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看到有的文章劝老人们"退休后尽可能找一些工作,或者在原单位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事,或者在社会上找一些能够发挥自己专长且又做起来不费力的事,并由
      自己调节工作时间和强度。"我挺不以为然——依我看,老人们还是别"发挥余热
      "的好!一则是我们中国就业人口那么多,我们反正衣食不愁,也就别去争别人的
      饭碗了;二则过去有点权力的老人,若是他们热衷于"发挥余热",于我们的社会
      也没什么好处。我们上了年纪,还是远离名利场,多一点儿淡泊的心态为好。这样
      也少受点儿刺激,对我们可能更有利。
      
          退休了,我们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了,过去我们一直追求的、体现我们价值的、
      让我们付出了很多精力的,我们统统都可以抛在脑后了!唯一要琢磨的,就是怎样
      过得自在,过得乐呵,过得有滋有味儿。不是有人说吗:"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
      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若说那高官与高薪,咱老百姓可能没份儿,但高寿与高
      兴,却是可以做到的。其实,退休,才是一个人真正享受生活的开始——过去的几
      十年你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现在你不用工作,社会也养着你,多好的事儿!我们有
      了多少时间?想干什么都可以干而不必有任何顾虑了!
      
          有一个词儿,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词儿就是"休闲"。
      由于休闲观念的出现,我们开始有了双休日,接着又有了五一和十一的黄金周。人
      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奔波得太疲劳了,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身心放松一下。
      
          应该说,在今天的中国人中,最没有休闲意识的,就是现在最闲的这群老年人。
      他们一直生活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年代,劳碌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生活方式,而休
      闲的能力已经在几十年的操劳中丧失了。我从老年杂志上看到,有的老年人晚年实
      在没事,竟然想方设法去租个“孙子”来,为别人的孩子操劳,竟让他们感到无限
      的乐趣!于是有人担心:租来的孙子早晚要走,一旦走了,不是带来亲情上更多的
      缺失?
      
          事情就是这么寸——越是不会休闲的人,却拥有越多的闲暇时光。我们为什么
      会不喜欢闲暇时光呢?
      
          《中国老年》杂志的总编辑王平君先生在谈到休闲时,写了这样一段话:人的
      内心压力和疲惫来自人的无休止的物欲,拥有了现代文明所拥有的一切,却失去了
      精神的家园。的确,人们在摄取物质文明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篇文章里,
      他还引用了美国研究休闲的学者杰弗瑞. 戈比教授对休闲的定义:最初,休闲仅被
      视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办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
      地位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
      
          --劳碌了一辈子,让我们把生命的本源都忘了,以为劳碌就是生活。我们失去
      的仅仅是精神家园么?
      
          现在让我们过好日子,倒过不了了!退休,好像生活的一道坎儿,对于很多人
      来说,迈过这道“坎儿”并不那么容易。不少人觉得人一退休,就被社会抛弃了。
      没有了事干,就是等死了。有的人原来身体很好,退休没多久,就像散了架一样,
      反而病倒了,有的郁郁寡欢,没两年就去世了。很多老人吃得了苦,享不了福。本
      来休闲是获得快乐的一种手段,结果倒成了不少老年人生命的杀手了!
      
          我最近看了王蒙先生写的《我的人生哲学》一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人的
      各种各样的毛病中,在各种骂人的词中,无趣是一个很重的词。可悲的是,无趣的
      人还是太多了。这样的人除了一两样东西,如金钱、官职,顶多再加上鬼鬼祟祟耍
      心眼儿,再无爱好再无趣味。一脑门子官司,一脑门子私利,一脑门子是非,顶多
      再加上一肚子吃喝。不读书,不看报,不游山,不玩水,不赏花,不种草,不养龟、
      鱼、猫、狗,不下棋,不打牌,不劳动,不锻炼,不学习,不唱歌,不跳舞,不打
      太极拳,不哭,不笑,不幽默,不好奇,不问问题,不看画展,不逛公园,不逛百
      货公司……自己活得毫无趣味,更败坏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的心绪。我有时甚至会
      偏激地想:"宁做恶人,也不要做一个无趣的男人( 女人稍稍好一点,女人一般至
      少还要抓抓生活,心里还有点鸡毛蒜皮的生活气息) 啊!"尤其是,一想到一个无
      趣的人还有配偶,他的配偶还要和这样的人共度一生,真是令人毛骨耸然!
      
          这一段话看了真让人拍案叫绝。王蒙先生所不耻的这种人,在我们身上,是不
      是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点?我与王蒙先生相反,不是“偏激地想”而是很宽容地想
      :在物质生活缺乏的年代,人为了要生存下去,在一个不那么正常的体制中,就会
      被扭曲成这样,就会丧失个性,丧失休闲的能力,丧失欣赏生活的情趣。如果过去
      是生活所迫,没办法的事,也无可厚非。若是在现在这个好时代,退休以后,还是
      不游山,不玩水,不种草,不赏花,还要绷着那一脑门子官司,那还活得有什么劲
      哪!
      
          王蒙先生主张,人要为自己创造不止一个世界,要有不止一个专长,这样,当
      某一个专长派不上用场的时候,还有别的专长可圈可点可一展身手。而且,有一项
      专长,退休以后,可以这边"下台",那边"上台",等于多了一条退路。多有点
      专长与爱好,我们的生活就会更丰富。
      
          怎么看待休闲?怎样愉快地度过闲暇时光?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课题,因
      为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中,怎样度过闲暇时光是关系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伦理问题。
      过去我们能得到温饱就不易了,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了,连忙于竞争的年轻人都琢
      磨着怎么休闲,怎么乐呵,我们老年人就更应该好好琢磨琢磨这件事儿了!我国实
      行离退休制度已经几十年了,但却没有人专门研究休闲这个题目,来指导老年人的
      退休生活,真叫人遗憾!那些聪明的社会学家都躲哪儿去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