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老汉纳呼风唤雨 小麦氏青云直上
      
          扶摇直上登峰极,仰人鼻息伯乐举。
      
          风云突变丧黄泉,盖棺定论世人弃。
      
          话说一日,一群工厂主在开往芝加哥的火车上高谈阔论。他们刚刚参观了一个
      新成立的钢铁托拉斯,羡慕不已。突然,有一位工厂主提醒道:
      
          “据说下一站有一个不错的钢铁厂,各位可有兴趣一并前去看看?如果买下,
      必将大有作为!”火车进站正值午夜时分。这些工厂主不顾疲劳,争先恐后,踏破
      了钢铁厂主的家门。主人被迫起床迎客,夫人却吓得以为是窃贼入室,又哭又叫。
      
          来者七嘴八舌表明来意,主人半睁睡眼,莫明其妙,言道:
      
          “简直一派胡言!我的工厂价值20  万美元呢,我可不卖!”“不用担心价钱,
      给你30  万。”“再加20  万!”“你要多少,给你多少!”买主们纷纷嚷道,唯
      恐别人抢去。
      
          厂主烦躁地半信半疑,竟无言以对。却看那夫人,从被子里露出双眼,低声道
      :
      
          “约翰,这是真的吗?我们一夜之间就要发财了!”请莫见怪,这正是19  世
      纪末在美国司空见惯的一个情景。那时,企业兼并成风,托拉斯运动席卷全国,实
      乃顺者昌,逆者亡,势不可挡。大街上,广告牌生动描绘了每个人与托拉斯不可分
      割的关系。当你一出生,就要吃牛奶托拉斯供应的牛奶,长大要吃肉类和谷物托拉
      斯提供的食物。家里点的是石油托拉斯恩赐的灯火,人们穿的是服装托拉斯监制的
      衣服,就连入葬还需用棺木托拉斯制作的棺材。
      
          摩根财团不仅控制了全国铁路里程的一半,并垄断了全国60%的钢铁工业。洛
      克菲勒石油托拉斯吞并了原来所有独立的石油公司,称雄天下。惠特尼和莱安合并
      之后建立了美国烟草公司,资产由原来的1000  万美元猛增至7000  万美元,确立
      了垄断地位。
      
          话说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有一位挚友,是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读书时的同
      窗。此人发迹后始终与洛克菲勒交往甚密,他拥有克利夫兰花旗银行、国民钢铁公
      司,在采煤、造船等行业中亦颇具实力,此外,他还控制着《克利夫兰先驱报》和
      市歌剧院等文化宣传机构。那么,何许人氏如此神通广大?
      
          此乃俄亥俄州大资本家、共和党党魁马库斯·汉纳,人称“洛克菲勒特派员”、
      “总统制造人”。说来,他也深有苦衷,长期含辛茹苦栽培的几个后生,其中最高
      职位才当到州长,全都未成大器。正当汉纳对门徒大失所望之时,一位年轻律师将
      他吸引。此人姓麦金莱,名威廉,就职于俄州斯塔克县一家律师事务所。1876  年,
      麦金莱接办了一宗影响很大的矿工案。麦西仑市的一批煤矿工人为争取合法权益举
      行罢工,一部分工人被当局关押,其他工人为救出工友而上告法院。谁都明白,劳
      资纠纷最难处理,不是得罪矿主,就是招来工人更大的动乱。律师们个个推托不接。
      麦金莱起初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想试试自己有无处理大案的能力,决定受理此案,
      毕竟他已从业9 个年头,积累了一些经验。最终,经过一番舌战,解除了对大部分
      工人的监禁,事后他又拒收工人赠送的律师费。殊不知,麦金莱的一举一动都被汉
      纳看在眼里。原来,他也是矿主之一。汉纳十分赏识麦金莱调解劳资纠纷的能力。
      
          从此,两家关系日趋密切。
      
          现单表一表这个麦金莱。此人比汉纳年少6 岁,也是俄亥俄州人。1843年1 月
      出生在该州东北部的奈尔斯。他祖父出身铁匠,到父辈时已开办了自家的炼铁厂。
      家中9 个子女,他排行老七。麦金莱少年时期,正值美国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
      奴隶主围绕奴隶制问题展开激烈斗争之时。其父母站在反对奴隶制一边,常给孩子
      们朗读《每周论坛》等刊物上的文章,灌输进步思想。麦金莱思想活跃,是中学辩
      论俱乐部的常客,还不时光顾附近一家皮革厂,大胆地与对立派职员辩论。他从政
      后高超的雄辩口才正是从这里磨练而来。1860  年,麦金莱17  岁时进入宾州米德
      维尔市著名的阿勒格尼学院就读。不久,他成为校内无人不晓的演讲“明星”,并
      以有进步思想而出名。
      
      
      
          有一件事学校尽人皆知:一次,南方同学为南部同盟的伪总统当选举行庆祝晚
      会,正当他们举杯祝词时,麦金莱突然闯了进来,怒视着每一个人,气势汹汹地喊
      道:“告诉你们!不要笑得太早。在接受这个叛逆之前,我非要在南方这块土地上
      斗争一番不可!”说罢,甩门扬长而去。
      
          第2 年,美国内战全面爆发,麦金莱果然参军入伍,一干就是4 年。在马里兰
      战场,他担任军粮库中士,负责后勤供应。在距华盛顿不远打响的安提塔姆战役中,
      他临危不惧,率领小分队冒着枪林弹雨机智地赶着牲口给前线士兵送去了热饭和咖
      啡。欢欣鼓舞的战士把麦金莱抬起来,高高抛向空中,以示敬意。在弗吉尼亚州的
      战役中,他曾单枪匹马夜闯敌人的火力圈,及时给孤立无援的团队送去撤退的命令,
      挽救了无数面临死神的兄弟。麦金莱屡建战功,颇得第23  步兵团团长海斯中校的
      赏识。而麦金莱结识海斯,真乃千里马遇伯乐,此人对他今后步步高升起了重大的
      作用。
      
          1865  年,内战结束,麦金莱退伍还乡。可他万没想到喜从天降:他突然接到
      林肯总统签署的荣誉晋升令,为表彰他在西弗吉尼亚杉纳多山谷战斗中所表现的英
      勇和机智,授予他少校军衔。从此,麦金莱第一次有了响当当的资本。
      
          战后,麦金莱再度求学,攻读法律。他热衷于政治,而精通法律是从政不可缺
      少的基础。然而,他还没有毕业,就急不可待地进入坎顿市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
      接待工作。其工作能力和勤奋精神很快引起著名律师乔治·贝尔登的注意。
      
          一日,时至黄昏,贝尔登突然亲临麦金莱办公室。作为晚辈的麦金莱立即起身,
      恭恭敬敬地问道:“先生,需要为您效劳吗?”“我恐怕是病了,很不舒服。”贝
      尔登用手摸摸头,很难受的样子。“明天的审判我无法参加,想请你替我受理这个
      案子。你不会拒绝吧?”麦金莱又惊又喜,惊的是贝尔登怎么会如此器重自己?这
      里有的是资历颇深的律师。喜的是机会难得,正是梦寐以求的偿试!
      
          麦金莱不知所措,一时无言以对。贝尔登将抱来的卷宗向桌上一放,一语未发,
      转身离去。麦金莱受宠若惊,哪里还顾得吃饭,一头扎进卷宗里,直至清晨鸡鸣。
      翌日清早,麦金荣振作精神,出庭参加审判。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贝尔登
      先生居然精神饱满地坐在听众席上。麦金莱顿时意识到,这是在上司面前充分表现
      自己才华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他倍受鼓舞,信心十足,
      终于使自己的首次出庭辩论获得成功。
      
          事后,贝尔登塞给麦金莱25  美元酬金,满意地看着他说:
      
          “年轻人,我祝贺你!这是你应得的。”从此,麦金莱成为贝尔登的助手。这
      一职位,为多少年轻律师所仰慕!
      
          第2 年,贝尔登不幸谢世,但麦金莱已能独立办案。麦金莱工作的地方正是俄
      亥俄州的产煤地区,劳资纠纷频发。在前文提及的办案过程中,他结识了汉纳。汉
      纳看中麦金菜的才能非一般人可比,他鼓励麦金莱参加政治活动。
      
          从1867~1875  年,麦金莱3 次为老上司海斯竞选俄亥俄州州长奔走效劳,立
      下汗马功劳。1876  年,在汉纳鼓励下,麦金莱竞选国会众议员,同时,他又帮助
      海斯竞选总统。结果,两全齐美。第2 年年初,当海斯步入白宫时,麦金莱也来到
      华盛顿,开始了前后两次共达12  年的议员生涯。他不仅是海斯家里的常客,而且
      与继海斯之后的第20  任总统加菲尔德、第23  任总统哈里森都有密切来往。君不
      知这其中奥秘,他们全是俄亥俄人。19  世纪后半期,共和党头领地位被俄亥俄人
      所垄断,这就足以证明其党魁汉纳的作用之大,不愧为“总统制造人”的称号。
      
          不过,公平而论,汉纳投资最多、下力气最大的就数“制造”麦金莱这位总统
      了。汉纳解释道:“麦金莱一入国会,我们就很合得来。年复一年,我们的友谊根
      深蒂固。”他把麦金莱当作“专利药品”一样,在共和党内推销,在其精心策划下,
      于1896  年亲自导演了一场自美国内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热闹的总统选举,使
      麦金莱终于入主白宫。
      
          19  世纪后期,是“金钱赢得选举”,“政治家可以被买卖”的年代。人们甚
      至把金钱比作乳牛,政治比作牛奶。没有牛,奶由何处来?选举前一年,汉纳退职
      离开企业界,专心致力于麦金莱的竞选活动。他很懂得,首先要有“乳牛”,而且
      要把它养得膘肥体壮,才能多产“奶”。汉纳首先慷慨解囊,提供几十万美元的资
      助费。再利用企业界的关系,尤其是与洛克菲勒家族的深交,拉拢大财团相助。摩
      根捐献25  万美元,芝加哥屠宰联合公司捐了40万美元,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
      也都给予巨额资助。汉纳还诱迫一些企业拿出资本总额的2.5 ‰,作为共和党活动
      经费。
      
          当年财务员戴维斯的日记有所载:
      
          1896  年9 月9 日:支出5 万美元,收入一家铁路公司代表捐款15000 美元。
      
          9 月10  日:午餐时,汉纳递给戴维斯25  万美元现款和另一铁路公司的捐款。
      标准石油公司捐款25  万美元和4 个巨型肉类食品打包机,每个价值10  万美元。
      
          在汉纳指挥下,设立在芝加哥和纽约的两大竞选总部,控制着共和党的各级组
      织。这套庞大的机器每天花销高达6 万美元,持续的时间将近1 年,而花钱速度几
      乎是“到手就光”。有历史学家为这次竞选算了一笔粗账,估计最后花费高达1600 
      万美元,在上个世纪要算空前绝后了。看官也许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程序还不够了解,
      在此粗略一表:
      
          美国总统大选基本分为以下几步:预选,由各政党代表大会选出本党候选人;
      竞选,各政党确定的候选人在各地为自己竞选;投票,先由选民投票选出“选举人”,
      再由他们投票选出总统。选举历时将近1 年,这恐怕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选举。
      “大选年”这个“年”字在美国真可谓名符其实。
      
          1896  年是19  世纪美国最后一个大选年,当时国内危机四起,怨声载道。
      
          前任总统在职期间,发生了当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持续达3 年之久。银行界、
      企业界和商业部门一片混乱,纷纷抛售股票、债券和各种证券。外国投资者也大量
      抛售美国证券,抢购黄金。民间贮藏黄金的热潮同样势不可挡。
      
          严峻的形势使国库首当其冲,受到威胁,黄金储备急剧下降,跌到历史最低数
      额——仅1 亿美元,出现了国库黄金全部被白银所取代的危险。银行接连倒闭,仅
      1 至9 月,就有415 家。接踵而至的是大批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全国56  条铁路相继停运,包括国家经营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大铁路公司。1893
      年一年内,关闭的工商企业约15242 家,负债总额达3.4680  亿美元。工业生产大
      幅度下降,铁矿开采量下降20%~30%,钢产量下降18%,煤和石油开采量下降6 
      %~11%。
      
          农业生产也在劫难逃。由于农业贷款受阻,农用物资供应困难,运费上涨,1894 
      年的农作物收成下降到有史以来最低点。农产品价格猛跌,小麦1 蒲式耳(约合35.238 
      升)不到50  美分,棉花1 磅只值4 或5 美分,玉米更是不值得一卖,不少农场主
      背井离乡,另谋生计。危机使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困境。流落街头的失业
      人数至少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0%,达到250 万人。《纽约世界报》记者曾到街头
      对失业者进行采访,当问道“你将做何打算”时,多数回答是“挨饿或等死”。该
      报报道了在纽约配给站饥饿者沿街排成长龙的情景。人们经常要步行几英里去领得
      一块面包。
      
          贫困和失业激起了强烈的民愤。失业者纷纷向首都进军,要求政府迅速拯救他
      们。最著名的是1894  年雅克·科克西率领的失业大军。罢工运动此时也此起彼伏。
      这一年卷入罢工的人数达69  万之多。影响最大的是普尔曼公司10  万铁路工人大
      罢工。社会舆论纷纷揭露两极分化加剧而带来的恶果。俄克拉荷马州马斯悦市出版
      的《家园、土地和法庭》一书指出,“美国今天完全被金钱势力和债券持有者所控
      制”,“他们甚至会直接控制国家的法律”。
      
          作者愤怒地咒骂垄断组织是“多头妖怪”。东西部矛盾也极其尖锐。一幅漫画
      用一头牛代表国家,西部农民在喂牛,而东部银行家在喝牛奶。更有人对分配不公
      和贫富悬殊提出了尖锐批评,威斯康星州农业保护社一位主任在1895  年指出,
      “制度上的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允许在7000  万人口以外的几千人占有这个国家财
      富的一半以上。”面临如此的动荡和混乱,统治阶级胆战心惊。有人惊呼:国家距
      无政府状态的边缘为期不远了,美国社会已濒临瓦解!为了防止日益壮大的工人阶
      级和社会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大资产阶级及时采取更换政党的办法,让同样代表本
      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上台。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广大人民要求民主党下台
      的心理。共和党则由于内战中的胜利和解放黑奴的历史功绩,深得民心。
      
          1896  年6 月至7 月,共和党和民主党先后召开代表大会,推选出各自的总统
      候选人。
      
          共和党在圣路易斯城召开大会,由汉纳亲任全国委员会主席。会上共提出5 位
      候选人。当麦金莱的名字—出现,全场立即沸腾起来,掌声雷动,众人欢呼跳跃,
      彩旗挥舞,喝彩声和口哨声响成一片,持续半小时之久。大局显然事先已定。投票
      结果,麦金莱得票661 张,远远超过其他4 人得票的总和,他当选为共和党总统候
      选人。此外,大会还选出了一位企业家为副总统候选人。在制定竞选纲领的讨论中,
      两派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可是,汉纳——麦金莱势力在大会上占绝对优势,对方
      的提案竟被818 票比105 票的压倒多数否决。最后,全场掀起一阵狂闹,对立派的
      代表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叫骂声和口号声赶出了会场,颇为狼狈。
      
          大会之后,共和党立即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竞选运动。为争夺中西部地区
      选票,汉纳抢先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上游的几个州的报纸,连篇累牍地宣传“麦金莱
      当选,就有繁荣”。数以百万计的小册子、宣传画、广告和传单铺天盖地,竞选班
      子甚至编出歌曲《麦金莱的丰盛晚餐》来吸引选民,还宣传“只有麦金莱才能带来
      就业机会,给我们更多的钱和面包”云云。汉纳的竞选班子拉拢选民不择手段。凡
      在他们势力范围内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对借贷方施加压力,不允诺投麦金莱的票
      就不予贷款。企业要求订货时必须以“麦金莱当选”为“交换条件”。他们甚至以
      赠款补偿投票者的“损失”,为他们提供交通工具。穷人如果投麦金莱的票,即可
      得到一份三明治和饮料,外加5 美元。收买政策奏效,不少地方居然出现了选票多
      于选民人数的奇怪现象。肯塔基州的3 个县里麦金莱的得票分别为选民人数的101 
      %、102 %和105 %。
      
          麦金莱本人也相当卖力,他不辞劳苦,四处游说,长途跋涉16  个州,参加过
      371 次集会,发表演说2500  多次,真可谓19  世纪演讲之“最”了。这场闹剧使
      1896  年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880~1976  年间最多的一次,占有选举权人数的将近
      80%投了票。投票结果,麦金莱获271 张选举人票,比民主党候选人多近100 张,
      他又获50.88 %的普选票,因而当选美国第25  任总统。
      
          话说麦金莱入主白宫,便大宴宾客。这天,初春3 月的华盛顿依然寒意浓浓,
      然而总统府内却另是一番景象。达官贵人、夫人小姐在乐队助兴之下,欢声笑语,
      顿时宴会厅满堂生辉,驱散了人们身上的凉气。西方宴会不设桌椅,人们自助择食,
      由仆人奉送美酒、饮料,宾主自由走动,互相交谈。然而,这一天出现一件怪事,
      在大厅一侧摆放了一张圆桌,周围几把椅子。宴会开始后,麦金莱便携夫人首先走
      向圆桌,举杯向在坐的4 位老者祝酒。会场旋即肃静下来,目光全都转向这里。只
      见一位老翁微微欠起身来,与总统碰杯。此人中等身材,略已发胖,鼻下灰白胡须,
      一双蓝色眼睛深陷于高鼻两侧,目光炯炯有神。多数人过去只知其名,未谋真面。
      有知情者轻声传话:
      
          “这就是纳尔逊·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的岳父大人”,“他拥有几千万美元
      财产”。不错,正是他来自罗德岛州,身为参议院资深议员,长期担任财政委员会
      主席,大权在握。此次麦氏恭请老伯出任顾问,替他修订法律,成为人们所说的参
      议院“灵魂”。总统依次与其他3 位祝酒,并连连低声说道:
      
          “日后请多多关照”,“各位辛苦了”,“一切仰仗各位先生”,“谢谢,多
      谢”。且往3 位看去,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年龄均在70  岁
      以上,均属参议院的“元老”,其中最早当上议员的在1872  年,最迟者也在1885 
      年。无人不敢不敬重他们,不独由于他们个个腰缠万贯,更因为他们有一锤定音之
      权势。
      
          麦氏心中十分清楚,他本出身一般,全凭个人奋斗才跻身上层。但今天问鼎白
      宫,如若没有财团老总抬举,只能是白日作梦。就职后麦金莱怎敢有一丝怠慢。对
      恩师汉纳,他挖空心思,巧立名目,授意老家俄亥俄州议会将其“选”为参议员,
      到首都来坐镇国会山。任命政府官职时,也令麦金莱煞费苦心,后台必先酬劳,赞
      助者也应逐一封官,各地财主也非烧香磕头不成,以求日后一帆风顺,留芳百世。
      盘算许多,总算分赃告成。
      
          麦金莱首先酬劳后台老板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委任其挚友约翰·谢尔曼为国务
      卿。公平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纽约著名银行家科尼利厄斯·布利斯在大选时曾资
      助麦金莱5 万美金,被任命为内务部长。财政部长由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行长莱门·
      盖治担任。海军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出身纽约市名门富商之家,其父为银行家。
      此人不可小视,其业绩待以后慢慢叙来,暂且按下不表。再说那陆军部长,是木材
      工业大王罗素·阿尔则。第2 任陆军部长伊莱休·陆特,先后担任过资本家莱安和
      摩根的法律顾问。麦金莱第2 任期任命的司法部长菲尔德·诺克斯是几家银行的董
      事长,他长期任弗利克焦炭公司的财政主任。另有一些大公司的代理人被任命为驻
      英、法、德、日等大国的使节,如驻英大使约瑟夫·乔特是洛克菲勒的法律顾问,
      长期效力于美孚石油公司。纽约金融界的斯图尔特·伍德福德是麦金莱的好友,被
      任命为驻西班牙公使。
      
          看着这些卖官鬻爵的情景,不由使人想起一位伟人的名言:
      
          “在美国,‘政治家’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厉害地构成国民中一个特殊的
      和富有权势的部分。那里,两个轮流执政的大党中的每一个政党,都是由这些人操
      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收入丰厚的生意,拿合众国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
      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而在本党胜利后取得相当职位作为报酬。”这
      位哲人不是别人,正是革命导师恩格斯。
      
          内阁就位,顾问坐定,麦金莱急不可待地要消除一件心头之恨。几年前,他担
      任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亲自为政府制定了一个关税法,定名《麦金莱关税法》,
      把平均税率提高50%,对几种产品更课以重税,如上等毛织品、呢绒、钢铁等,成
      为美国有史以来之最高关税。可是想不到,法案刚一出笼,他本人便在国会选举中
      败北,只得返乡。对此,麦金莱始终耿耿于怀。现在,时机终于成熟。执政后,麦
      金莱立即取消了前任民主党政府执行的、降低某些税率的《威尔森——高尔曼关税
      法》,代之以1897  年颁布的《丁格莱关税法》。该法不但恢复了《麦金关税法》,
      而且更有过之,关税率提高了17%~57%不等。它从此一直生效至1909  年。
      
          税法之事进展顺利,麦氏不竟扬扬得意。但很快,货币的问题却使他一筹莫展。
      麦金莱步入政界之际,货币问题正处在争论不休,甚至一触即发的形势。如何表态?
      怎样行事?着实让麦金莱进退两难。主张金本位吧?家乡的父老不答应,那里是老
      农业区,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他们自然拥护低值货币,不顺从他们就会落选。但
      是,站在银币派一边吧?将会得罪共和党实权派,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左思右想,
      最后他终于寻出一条两全齐美的妙计,冠冕堂皇地打出复本位招牌,脚踏两只船,
      谁也不得罪。最后,直到1900年,麦金莱执政的第4 个年头,才算正式采用金本位
      制。所幸的是,美国在阿拉斯加发现新金矿,黄金来源充足,外加风调雨顺,农业
      连年丰收,工商业兴旺,金本位制才得以顺利推行。它生效30  多年,直到1929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生,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才被取缔。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过去4 年,到了20  世纪的1900  年。在又一个大
      选年里,汉纳再次竭尽全力为麦金莱竞选,使他当选连任,成为美国第1 位跨世纪
      的连任总统。然而,好景不长,1901  年9 月5 日,正当麦金莱在纽约州布法罗市
      举行的美洲国家展览会上讲演时,横遭厄运,被人用手枪击中,抢救无效,14  日
      撒手尘寰。他是美国历史上第3 个遇刺身亡的在职总统。
      
          依照美国宪法,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1  日宣誓继任总统。他便是美西战
      争的“英雄”人物老罗斯福。
      
          正是:金钱堆砌金字塔,飞黄腾达命未卜。
      
          欲知麦金莱执政期间是否辜负了汉纳一片苦心,他又有何作为,且听下回分解。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