
      为辽东局势到了这样的地步,朝廷总不致于还像以前那样待他。没想到他的结局仍
      像前一次经营辽东一样,稍有起色即被罢免召回,他更没想到在数年之后,他又被
      起用,并且最终成了党争的牺牲品,弄得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