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时常会思索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我们上一代人的命运:由于我们所处的那个年
      代,使我们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比如我们会过度地专注于工
      作、或者说专注于所谓的事业,以为事业成功就会得到幸福,从而忽略了许多对我
      们人生幸福至关重要的一些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理财的能力、休闲的能力、
      甚至做丈夫的能力、做妻子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会与自己、与亲人、与社会作无
      谓的较劲。我们其实可以活得更放松一些,而不必那么和自己为难,和别人为难。
      我们要明白我们需要什么,什么对构成我们幸福最重要?
      
          当我们离开工作岗位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即使是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我们的
      积蓄仍然很有限。以我们这点有限的积蓄,来面对晚年可能遇到的许多“未知”时,
      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安全感!我们无法预知我们还会活上多少年?无法预知我们今后
      会得什么病?无法预知十年、二十年后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我们那有数的退休金
      能否让我们生活无忧?我们的晚年怎样才能生活得好一些?最起码的,当我们年老
      生病时,我们是不是有钱治病?
      
          ——如果我们想有一个幸福安全的晚年,那么我们需要多少财富?
      
          比如我们没有认真算过,我们老年的日常开销、包括吃穿和交通等,如果维持
      基本生存需要多少钱?依我看,要是仅仅是吃穿的话,大概化不了多少钱,退休金
      是足够了,至于交通,没钱我可以不出去,在家门口转转就行了。但是,我琢磨着,
      如果我的财富仅够我的基本生存,不会让我感到幸福,我还要有一定的“享乐费用”,
      比如用于听音乐、旅游、养宠物等。此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有什么慢性病
      ),退休之后还需要有足够的钱买药及住院时所需的费用,包括给医生送红包的钱。
      那么我需要有多少用于医疗的储备?
      
          怎样才能让晚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道理很简单: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要
      有钱!于是我们又面临下一个问题:我们的退休金够不够化?能不能满足我们这两
      项基本需求?
      
          有人认为:按现在的生活水平,一对夫妇一年基本的生活消费大约在1.2 万左
      右,稍微过得舒服一点,大概要3 万上下。那么30年后或者40年后要多少呢?我没
      准儿能活100 多岁,那就是50年后了!我还想当"人瑞"呢,不仅如此,我还要过
      得舒服一点儿的,我估摸着我的消费水平还有可能会逐年提高,如果再加上通货膨
      胀等因素,就按每年递增5%计算,又该是多少?
      
          我认为,一般来说,退休金只能维持生存,而无法满足我们老年对安全与幸福
      感的需要。如果自己手里没有一笔丰厚的养老基金,要维持尊严而体面的晚年生活,
      可能真不容易。那么这笔丰厚的养老基金从哪儿来呢?这就是我要在这一章里讲的
      理财的能力。
      
          进入老年以后,我们的体力已经不比从前了,有的只是智慧。我们基本无法与
      年轻人竞争了,只有凭借智慧来找一条更适合我们的方式来"挣钱"。
      
          我且不说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年时代,因为没有可比性。只拿现在的年轻人来剖
      析: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将理财的目标集中在房子、车子和孩子的教育方面,对自己
      的退休生活并没有过多考虑,也就是说,当他们的目标都实现时,他们已经老了,
      虽然他们可能有一套很大很气派的房子,却并不见得为自己的晚年积蓄多少金钱。
      
          那么,多少钱够我们安全养老?30万?100 万?或者更多?我们是否把通货膨
      胀等不确定因素都考虑在内了?
      
          只有经济上富裕了,我们的晚年才会有安全感,才不会因为疾病或者别的忧虑
      而活得忐忑不安。要想富裕,就要学会理财,可大多数老人的退休金都不多,我们
      该如何理财呢?就算我能去买彩票,指望中了个大奖什么的,可毕竟太渺茫了!我
      有时会做这种白日梦,但我终于想明白,我即使把我的退休金都投进去,可能也中
      不了大奖。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绝对砸不到我这种倒霉蛋头上!我们有的,只
      是老年的一点儿小积蓄和一套房改前分的公房而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小财"而
      已——这也值得"理"?
      
          说起这理财,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真是个新课题!我们习惯于省吃俭用之后,
      把剩下的钱存到银行去。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多种选择:投资基金、股票、债卷、保
      险,而且似乎炒炒股什么的,还挺时尚。
      
          不久前,零点调查公司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 地1059名成年居民随
      机抽样电话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在对理财方式的选择上仍然以储蓄为主。65% 的居
      民理财方式是“存钱”,尽管利息减了又减,人们还是倾向于把钱存到银行去。调
      查数据还显示,视“储蓄”为首选理财方式的人中女性为多,达到八成以上。据说
      "只有约一成的人乐于采用股票、基金等更为灵活、更具现代气息的理财方式。"
      与此同时,也有很小一部分人从不存钱,有钱就花,当然,也有人因为本身收入的
      限制而不采用任何理财形式。
      
          这个数字真挺耐人寻味。为什么"不现代"的人这么多?我琢磨着,人们所以
      这么钟情于储蓄,这大概与缺乏安全感有关。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