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TwoThree友谊向前走(1)
      
          1 .你是不一样的当你和新认识的外国朋友互相交换了电话号码,那么恭喜你,
      这意味着你们可能有经常甚至是规律的见面机会。
      
          这时,可以主动一点,因为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肯定有一抓一把象你这样的中
      国朋友。所以,在一个弥漫着淡淡香气的夜晚,约他/ 她坐下来品一杯咖啡:听年
      代久远的爵士乐在耳畔低声萦绕,昏黄的灯光柔和了脸部的线条,变得朦朦胧胧,
      他/ 她坐在你的对面,你坐在他/ 她的对面,每个人在这样气氛下都放松了自己。
      聊天的主题应该是游走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技巧的试探,通过频繁变换话题,找出
      你们志趣相投之所在。一般比较烂俗又快速有效的就是说一些在旅行中的见闻和故
      事,或者某部蜚声国际影坛的影片和它的主角,国内外都在吹什么流行风……这种
      娓娓道来的谈话过程,虽然看起来节奏比较慢,却是比较直接全面了解对方,同时
      也让对方了解你的有效手段。当然,不同性格的你交朋友,自然也会选择不同的方
      式。凉夏夜,拖着老外在路边的大排挡吃麻辣烫、串串烧,喝2 块钱一罐的燕京啤
      酒,绝对也是一种很酷的平头百姓的享受。
      
          场合和气氛只是相对的,轻松愉快就好了,不要一上来就侃国际形势、环境保
      护的严峻性。做朋友嘛,细水流长!关键是,你要能在最初的几次约会里,传达一
      个重要的信息:你是与众不同的!你对潮流、时代、生活有着敏锐的触觉和自己独
      到的见解。一句话,让对方记住你!(不是靠奇装异服和夸张的化妆,就算这样被
      记住也可能是不好的印象。)说到底,似乎又回到了问题的源头:你是不是一个
      “不安分”的人,对生活有着五颜六色的爱好?你在中国今天这个小资泛滥的年代
      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小技巧:你可以把话题往自己擅长、熟知的方面引导,这样更有利于你滔滔不
      绝、侃侃而谈,让对方一刹那就被你的professional弄得晕头转向,崇拜不已。
      
          会绑一个库尔科娃式辫子的Helen ,对欧美音乐一直都比较in。出去跟外国朋
      友聊天,她都会因为跟他们聊到某某歌手而不亦乐乎,看老外脸上的表情就好象在
      中国找到了自己的亲戚。如果双方支持的对象不同,也会像小孩子拌嘴一样面红耳
      赤。最high的一次,听Helen 说,是她的一个比利时朋友安排了一个神秘节目:在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热血青年挤在一辆不知道是几几年代
      的吉普上,前往北京某郊区听一场地下摇滚演出!明明是种光明正大的爱好,非得
      配上偷偷摸摸的刺激。
      
          如果说你担心碰上对方也是专家级别的,显得你出丑露怯。可以把你擅长的内
      容进行中西比较,洋的不行你来中式的,他总不如你精了吧!
      
          2 .寒暄
      
          也许,你和你的foreignfriends经常都会见面,可能在路上一抬头就看见了迎
      面走来的他。这时,你的脑袋却“轰”地一下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来
      得及不尴不尬地点一下头,或者干脆把视线挪开。
      
          还是在刚学法语的时候,Thais 都不太敢跟外国人说话,因为老是怕说错。有
      一次,和朋友一起走在路上,老远就看见她的外教朝这边走来。她马上拖着朋友站
      到一个阅报栏前伪装在看上面的广告。大约过了一分钟左右,她问朋友:“他走了
      没有?”朋友不说话。当她转身的时候才发现,外教正站在1 米外的地方等着跟她
      打招呼,她非常不好意思地说了声“你好”,拉着朋友就一溜烟地跑了。在晚饭的
      时候,她“脆弱”的心灵一直在忏悔,以至于不小心多吃了一两饭。
      
          其实,只是一句简单的“你好”或者是“Hi”,就可以了。自然,你也可以加
      上:“Howareyou?”“Howiseverythinggoing? ”如果你比较了解对方情况,可以
      问问跟他/ 她生活有关的话题。像淼在学校认识了一个韩国朋友,所以他们每次见
      面的时候都会先问一下对方学习忙不忙,韩/ 中文难不难学,似乎这已经变成了一
      种寒暄的习惯了。同样的,你也可以看看他知不知道昨晚NBA 比赛的结果,她有没
      有去正在打折的百盛逛一逛……外国朋友也是朋友,他们和我们周围的朋友没有什
      么不一样。
      
          就是要注意一点,最好还是不要随便不要问候对方的家人,除非在你们两个已
      经比较熟了,你也大概知道他家庭状况的情况下。
      
      
      
          Catherine 在中国工作快一年了,她很想家,而她的爸爸妈妈下个月就要来中
      国,所以她常常会在你面前提起离那一天的倒记时是多少,这时你要是在路上碰见
      她,就顺便调侃她一下还有“多少天啊”,相信她一定会乐意作答。
      
          寒暄,不过是平日里几秒钟的礼节,或者是谈话前的热身运动,实在舌头打结
      还可以看着对方的心灵之窗露出一个天然的微笑。当然,也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
      寒暄起来就没完没了,恨不得把对方七大姑八大姨的身体健康都“无微不至”地问
      候到。凡事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
      
          小贴士:想学好比较正式或者比较流行的问候语,很多书店都有一些相应的小
      册子可以做参考,恶补两句肯定能屡试不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