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国的世界主义潮流
      
          看油画的时候,退到更远的距离,才能看明白。离得很近,黑和白是什么意思
      都分不清。退得远点,就能明白黑是为了衬托白,再远点,才能知道整幅画的意思。
      打这个比喻是为了时时提醒我们牢记目标,不至于做着做着就做糊涂了。
      
          —柳传志
      
          1988年1 月8 日,张祖祥来到香港。他第一次走进这个狭窄、敏锐、拥挤、繁
      华的城市,人地两生,也听不懂当地人中流行的广东话和官方通用的英语,不免有
      点胆怯。可是他却肩负着柳传志的宏图大略,要将“海外拓展计划”在这个城市铺
      排开。
      
          所谓“海外拓展计划”,是指从1988年6 月到1994年2 月这段日子里的三个步
      骤,第一步是在边境以外的地方办一家贸易公司,积累资金和经验;将公司业务由
      贸易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大规模地进入个人计算机的整合行业,这是第二步;进
      入香港股票市场,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这是第三步。
      
          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很长时间里,这一计划都被描述为“进军海外战略三部曲”。
      柳传志和张祖祥在公开场合满嘴都是豪言壮语,其实他们是出于一种相当实惠的考
      虑:公司要卖AST 电脑,海外订货的通行规则是让中间商留下至少15% 的折扣。
      “我们总是吃亏,”张祖祥说,“假如在香港办一家贸易公司,自己控制订货渠道,
      就能把那15% 赚下来。”
      
          80年代中国的世界主义潮流
      
      
      
          全世界的优秀企业家都会为自己的公司精打细算,但是,只有中国企业家拥有
      利用国家局势为公司谋利的特殊技术。
      
          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一向以为自力更生是
      振兴国家的必由之路,那时候我们认定自己的生活无比幸福,人人会说“世界上还
      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我们去解放”。自从80年代初期
      打开国门,才知道世界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个样子,西方列强已经遥遥领先,而我
      们自己却还生活在贫穷之中。融入世界的舆论占了上风,政府的行政也渐被国际潮
      流左右。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苏联的“高科技发展计划”和欧洲的“尤里卡
      计划”,在中国政府内部引起极大震撼,也成为1986年3 月“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诞生的直接因素。
      
          今天回忆起来,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主义”对于我们国家的煽动力量,一点
      也不亚于90年代的“民族主义”。要说柳传志全局在胸,蓄谋凭借这股东风,也许
      是言过其实,但是当日的国家局面的确让他得到启示和鼓励,让他师出有名,也让
      张祖祥真有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情。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