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中央戏曲学院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在生活热线当主持人,有一次接到一位老人的
      电话,打了很长时间,说的都是家里那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直到最后也没说出想
      解决什么问题。当这位老师问他究竟想咨询什么问题时,老人叹口气说:"我没别
      的,就是想说说话儿,说说家里这点儿事儿。"
      
          说说话儿,这对任何人都是太简单的事儿了,然而对很多老人来说,别说有人
      听你说说话儿,就是想听人说说话儿,也十分的不容易。王大爷就是为了说说话儿,
      想出了一个绝招儿——把家里的马桶弄坏了!
      
          房管所的水暖工小方怎么也不明白,王大爷家的马桶老坏,按他的经验这样修
      好之后起码能用一年,可两天之后又坏了。于是,再一次给王大爷修好马桶的两天
      之后,他又敲门来到王大爷家,笑呵呵地问:"大爷,您的马桶没坏吧?"
      
          王大爷一愣,随后一把抱住了小方:"孩子!真是难为你了!"老人随后抽抽
      噎噎地哭了起来,把真话告诉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水暖工:"如果不是你来修马桶,
      我就连说话儿的人都没有!"
      
          王大爷平时太寂寞了,就希望家里来个人,如果知道今天该收水电费了,他就
      早早在门口等着,只要听到动静立刻就把门打开。据说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80多岁的刘老太太,平时生活不能自理,女儿上班时,就把她锁在家里( 女儿
      小的时候,她外出办事时,就是这样把女儿锁在家中的) 。那天听说居委会要到家
      里走访,老太太为此兴奋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天天在门后站着等居委会的同志—
      —家里终于要有人来了,可有人说个话儿了!居委会的同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
      们的到来,会让刘老太如此兴奋。那天居委会的同志们终于去了,她们刚敲了一下
      门,门立刻就开了,把毫无准备的一大帮人都吓了一跳。
      
          在北京一个不知名的小胡同口,平时总一个老人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个早已过
      时的收音机,一边听着,一边与来来往往的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们打招呼,逮着一个
      熟人,总要说上一会儿。胡同里那些忙碌的年轻人怕被"强迫聊天",只好从胡同
      的另一个口绕出去,为了少说话儿,宁肯多走几步路。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有4 个
      孩子,两个在外地,逢年过节才能聚上几天,同在一个城市的两个女儿,也各有各
      的一大堆事,忙起来一两个月才看望父亲一回。老人叹到:“每天也就是在家听听
      广播,人都听傻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胡同口能候到一个愿意同他聊聊天的
      人,这样他一天就会觉得很开心。
      
          幼儿园正准备搬家。忙乱中却突然钻出一个老头儿,他执意劝说园长不要搬走。
      本来搬家就够乱乎的了,还要跟这个较真的老头费话,弄得大家十分气恼:这老头
      儿怎么回事!简直是无理取闹!幼儿园搬家关他什么事儿!
      
          谁也不知道,这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对老人多么重要!就是孩子们吵吵闹闹的
      声音,支撑着老人生活的信心。
      
          我到老人家采访时,发现他的家中全是灰尘,不知多少天没打扫了,对这个行
      动迟缓的老人来说,打扫卫生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落满灰尘的地上,有一条清
      晰的脚印通向窗口,可以想象,这是老人家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是什么东西吸引
      着老人每天都要到窗边去呢?我走到窗边,发现窗下面就是那个幼儿园!每天,老
      人看着忙碌的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这里,看着孩子们在下面玩游戏,看着他们打闹
      ┅┅在老人那静得让人恐惧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喧闹声是他唯一的乐趣!
      
          现在,喧闹声没有了,只有滑梯、攀登架静静地立在那里,诉说着凄凉。可老
      人每天还是每天要走到窗前望着:悲凉中一线希望在支撑着他――他相信有一天孩
      子们还会搬回来的,他每天还是准时走到窗前,等着┅┅
      
          曾有人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们说说话,可
      是儿女们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们很兴奋地说了许多,
      儿女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最后带着倦意地说了一句:“好吧,
      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
      
          这篇文字平平的小文章不知为什么很打动我:让我想起自己那一对白发爹娘,
      平时我总借口忙,没时间陪他们说话。其实真有那么忙吗?可能更多是因为我们作
      为任务去和父母聊天时,自己都兴味索然。我的老母亲想我的时候,只能一遍又一
      遍看我写的文章——亏她有个写东西的女儿,才多了一条沟通的渠道。
      
          难道我们只有真的到了生死离别,彼此声音完全隔绝的那一天,才会懂得说话
      的需要中暗含的生命意义?父母的需求是多么微小,多么容易满足啊!可往往是真
      到我们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无法弥补了。
      
          人们也许不能想象:一个单元门和几级台阶,就能成为一道屏障,将老人们与
      外界隔绝开来。而隔绝,恰恰是人类最深刻的悲哀!否则,在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存
      在监狱——人们正是用这种最深刻的痛苦来惩罚犯罪。隔绝,其实是比死亡更可怕
      的事情。有一天我们也会老,也走不出家门了,我们会怎样度过这漫长的时间?
      
          这两年,我曾采访了很多空巢家庭的老人,在这个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里,我的
      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不得不思索很多问题:老年人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的社
      会能否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保障?能不能让老人们在享有尊严和爱的慰籍中走向死亡,
      而不是经历漫长的冷漠、孤独和岐视之后,才结束生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