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跟躁狂抑郁症型部下之间的距离
      
          而且,并非所有的年轻人都属于精神分裂症型。我曾设计了几个参数,做过一
      个小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一九六五年以后出生的人当中也有百分之三的人属
      于躁狂抑郁症型。在一九五五年之前出生的人当中,躁狂抑郁症型的比率却超过了
      百分之七十。二者的差距不言而喻。但有一点,即不论是哪个年龄层,其中都有躁
      狂抑郁症型人。
      
          这帮争强好胜的人的周围一大半都是只想跟其他人一样的人,所以他们在竞争
      中取胜,  成为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很大。假定每一学年的大学生有一百二十万人,
      而其中有百分之三属于躁狂抑郁症型的话,那么它的总数应该在三万人到四万人之
      间。其中,东京大学每年招收三千五百人,京都大学是三千人,早稻田大学是一万
      人……如此算来,这三万人到四万人差不多正好是几所名牌大学每年所招收的新生
      的总数。
      
          虽然我这一计算方法不够精确,但至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的标准,让
      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把隐藏在人群当中的躁狂抑郁症型的年轻人找出来。在这个时代,
      由于孩子的数量减少了,有的大学根本不用考都可以上,但是一流大学的竞争力仍
      然很强,如果没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不经过一番努力是不可能考上去的。所以如果
      你发现部下里面有这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那么他极有可能跟你一样同属于躁狂抑
      郁症型。对这样的人你完全可以采用以往的方式跟他交往。
      
          跟这样的人交往不但有助于你在精神方面取得平衡,对对方也是功德无量。因
      为在同龄人当中,他们毕竟属于少数,心里面是很不踏实的。
      
          我曾经就读于东京大学所以深知这种心理。以前东大的学生特别介意别人把自
      己看成只会读书的精英,所以会故意表现得粗俗一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虽然是个
      东大的学生,但也并不落伍。相比之下,在如今社会的年轻人当中,精神分裂症型,
      即“强调与别人一致,懒于竞争”是主流,因此那些不同于他们的精英所承受的心
      理压力也就更大,结果使得这些为数不多的躁狂抑郁症型的年轻人往往不敢正视现
      实,承认自己的个性其实与周围人不同,自欺欺人地为自己辩白说:“其实我跟他
      们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我学习比较用功罢了”。
      
      
      
          所以,他们会强迫自己去接受流行文化,跟周围人听一样的音乐,隐藏自己的
      个性特征。结果单从外部特征来看,他们与精神分裂症型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难
      以辨别。这对他们而言其实是一种不幸,因为他们要继续过他们并不喜欢的生活。
      我觉得如果他们还没有放弃努力工作,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想法的话,还是早点意
      识到自己的个性其实与周围人不同,自己属于责任感强,靠自己的努力征服世界的
      那一类比较好。
      
          如果躁狂抑郁症型的上司是“伯乐”,能够慧眼识英雄,把他们从人群里辨别
      出来,以他们所期望的那种方式接近他们的话,肯定可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来。
      也就是说,躁狂抑郁症型的上司不但要根据公私场合的不同进行角色分离,甚至在
      同一公司里面针对不同类型的部下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躁狂抑郁症型人追求“自我”的统一性,所以想必有很多人不善于这种“角色
      分离”。顽固不化正是这类人的缺点,必须赶快纠正。因为适于这类人生存的崇仰
      “正直”品格的时代已经终结,要在如今的时代里生存下去,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战
      略,灵活多变,应付多方面的问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