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丢失的我们
      
          翻看这本小说,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前言里的最后一句话――寻找丢失的我自己。
      
          可能是出于习惯,我首先去找作者的个人简介。我不相信那些风花雪月的描写,
      那是年轻人衷情的东西,已过不惑的我相信的是现实的经历。
      
          生于五十年代末的作者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尾巴,是文化大革命最年轻的一代。
      由于我们经历了类似的故事,考大学、初恋、结婚,直到今天,所以我对这本书有
      了一种异常亲近的感觉,好像它记录了一段相似的历史。
      
          作者在不经意之间给我讲了一个个平淡却感人的故事。作为一个和他年龄相仿
      的男人,受到感动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于是这次成了一个意外。
      
          从他的故事里,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初恋的时光。那时候我也是刚刚大学毕业的
      样子,天真、青涩,还自以为浪漫。我们这一代的人,不会像今天的大学生一样去
      酒吧约会,因为那时候的北京城里压根没用酒吧。我偶尔去女朋友家里听歌,听张
      明敏唱的《外婆的澎湖湾》。听的时候我总是紧张地抓着裤子,仿佛可以把粗糙的
      布料拧出水一般。
      
          看到作者写他约女朋友看电影时的情景,我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个年代的男孩
      子大多比较晚熟,我们就是其中的代表。
      
          虽然条件艰苦,我们那个年代的男人大多有一种骨子里的清高。说实话,用
      “凤毛麟角”来形容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一点也不过分。
      
          就因为清高,我才读得懂作者在描写和女朋友分手时的心境,他并非没有机会,
      可就是要命的骄傲给自己带来了终身的遗憾。看看他,再比比自己,不也一样吗?
      我有时候想,如果我当时有了我儿子今天追女孩子的一半劲头,那么个人历史就会
      重新改写。
      
          后来,作为访问学者的我出了国。和作者书里写的一样,给富人家修理草坪、
      买二手车、去中餐馆刷碗洗盘……海外游子的苦闷,作者没有写,可是我不会看不
      出来。那是一种刻骨的思乡,我相信,就算是今天已在美国成家立业了他,仍然还
      带着这种浓浓的乡情。
      
          《美国女人和中国女孩》,我觉得以这个名字来命名这本个人散文集有些不合
      适,它更像是一本小小的历史,用一个侧面记录了一代人思想的成长。就在成长的
      足迹中,看到的同龄人,都能找回丢失的我们自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