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萨酒店行刺蒋经国案
      
          公元1970  年4 月,蒋经国以“行政院副院长”的身份访问美国,恰值此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美国新闻界竞相报道,对蒋经国的来访却反应冷淡。
      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一夜之间成了全美的新闻人物。
      
          布拉萨酒店前的惊人一幕
      
          六、七十年代之交,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1969  年1 月人主白宫的尼克松提
      出:“美国需要改变它外交政策的哲学和实践。”其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善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关系。从1969  年下半年起,美国政府不顾台湾当局的一再反对,采取
      了一系列缓和中美关系的行动。
      
          对于最重要的盟友美国的变化,台湾当局忧心忡忡,急欲摸清美国政府对中美
      关系的真实意图,拉住自己的盟友。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1970  年4 月20  日,蒋经国一行踏上了美国的土
      地。第一站到首都华盛顿,美国以“国家元首”的礼节接待蒋经国。在华盛顿期间,
      蒋经国几度与尼克松总统、罗杰斯国务卿会谈,均未取得预期的成果。当时陪同蒋
      经国访美的“外交部次长”沈剑虹事后回忆,美国之所以邀请蒋经国访美,只不过
      “是尼克松向他在中华民国的友人道别”的一种方式。
      
          4 月24  日,是蒋经国60  岁生日,他特别邀请了台北各报驻美记者共进早餐。
      席间,蒋经国在致词中强调“国家的处境虽然很困难,反共复国的前途,还是充满
      希望与光明。”9 时,餐会结束,蒋经国乘飞机赴纽约。中午12  时10  分,蒋经
      国的车队离开下榻的纽约庇尔旅社,在警车的开道下,驶往仅隔两条街的布拉萨酒
      店,去参加远东工商协会为他举行的宴会。
      
          12  时15  分,蒋经国座车抵达酒店门口。“台独联盟”组织了一些人手持标
      语大声呼喊反对蒋经国的口号,对此,蒋经国表示不以为意。
      
          为了欢迎蒋经国,布拉萨酒店正门的台阶上铺上了红色地毯,当蒋经国走上台
      阶正要进门之际,突然有一亚洲人从正面的大理石柱后面闪出,冲过警卫圈,正欲
      拔枪射击,跟在蒋经国身后的便衣警察哈利·苏尼兹,将他拉住,并大喊:“注意,
      这人手上有枪。”两人随即扭成一团。随后赶至的台湾“行政院顾问”、“国防部
      办公室副主任”温哈熊也被绊倒,压在下面。
      
          刺客一边与警察搏斗,一边举枪瞄准蒋经国射击,幸而,蒋经国已经急急地闪
      进了扇形旋转门里。子弹射入正在转动的两扇玻璃门间。当刺客极力要挣脱警察开
      第二枪时,另一警察立即用脚顶住旋转门,刺客随即被制服。
      
          刺客名叫黄文雄,在他行刺失败后,躲在一边的同伙郑自才冲入人群,企图营
      救黄文雄,被两旁的警察抓住。
      
          三重保护圈仍出了疏漏
      
          为了蒋经国的美国之行,美国驻台湾“大使”马康卫先期回国“作最妥善的安
      排”。美国方面作了周密的布置:在蒋经国的车队进行时,由摩托车开道和翼卫,
      其座车有防弹装置。上下汽车、进出饭店和电梯比较容易受袭击,为保险起见,美
      方向蒋经国的随行人员提出:他们一行在华盛顿安德鲁机场下飞机时,由美国安全
      部门拍下彩色胶片,并复制了若干拷贝,让地方安全机构人员认清随行人员的面貌
      和特征。希望台湾随行人员在访美期间不要更换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服装,或将发型、
      胡子作太大的变化。美方安全部门还设了三层保卫圈:以蒋经国为中心划半径10  
      米内为“内围”,里面除了美国国务院的礼宾官,就是台湾随行人员;半径10  米
      至20  米为“中围”,由美国便衣和穿制服的安全人员担任警戒;20  米至50  米
      为“外围”,由纽约警察负责。在这些范围内一有陌生面孔出现,立即驱走。
      
          按说这样的保安措施可谓“滴水不漏”,但偏偏刺客冲破了“外围”、“中围”
      两层保护圈,在距蒋经国仅10  余米的地方开枪。事后美方辩解说是因为刺客是中
      国人,在美国人眼里东方人长得都很相像,故而错把刺客也当成了随行人员,如果
      刺客是白人或黑人就绝不会发生这种疏忽。
      
          发生行刺事件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罗杰斯当面向蒋经国道歉,
      但同时又表示美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国家”,此类事件的发生,绝非特例,就连
      肯尼迪总统也一样遇刺,因此希望勿因“意外事件”而介意。
      
      
      
          主人话已至此,蒋经国只好说,“一天之后,如果不是总统先生和国务卿先生
      提起,我几乎都已忘了这一‘意外事件’了。”
      
          事实上,蒋经国对此事件是难以忘怀的。从事后他对有功人员的论功行赏即可
      窥其一斑。蒋经国把自己戴的手表送给了抓住刺客的警察,而关键时刻助了一臂之
      力的随员温哈熊以后更是青云直上,曾经官至驻美军事采购团团长和联勤总司令等
      要职。
      
          刺客来自“台独联盟”
      
          “台独联盟”全名为“世界台湾独立联盟”,于1970  年1 月在美国成立,鼓
      吹“台湾法律地位未定”,否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主张以暴力推翻国民党,建立
      所谓的“台湾共和国”。行刺蒋经国的黄文雄和企图营救他的郑自才,均是“台独
      联盟”的成员,郑自才还是“台独联盟”的秘书长。
      
          “台独联盟”成立后,其影响甚微,行刺蒋经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扩大该组
      织的影响。正如郑自才事后回忆:“蒋经国当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并且负责台湾
      的情报系统,‘台独联盟’认为如果行刺蒋经国,对台湾独立运动的宣传将会有帮
      助。”另一个原因是希望杀死蒋经国,使84  岁高龄的蒋介石面临继承人的危机,
      造成台湾社会的动乱不定。因此,当蒋经国访美行程确定后,“台独联盟”的行刺
      计划经过2 个星期的策划也酝酿成熟。行刺手枪是由“台独联盟”负责海外事务的
      陈荣成购买,具体由郑自才与黄文雄负责执行。
      
          行刺事件使尚不为人所知的“台独联盟”开始为世人注意。由于70  年代国际
      恐怖主义活动十分猖獗,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台独联盟”为了避免作为恐
      怖组织被美国政府取缔,4 月25  日即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该组织的声明,声
      称:“本联盟为热切维护人类尊严的组织,对施用暴力和动用政治暗杀手段的行动,
      只会感到叹息,被指控为该桩事件有关的个人,其行动并非代表本联盟,他们二位
      的作法,本联盟绝不同意。”
      
          “台独联盟”翻脸无情的声明引起了黄文雄、郑自才的强烈不满。两人以“蓄
      意谋杀”罪被起诉后,“台独联盟”为他们聘请了辩护律师,但郑、黄认为“台独
      联盟”的目的是想澄清其组织是非暴力团体,并不是替他们辩护,于是决定放弃辩
      护以抗议“台独联盟”。
      
          1971  年,纽约地方法院判决黄文雄、郑自才有罪。在择期判刑期间,两人分
      头逃亡,黄文雄从此销声匿迹。而郑自才先逃至瑞士,再转到瑞典,同年,获瑞典
      政府的政治庇护。
      
          1972  年,瑞典政府又逮捕郑自才,美国政府向瑞典要求引渡,得到瑞典政府
      同意。但在押赴美国的飞机上,郑自才因绝食而昏迷,飞机紧急降落在丹麦,因丹
      麦不愿接受,只好飞往英国伦敦,英国以“非法入境”的名义收押郑自才9 个月。
      1973  年4 月,英国法院将郑自才押到美国,同年8 月,美国纽约州高等法院判处
      郑自才5 年徒刑。
      
          1991  年,郑自才又重新在台湾公开露面。
      
          马洁如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