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说话人的节奏
      
          在前面一章里我们说了,听别人说话就要像打排球时的传球一样。这是对于集
      体谈话时非常重要的一点,但如果是一对一的谈话时,还是有必要在传球时加入一
      点节奏感,如果缺乏节奏感,传递就无法继续,没有节奏感的谈话更不会谈得起劲。
      但是如果说到怎么样培养节奏感,这就需要我们跟着对方的节奏,传出一个对方容
      易接的球。听的方法也和这一样。配合说话人的节奏感,做出一些容易让对方说下
      去的回答。
      
          首先要做的一点是我们在第21页的有关附和语的一章里说的,要做出合乎谈
      话进程的,丰富的附和以便与对方议论,争论,甚至争吵之类的情况先姑且不谈,
      因为是要听对方讲话,所以一旦你和对方说话的进程相反,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
      要做到不和对方相反,第一点就是不要去反驳他,也就是说不要说反对意见,如果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不要使用像“但是”,“可是”,“不过”之类表示转折意义
      的词。
      
          专业的心理咨询家基本上不会使用这样的词语去针对对方表达自己的意见,我
      告诉那些还欠缺经验的心理咨询家,什么时候才需要不断地用“但是”,“可是”。
      那时你也许就不想再说话给他听了,而且会觉得他在反对你。请试着和那些喜欢说
      “但是”,“可是”的人说说话。你一定会有生硬的,不融洽的感觉。
      
          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绿色英里”(直译)的电影。真令人感动。”
      
          “那部电影很精彩的。不过,我不太喜欢那个主演。”
      
          “不,我觉得他很棒。”
      
          “但是,他看上去有点做作,不太自然。”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是嘛……”
      
          这样的谈话很容易不欢而散,而且在这里,话题也会改变。让我们把刚才的对
      话和接下来的不用“但是”,“可是”的对话做一个比较。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绿色英里”(直译)的电影。真令人感动。”
      
          “那部电影的确很精彩。主要演的是什么呢?”
      
          “讲了一个被冤枉的死囚的故事,他就因为有超能力所以被当成了犯人。”
      
          “啊,那然后呢?”
      
          “他被单独关在一个牢房里,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冷酷的人。”
      
          “难道不是吗?”
      
          “一个人呆着当然会变得古怪,如果和大家在一起就会开朗了。看上去即使是
      死囚也还分坏的和好的。”
      
          “是呀,以前大家认为死囚一定是坏人,看来错了。”
      
          “我也一定要去看看。”
      
          “很值得看的。”
      
          像这样不用“但是”,“可是”的对话,虽然内容比较委婉,但俩人却谈得很
      愉快,互相都会有种满足感。这样的对话的确看上去谈的很愉快,但是一定也有人
      会问,如果自己的意见真的和对方不同时那该怎么办呢?而且,单方面的只听对方
      说自己的意见,就真的是谈得很愉快了吗?
      
          这样的疑问当然没有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那样的时候你应该站在什么样的
      立场上呢?也许这时候,你已经忘记了你是一个听者。你是不是已经不再做一个听
      者,而想成为说话的人了呢?当听者想成为说者时,就意谓着他已经失去了做一个
      听者的立场。但我并不是指说者不好,听者好。应该说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说者也
      是件了不起的事。只是我们现在是在学习怎么成为听力高手。就像我们在本书的开
      篇里讲到的,比起“听”人们更喜欢“说”,所以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想说了。
      
      
      
          那么,忍耐着让自己去赞同对方的话到底好不好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不用
      我说大家也一定明白。如果真的是忍耐着的话,是无法去赞同对方的。因为在这样
      的情况下,你是不会对他的话感兴趣的。既然不感兴趣,不高兴,当然也就不会赞
      同他。如果真的不想配合他,就可以放弃听者的角色。因为即使勉强地听,也早已
      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那么,当专业的心理咨询家遇到病人说医生所不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会怎么
      做呢?在前面也已经提到过,心理咨询家当然不关心病人说的是什么,但比起这,
      他们更关心病人为什么会说这些话。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的学问(原文如此,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客观规律的
      科学——译注)。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某种行为才是正常的呢?这就是心理学的主
      要研究课题。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研究这类问题的只是一般心理学,而临
      床心理学则研究的是为什么某个特定的人或团体会有这样的行为。尤其,当这种行
      为属于违反常理的行为时,更会引起我们研究的兴趣。因此,比起谈话的内容,心
      理咨询家更关心病人的行为。
      
          如果当你必须要听你不感兴趣的话时,就请参照心理咨询家的方法尝试一下。
      
          让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位十分喜欢漫画的病人。而其实心理咨询家对
      漫画内容并没多大兴趣,但是如果不能理解病人说的话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心理咨询
      家。所以不是要尽可能地去看看病人喜欢看的漫画,但对于漫画本身的兴趣绝不会
      大于对他本人的兴趣。心理咨询家会一边考虑他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部漫画,一边
      听病人说着话。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家是不会问病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漫画呢?”
      之类的问题的。不提问也能理解,这是心理咨询家的工作。而且有时候病人也不知
      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漫画。就像不愿去上学的孩子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愿去
      上学一样。
      
          一般的人都会觉得没有理由的行为很奇怪。但是醉酒的人始终也不明白自己为
      什么要喝到不省人事。也许是因为意志薄弱,或是别人硬叫他喝,理由有很多,但
      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喝,至少不要喝到不省人事呢?如果被这样问了,他
      们就再也回答不出其它理由了。也就是说,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如果问的问题连他本人都不知道,那根本就是徒劳。所以,心理咨询家做的就
      是和病人一起寻找理由。通过认真地,努力地听病人讲话,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这
      么喜欢漫画了。有时候会发现原来漫画里的主人公和病人的处境或者在某种程度上
      有相似之处,或者在更深层处还有其他联系。如果想要了解到更深层的联系,要能
      够跟着对方说话的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听说的内容,还要能跟着对方说话时
      的感情和态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听力水平就可以达到中级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