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962年5 月末,李普曼同《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菲尔·格雷厄姆夫妇在大都
      会俱乐部共进午餐。李普曼谈到,他同《先驱论坛报》的合同即将届满,现在是再
      起草一个新合同的时候了。菲尔·格雷厄姆兴奋异常,他立即提出了一个非同寻常
      的交易,如果李普曼同《华盛顿邮报》签署一个为期十年的合同,格雷厄姆保证他
      能拿到一百万美元。李普曼每星期只需要写两篇专栏文章,每年写八个月,外加每
      年为《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的《新闻周刊》写十六篇文章。根据菲尔·格雷厄姆
      提出的这个合同,李普曼每年的固定薪金是七万美元,专栏文章按报业联合体转载
      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付酬。相比之下,《先驱论坛报》只付给李普曼三万五千美元年
      薪和百分之五十的专栏文章转载收入。《华盛顿邮报》还将免费提供一套在纽约的
      公寓、两名秘书、一名研究助手、一台美联社电讯收报机,还提供一辆专门接送李
      普曼去纽约的高级轿车,报销他所有的办公和旅行费用。
      
          格雷厄姆生怕李普曼嫌少,又附加了一个优惠条件,向当时已经七十三岁高龄
      的李普曼每年提供五万美元的特别费用。而在他去世后,《华盛顿邮报》每年将给
      他的遗孀两万五千万美元,一共付十年。
      
          这简直太多了,令人难以拒绝。李普曼没有想到,在他的晚年还会得到一份这
      么丰厚的工作合作。
      
          格雷厄姆也没有吃亏,巨大的投入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李普曼的文章使《新闻
      周刊》名声大振。他的首篇专栏文章,就让这一期的《新闻周刊》发行量增长了百
      分之四十,并最终与《时代》周刊共同引领了美国的杂志市场。
      
          李普曼是一个计划性极强的严谨之人。他的日常生活像时钟一样准确,每年何
      时在华盛顿,何时在纽约,何时去缅因州的乡下度假,全都计划得准确无误。他几
      乎每年去欧洲旅行一次,采访政界要人,访问新朋旧友。每次出国之前,他都会把
      每天的活动安排,甚至一日三餐的饭店标注得清清楚楚。1959年秋天,他应邀访问
      苏联,去同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苏共高层领导交流和沟通。按计划,他将在罗马稍
      作逗留后前往莫斯科。当李普曼在飞机的头等舱安置好行李,等待起飞的时候,机
      长转给他一份苏联驻美大使匆匆发来的便笺,说是克里姆林宫发生了危机,赫鲁晓
      夫正在黑海,建议李普曼推迟一周访问苏联,并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李普曼从未遇
      到过这种情况,他绝不会更改他的整个访欧旅程,朋友们已经接到了他的详细安排
      计划。李普曼拿起笔,在大使的便笺上龙飞凤舞地写道:“这不可能。”扔给了机
      长,让他还给苏联大使。
      
          李普曼按原定时间抵达了意大利。飞机落地不久,苏联方面通知他,赫鲁晓夫
      的接待时间和计划不会改变,一切按原来的安排进行。
      
          李普曼在国内的一天一般是这样度过的:早晨7 点起床,然后在卧室里仔细阅
      读早报——《纽约时报》《先驱论坛报》和《华盛顿邮报》,然后和妻子海伦一起
      吃早饭。不到9 点,他就在楼上伏案写专栏文章,他一般会在一本黄色的活页笔记
      本上奋笔疾书。11点左右,绝不会超过12点,他就会写完。然后他把文稿、标点符
      号等都口述给录音机记录下来。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一是便于秘书打印,
      二是朗读一遍之后,他可以对自己的文章心中有数。
      
          李普曼工作时多半是穿一件睡袍,或是一件旧毛衣和便裤。在他准备更换衣服
      出门去吃午饭时,一位秘书就会把这篇专栏文章打印成一式三份。李普曼审阅其中
      的一份,修改后退还给秘书。当他与各界的名流显贵们在高雅的俱乐部里共进午餐,
      海阔天空地神聊之时,他的专栏文章已经通过电话或电传,送到了报纸的编辑室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