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评论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和别人说话时,会感到令人生气,或者感到
      空虚呢?当自己的心情或说话的内容无法取得对方的理解时,一定会有那样的感觉,
      但除此之外,如果听的一方心不在焉,或者装出一副认真在听的样子,这种情况更
      让人生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听的一方无法给予自己足够的参与感。如果听的
      一方对你有反对意见,你也许会生气,但至少说明他没有忽视你。确实对于人类来
      说。最严重的欺负别人的方法就是无视他的存在了。
      
          当一个母亲拼命的和丈夫说关于子女入学考试的问题时,如果丈夫似听非听,
      那她一定会非常生气。或者丈夫只说了像:“这次的入学考试太难了,偏差值是个
      问题,”之类的评论性的话,妻子就会觉得“你到底在说谁的入学考试啊。”因为
      同样对于子女的入学考试,父亲和母亲的关心程度有所不同。自己对某件事究竟关
      心到什么程度。这种情况用一个专门的词语来说,就是“自我参与度”。如果听的
      一方参与感太弱,那么说的一方说下去的欲望也会降低。
      
          参与感太弱时的发言被称为“带有评论家性质的发言”。在前一章里写道“对
      方说的是他自己的事”,这只是说明了对方的存在和对方的话这两者的不可替代性,
      而不是指将自己和对方完全隔离开来。如果你无法和说话的对方产生同感,就会变
      得像评论家一样。就算是心理咨询家也不例外,如果总是对病人的话题提高不了参
      与感,那么渐渐的你就会被病人敬而远之。一个心理咨询家要能够像镜子一样。这
      一点非常重要。这是指能够照出病人内心的镜子,而不是指冰冷的镜子。
      
          读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听的艺术就是以对方为中心,自己不要主动
      说话,总之就是被动接受。虽然的确是这样的意思,但如果老从形式上去学这种听
      的方式。就会变成只会简单重复对方说的话,像鹦鹉学舌一样的,消极的听的方式。
      如果想积极的听,就很容易从听的状态变为说的状态。罗杰斯的“以病人为中心疗
      法”理论由心理咨询家引入日本,现在已广为流传。罗杰斯把心理咨询家用的听法
      命名为“积极的听法”,但如果读了他心理咨询的实践记录,就会发现他还是在被
      迫的听病人讲话。
      
          因为日本人很擅长模仿,所以我们囫囵吞枣的接受了他的理论。尽管如此,比
      起只会指导,说教和建议的方法来说,这种方法有效果的多。但是,在心理咨询家
      里,还是有些人不很认真研究这种方法中所蕴含的理论和精神,只是机械式地去模
      仿,不对病人做任何帮助,让病人觉得像对着墙壁说话一样,结果只会被人谴责。
      听也意味着理解。虽然有些事现在一时之间无法考虑清楚,但如果光是听的话,根
      本就没办法理解对方。
      
          因为这些理论都是从欧美引进的,如果不好好分析原来的理论,就很容易造成
      这样的错误。
      
          就像把葡萄柚当成葡萄,把不锈钢餐具的总称银制品当成银器之类的错误也时
      常发生。
      
          也许有点离题了,所谓积极的听不是主张从你的立场出发,说到底还是听。因
      此,在积极的听这句话里,包含着二律背反的原理。我还担任研究生的临床心理学
      的教育课程,但是在一开始,研究生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虽然脑子里理解了,但如
      果真的积极地去听了,就会从听变成问。但如果想避免这个问题,就又会变成消极
      地听,参与感弱的听的方式。所以这一点对于那些只学习过理论的没经验的心理咨
      询家来说,也是相当难的。
      
          评论家只发表合乎道理的评论,即使当着对方的面也只说正确的理论。看了报
      纸上的评论文章大家就会明白。教师也是说正确的话,或者说引导你做正确的事的
      话。但正如前面所说的,有时候正确答案不只一个。有时候做某件事时由于错过了
      时机导致失败,于是会被别人斥责为什么不早点采取行动。而反过来,如果急于求
      成导致失败,别人又会说你为什么不考虑充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感
      觉不到痛苦,却要把痛苦强加在别人身上。因此,只会说正确的理论就变成了评论
      家或者旁观者。
      
          就因为这个原因,那些只会说正确的理论的人总会让人产生不信赖感。为什么
      呢?就因为他们总是不停地说着道理,而自己什么也不会做。一旦轮到自己做了,
      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即使按理论去做还是会失败。而失败了也会被别人指责的。什
      么都不做,是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所以,始终无法从评论家的包围中走出来。
      
          在夫妻吵架之后,妻子会说:“你总是对的,不好的总是我。”你有没有过这
      样的经历呢?这种话,看起来好像是在问对方,而其实经常用在说明自己的主张时。
      并且当自己不积极的采取行动,还要对对方做的事或将要做的事持反对意见时,经
      常会说这样的话。也就是说俨然像一个评论家一样,去反对对方。
      
      
      
          对丈夫说这样话的妻子,肯定有时也会被孩子说一样的话。“妈妈你总是对的,
      反正我终归是错的。”母亲总是希望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但到最后就不自觉地变
      成给孩子讲道理了。
      
          不管对方说什么,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听力高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虽然成长不代表可以做坏事,但也有接触坏事的一面。“酸甜苦辣都要尝”,“来
      者不拒”之类的话。都是用来形容成熟的,才干出众的人的。你会怎么想像这样的
      人呢?你会不会想像他是一个上了年纪,具有圣者风范的,能够静静聆听别人讲话
      的人呢?
      
          能够很好地聆听别人,理解别人的人,不仅仅关注对的事,还能理解别人的弱
      点和不对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和评论家,专说道理的人不同,他们能够承认和理
      解对方的不好,弱点以及不对的一面。如果要触及到人类内心的深处,就必然会触
      及到人类的阴暗面。
      
          如果谈到触及人类弱点的话题时,首先就不能有像评论家一样的态度。而且听
      的一方必须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是有时候你必须要听,在家庭成员的谈话中,如果
      遇到有人心不在焉地听,不仅是当事人,全家都要能接受对方的缺点,然后大家一
      起努力去克服它。当家庭中发生这种情况时,如果还说“是你不对”,并把不对的
      事强加在别人身上,那么整个家庭的关系不久就会破裂。
      
          一个组织或者一种体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总是把不好的事推到其他
      人身上,这个组织很快就会破裂。听别人说话,还意味着对于听者来说,这些缺点
      是你和说者共有的。这也是成为听力高手的难点之一。
      
          “心理咨询家的成功与否由自己的弱点决定”这句话,是我的前辈在我刚开始
      从事心理咨询时告诉我的话。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