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刺郑”始末
      
          公元1915  年11  月10  日,上午11  时许。尽管阳光灿烂,天气晴朗,人们
      还是感受到了深秋的凉意。上海黄浦滩头,不时踱过三三两两的游客。外白渡桥附
      近,行人熙来攘往。桥头附近,出现了两个精壮的青年,他们不时看看佩戴的怀表,
      目光向四处搜寻着,透露出几许焦灼。看来,他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人的到来。
      突然,远处街口出现一辆黑色轿车,飞快地向桥上驶来,两个青年精神一振,快步
      迎上前去。黑色轿车开到桥头,也许是上坡的关系,速度降低。人们透过车窗,可
      以看见车内后排座椅上正端坐着一个身着黑披肩、大礼服的胖子。就在这时,有人
      大叫一声:“就是那一部车!”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青年跃身上前,冲过去对准轿车扔出一颗炸弹,可
      惜用力过猛,未能命中。轿车司机感到不对,慌忙猛踩油门,企图加快车速,急驰
      而逃,但已来不及了。那个青年又追近一步,再次投出炸弹,正中轿车尾部,只听
      “轰”的一声巨响,汽车后身被炸坏,车内的人被震得失去知觉。另一个青年迅速
      跳上车缘,左手握车栏,右手持枪从车窗插进去,对准后座上的胖子头部连发十弹,
      顿时把胖子的脑袋打的稀烂。此刻,远处传来了警笛的尖啸,两位青年本可从容逃
      脱,却再次验明死者正身,见目的已达,放声大笑,立桥头演讲一分钟多,方被闻
      讯赶来的租界巡捕逮捕。
      
          这两位青年是谁?被他们打死的又是什么人?他们是中华革命党人王明山、王
      晓峰。死于他们枪下的,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镇守使、海军中将郑汝成。尽管
      郑汝成事前曾经风闻中华革命党将有针对他的暗杀行动,因而极为谨慎小心,“为
      了避开革命党人盯梢,特别绕道并且乘坐汽艇,然后由汉口路换乘汽车前来”,没
      想到机关算尽,还是在外白渡桥遭到中华革命党人的狙击,中弹殒命。
      
          中华革命党人为何要暗杀郑汝成?这要从两年前的“二次革命”说起。
      
          郑汝成,是袁世凯的心腹部将,“二次革命”前晋升为海军中将。他曾奉袁世
      凯之命,以巨款收买了当时的海军总司令李鼎新,争取海军在“二次革命”中唯袁
      世凯马首是瞻;随后,郑汝成由袁世凯亲自派遣,率部进入上海,驻守江南制造局
      ;又在黄浦江面配置了“海筹”等军舰,对讨袁军事的发展构成很大威胁。结果,
      上海讨袁军在攻击江南制造局时,遭遇到郑汝成督率海军部队的顽强抵抗,“海筹”
      等战舰也对讨袁军队猛烈炮击,讨袁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只得败退。事后,
      参加过“二次革命”上海讨袁之战的蒋介石曾总结说:“在讨袁军说来,最大的失
      算,是未能估计到海军的动向”,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正是郑汝成。这是郑汝
      成欠下的第一笔帐。
      
          “二次革命”失败后,郑汝成因镇压讨袁军,防卫上海有功,被袁世凯任为上
      海镇守使,坐镇东南。他“权谋诡谲,干练多才”,成为袁世凯派驻淞沪地区的忠
      实鹰犬。袁世凯帝制自为时,郑汝成极力赞助,声称“以一身独当东南各省反对之
      冲”。为了消除袁氏称帝的障碍,郑汝成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先后有200 多名革命
      党人遭到逮捕杀害,仅在1914  年9 月的一个月内,就“杀害党人八十七名之多”。
      孙中山派往上海组织起义的中华革命党员范鸿仙,就是死在郑汝成派遣的刺客的黑
      枪下。事实证明,郑汝成已经成为革命党人在东南地区最凶恶的敌人,双手沾满了
      革命志士的鲜血。这是郑汝成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正积极准备在上海发动反袁起义。负责主持中
      华革命党东南地区军事行动的陈其美等人认为,上海为东南第一要区,吴淞要害扼
      长江之口,制造局为后方重地,都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但都掌握在海军手中。他
      们强调:“控制长江的关键在海军”。要想夺取上海,必先控制海军;要想争取海
      军,须先诛除郑汝成,“逆酋不杀,则上海与海军二者皆不能急图也”!襄赞陈其
      美军事工作的蒋介石在《陈英士先生癸丑后之革命计划及事略》中说:“当以时间
      迫促,如海军不为我助,则海上交通不便,陆上声威不振,干事殊难有济;若从事
      于海军,又非自沪入手不可,盖当时最有力量之第一舰队、练习舰队,皆泊于淞沪
      一带……故海军不得,则上海难下;上海不下,则东南难图”。显而易见,中华革
      命党人要想在东南地区举兵发难,首先必须设法争取驻扎在上海的海军,“而海军
      当时正在袁世凯的心腹干部上海镇守使郑汝成的统率之下,号称有精兵十万”。如
      果能将郑汝成除掉,则可以一举解决海军和上海两个问题。于是,“诛除郑汝成”,
      就成为当时革命党人的“第一目标”。
      
      
      
          暗杀计划,立即着手部署。恰巧,当时正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到来。11月8 日,
      陈其美获悉日本大正天皇于当月十日举行加冕典礼,驻沪日本总领事署将开会庆祝,
      官居上海镇守使而又仰日人鼻息的郑汝成,当然非要亲往致贺不可。陈其美等决定
      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将刺客埋伏在郑汝成的必经之地,进行袭击。9 日,陈其美
      召集革命党人在法租界萨坡赛路14  号开会,周密安排了狙击郑汝成的具体方案,
      决定于11  月10  日这一天,在郑汝成有可能通过的沿途布置下敢死之士十多人,
      安徽同志在十六铺,江浙同志在跑马厅、黄浦滩,广东同志在海军码头,分路把守,
      伺机伏击。
      
          最受到重视的,是位于共同租界的外白渡桥。这里为到达日本领事馆的必经之
      路,而且马路拐弯,汽车必须减速慢行,最便于乘势狙击,所以外白渡桥被列为执
      行暗杀计划的重点地区。陈其美考虑再三,挑选了精于射击、枪法极准的王明山、
      王晓峰二人担此重任,期以必成。由于这次行动事关重大,如果刺郑不成,不仅打
      草惊蛇,郑汝成从此会更加戒备,使在上海起义增添莫大困难;而且定会招致郑汝
      成的疯狂报复,给革命党人带来极大危险。
      
          行动前夕,陈其美特地会见了王明山、王晓峰,问道:“欲在沪发难,必先杀
      郑汝成,故杀郑既所以倒袁,亦既所以存民国也,二君之意谓何?”大家心中都很
      清楚,暗杀郑汝成的行动危险万分,即便侥幸成功,行刺者生还的可能性也是极小
      的,但王明山、王晓峰却慨然应诺。他们郑重表示:“郑(汝成)不除,袁(世凯)
      不孤”,“必誓死以奉公命”!决心以生命诛除国贼,救国救民。
      
          接下来,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悲壮的暗杀剧。
      
          王明山、王晓峰被捕后,在法庭上镇定自若,侃侃而谈:“郑汝成助袁世凯叛
      反民国,余等为民除贼,使天下咸知吾人讨贼之义,且知民贼之不可为。”当法官
      再三盘问主使人及同党时,二人“坚不吐实”,只是自豪地说:
      
          “吾为祖国立一大功,虽死无憾”。慷慨陈辞,以身殉国。这种牺牲精神之难
      能可贵,这种暗杀行动之英勇悲壮,是不言而喻的。孙中山曾深表敬佩地说:“此
      等气魄,真是令人生敬,沪去此贼,事大可为。”
      
          王翔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