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奸的下场
      
          陈璧君病急乱投医,请来江湖郎中为丈夫治病,岂知郎中对汉奸恨之入骨,故
      意将枪毒扩散。日本医生虽竭力进行抢救,但最终回天乏术。汪死后两年,终被焚
      尸扬灰转眼两年过去了。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内外反法西斯形势开始好转,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抗战胜利不远,汪精卫知道末日即将来临,惶惶不可终日,本来就不好的身体,
      这时变得越来越差。特别是一想到当年测字先生预测的“可杀可剐”,就会心惊肉
      跳。
      
          原来,当年汪精卫刚“还都”南京,当上伪政府主席时,一天他微服上街,路
      见一测字先生,便上前抽了一字,此字为“哥”。测字先生说: “哥”有三解,哥
      者,两“可”相连也。第一解为“可父可师”。汪精卫听罢觉得自己地位显赫,对
      世人来说,的确是“可父可师”之人,心中便十分得意。测字先生又道: 第二解乃
      “可敬可佩”。汪听罢更加高兴,想起自己青年时代慷慨歌燕市,刺杀清朝摄政王
      载沣之英雄壮举,实是“可敬可佩”。他认为测字先生很有水平,忙问第三解何意
      ?谁知测字先生却噤声不语,说第三解乃天机不可泄露。汪精卫不便暴露身份,只得
      怏怏而归。为这第三解,汪精卫彻夜难眠,一心想知结果,第二天又去找测字先生
      询问答案。不料测字先生已飘然而去,只在地上留下用白粉所书八个大字: “可字
      三解,可杀可剐。”看得汪精卫魂飞魄散,从此打不起精神来。如今日本主子的势
      力已是日薄西山,中国人民的抗战即将胜利,每当想起当年测字先生的可怕预言,
      汪精卫就会不寒而栗。早在1935年,汪精卫被人行刺,大难不死。当时医疗条件有
      限,要取出这粒弹头十分困难,弄得不好便会危及生命,医生不敢下刀,便把这颗
      子弹留在了体内。这个时候,旧伤时时发作,使得汪疼痛不已。
      
          1943年11月,日本在东京召开大东亚会议,汪精卫参加这次会议,并会见了首
      相东条英机。工作谈完之后,汪精卫向东条英机提出一个请求,他想请东条英机派
      几名医生去南京,为自己取出留在后背上的那颗子弹。
      
          东条英机答应了汪的请求,派出了黑川利雄一行,带着医疗器械,来到南京。
      
          经过一番细致检查,黑川利雄告诉汪,后背的那颗子弹已伤至骨头,但并没有
      什么大的障碍,还是不取为好。
      
          汪精卫仍不放心,子弹留在体内,他总觉得是一个威胁。没过多久,汪精卫跑
      到南京日本陆军医院,坚持要医生取出子弹。日本驻南京陆军医院的后勤部队长、
      中将医师铃木小荣于1943年12月亲自操刀,替汪取出了那颗子弹。
      
          可能是手术伤及了中枢神经,术后,汪精卫的双腿变得不听使唤,一时大小便
      失禁,病情恶化,任何药物均不起作用。陈璧君见汪精卫病情加重,十分着急,见
      西医不行,便求助于中医秘方。她托付亲朋好友,寻找民间中医,企盼奇迹出现。
      最终,陈璧君的侄儿陈春圃辗转打听,在江苏无锡找到一位治骨伤疮毒的名医刘一
      帖。这位医生用祖传秘方治疗刀伤枪伤和无名肿毒很有名气,外号“刘一帖”,意
      思是再难治的伤,只要他的一帖膏药,很快就可以好。刘一帖名扬江湖,其真名反
      被人忘了。
      
          刘一帖被请到了南京汪精卫的病房。他微闭双眼,认真地为汪把脉,替汪做了
      仔细检查。他发现汪的创口已经平复,只是内侧发烫,脉象细促,便开了两剂退火
      的药,接着从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拿出一张膏药,在酒精灯上烤了一会儿,然后贴
      于汪的背后。
      
          第二天,汪感觉到后背凉飕飕的,疼痛大大减轻。
      
          陈璧君暗自高兴,即派陈春圃给刘一帖送了一份厚礼,并派车邀他复诊。
      
          刘一帖来到医院,检查了汪精卫的创口,面露喜色地告诉陈璧君: “汪先生创
      毒不重,只要照原方服上两剂,等两个时辰后,再贴一帖毒散膏药,便可一劳永逸
      了。”一面说,一面从小药箱内取出膏药交给陈璧君,交代了几句后,便告辞回旅
      馆去了。陈璧君拿着药膏,自是千恩万谢,亲自将刘一帖送上汽车,目送他远去。
      
      
      
          汪精卫以为这一张“败毒散”贴了之后,便可消灾纳福,也等不得刘一帖必须
      等两个时辰的嘱咐,马上要陈璧君给他贴上。谁知这张膏药贴后没过一会儿,汪四
      肢抽筋,贴膏药处火烧火燎发烫,疼痛加剧,手心、脚心和额心一齐沁出汗来。陈
      璧君见状,慌了手脚。她一面请铃木大夫审视,一面命陈春圃去接刘一帖到医院会
      诊。陈春圃去了半个时辰,气急败坏地回来报告说,那刘先生已离开旅馆,四处寻
      找,已不知去向。陈璧君知道不妙。
      
          三天后,汪精卫收到一信。陈璧君拆开一看,见白纸上写着四行大字:
      
          厚礼不该收,既收亦不愁。
          平生药一帖,宜人不宜狗。
      
          陈璧君看了信,气得两眼发黑,差点没晕过去。 
      
          刘一帖的这帖药,将子弹铅毒扩散入骨,汪精卫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不仅
      脊椎骨和胸骨疼痛难耐,而且开始发高烧。1944年2 月,黑川利雄邀请日本名古屋
      大学神经外科斋藤正教授来南京诊治,发现汪已病入膏肓,因受条件限制,无法控
      制其病情发展,当即决定带他到日本治疗。
      
          就这样,汪精卫被抬上飞机,直飞名古屋,住进了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4 
      楼一间特设的病房里。为了对外保密,这间病室叫做“梅号”。
      
          日本政府对汪精卫赴日本治病当作最高机密,对外讳莫如深,医院内外军警密
      布,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汪精卫到达日本的第二天,由名古屋帝国大
      学的专家胜沼精藏、整形外科教授名仓重雄和助手教户田君组成了治疗小组,由斋
      藤正主刀,施行手术。
      
          手术中,医生发现汪精卫的三节胸椎骨已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手术后,
      汪精卫的身体和头部全部用石膏固定。此时的汪精卫已元气丧尽,形如僵尸,生命
      只能以日来计算了。汪精卫知道来日无多,开始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于是,由他
      口授,陈璧君记录,留下了《最后之心情》的遗书。汪精卫在遗书中,极力为自己
      叛国投敌进行辩护,活现出一颗死不回头的花岗岩脑袋。
      
          11月9 日上午9 时,美军出动150 架轰炸机空袭名古屋市。陈璧君和子女们在
      一声声巨响和火光中,将奄奄一息的汪精卫连人带床送进地下室。虽刚进入冬季,
      日本的天气却十分寒冷,地下室又无暖气设备,如同冰窖。
      
          地下室寒气侵袭,加上又惊又吓,汪精卫的病情急剧恶化。到了第二天清晨,
      汪的体温上升到41度,心跳每分钟128 次,呼吸极为困难。日本医生虽竭力进行抢
      救,但最终回天乏术。1944年11月10日下午4 点20分,汪精卫躺在病床上抽搐了几
      下,停止了呼吸。
      
          汪精卫1935年遇刺后,医生就说过,他顶多只能再活10年,如今刚好10年过去,
      果真应验了当年医生的预言。
      
          汪精卫死后,日本军方将他的尸体运回南京。在日本军警的监护下,汪精卫被
      葬在他生前选好的梅花山麓。
      
          梅花山在中山陵左侧,是紫金山的一部分,也是游人去中山陵和明孝陵必经之
      地,因多梅花而得名。这里环境幽静,鸟语花香。
      
          11月23日,在日寇军警的严密监视下,汪的棺木被埋葬在梅花山麓。汪精卫的
      坟墓内窖为圆形,直径一丈四,内窖壁上嵌着大理石。
      
          陈璧君自知汪精卫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便亲自布置,在棺木下葬后,将5 
      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浇筑成厚厚的墓壳,坚固无比。 1945 年,抗日战
      争胜利,国民党还都南京。 
      
          听说汪精卫埋在梅花山上,蒋介石气不打一处来,命令何应钦马上平坟。
      
          于是,何应钦派出工兵营,将汪墓炸毁。
      
          炸坟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前三天,往中山陵方向的交通即被封锁。工兵爆破分
      两步,第一步炸开外层混凝土,第二步炸开内窖。
      
          1946年1 月21日深夜,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坟墓炸成数块。开棺时,由当
      时的南京市长马骏超亲自检查,其余无关人员避开。开棺后发现,汪氏入棺经防腐
      处理,尸体保存完好。除在汪的口袋里找到一张陈璧君亲笔写的“魂兮归来”的三
      寸纸条外,别无它物。
      
          随后,起出的棺木被装上大卡车,运到清凉山焚尸扬灰。工兵营当夜平整好坟
      地,在坟地上建了一座小亭,两边修建了长廊,随后又种上花草树木,使这里成为
      一处风景点,与中山陵遥相映衬。游人至此,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埋葬过投日巨
      奸汪精卫。
      
          汪精卫死前曾写过一首《自嘲》的绝命诗。诗道:
      
          心宇将灭万事休,
          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
          谅无后人续春秋。
      
          这首诗,道出了汪精卫临死之际无可奈何的悲凉心境,一代巨奸,就落得如此
      的下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