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关于自己的事
      
          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是不会和病人谈话时说自己的事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对
      对方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所以就算对方问起也不说,而是因为如果说了关于自己的
      事,就占用了对方说话的时间,而不占用对方说话的时间,是对一个听者来说十分
      重要的一条原则。而且,从人类的感觉上来说,总是觉得听别人说话时间过得很慢,
      而自己说话时时间又过得太快,所以一旦轮到自己说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滔
      滔不绝起来。
      
          所以,为了防止自己说的时间过长,就最好不要说关于自己的事。听的一方和
      说的一方在对时间的感觉上会产生一种差别,而这种差别就正是听的一方产生厌烦
      情绪的原因。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只适用于他自己。一般人认为,
      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告诉对方就等于增加了对方的经验。当然未必可以说这种想法
      完全不正确。但至少不完全像说的一方想像的那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验在
      很多情况下是要靠实践才能获得的。根据当时的时机和情况,才能得到相应的经验。
      而同样的机会不会再出现第二次。就算你觉得你的经验里包含着普遍适用的道理,
      其实这些道理只适用于当时的情况。而且对于听者来说,他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
      人对他讲述自己的经验。
      
          当一个人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经验时,就算是失败的经验,也会让人觉得这件事
      进展很顺利。更何况如果说到成功的经验时,自己也会觉得很了不起。那么从听的
      一方看来就会觉得你怎么这么自以为是。能够听别人自以为是讲话的人是在维系人
      际关系,而自以为是讲话的人却在破坏人际关系。不要让对方觉得你自以为是,要
      像和孩子或亲人说话那样怀着愉快的心情,这才是最成功的谈话。有一些话之所以
      让人觉得有点自以为是,是因为听的一方或说的一方在心理上产生了某种差别感。
      
          我们先姑且不论学生时代怎么样,但如果在观察了步入社会的人和熟人或已经
      交往多年的好友之间的关系后,就会发现很多人之间在经济水平,教养水平(并不
      是指学历),文化水平上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有人要去美国,他就要注意许多文化上和习惯上的不同。怎么喝汤就是其
      中的一点。如果喝汤时总是发出响声,甚至都没人会和你交朋友。那么为什么会这
      样呢?因为高兴,不高兴这两种感情是人与人交往时最基本的感情,而文化背景又
      和它有密切的联系。在人际关系中导致不融洽的最大因素就来源于羡慕和妒忌,而
      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差别感在作崇,有些人之间既使在经济水平,教养水平,文
      化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也能成为朋友并且一直维持下去,这是因为他们一直保持
      着一种不让人产生差别感的关系。
      
          当一个人开始想要说关于自己的事时,他的心理(头脑)状态已经从听的一方
      转换成了说的一方。如果你本来就扮演说的角色,那就另当别论了。可是对于一个
      心理咨询家来说,在心理状态发生转换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自己的
      职责。
      
          在前面已经说过很多遍了。比起“听”,人们更喜欢“说”,所以,当你必须
      作为一个听者时,你必须时刻注意这一点,否则一不小心你的心理状态就会发生转
      换。尤其当对方有问题要解决时,他本来就犹豫在说与不说之间,所以这时候你更
      应该做一个彻底的听者。当你的孩子、爱人,亲人或者部下有烦恼时,如果你没有
      注意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那么也就失去了这次谈话的意义。因为你本来是想听
      他们倾诉自己烦恼的。所以,不要涉及一些关于自己的事。
      
          一些刚刚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总是会被病人问道:“先生不想说点什么吗?有
      什么建议吗?”这并不是指医生不说关于自己的事,而是因为病人觉得医生过于谨
      慎,为医生不能给自己建议或是不能理解自己而着急。
      
          而当他逐渐成为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家后,就不会受到病人如此的追问了。
      其实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家懂得不开口,静静地去聆听病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如
      果对方还是问你:“您没有要说吗?”这是因为你作为一个听者没有给予对方足够
      的参与。
      
          普通人之间谈话时,只有当对方是亲人或是很亲密的朋友时才能问刚才那样的
      话。也就是说对方其实并不是真的要你说些什么,而是希望你可以和他更亲近些。
      在这种时候你说自己的经验没有用的。而且无论是谁说自己的经验都对对方没有任
      何帮助。在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努力做到和对方更亲近些。而就像在前面的章节说
      过的那样,这样的关系对于“说”的一方来说是十分危险的。而对于“听”的一方,
      和对方更亲近,更积极的参与对方的说话是件十分困难的事。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
      详细说明的。
      
      
      
          专业的心理咨询家不在病人面前说关于自己的事的另一个理由是他们不想让自
      己说的话直接对对方产生影响。和一些心理有问题的人谈话时,如果稍不注意就会
      对对方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心理咨询是会对人的心灵产生作用的。如果心理咨询家
      本身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乍一看来也许他很会解决病人的烦恼,而其实这只不过
      借助了病人和医生都认为的一种精神上的影响力。这是在宗教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
      的现象。尤其某些教会中的头领人物,更是对教徒们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因为这,
      许多教徒的灵魂得到拯救,但反过来,他们也很容易成为一个精神上的俘虏。如果
      宗教的创始者本来就真的具备人格魅力,那么他当然可以去拯救别人,但如果刻意
      的模仿,那么教徒们只能成为迷信集团的牺牲品。
      
          同样,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如果心理咨询家疏忽大意,也会造成危险的后
      果。也许你的朋友和家人会问你:“你是不是着魔了呀?”因此,心理咨询家通过
      听病人的讲话,反过来让病人自己了解自己,换言之,就是心理咨询家要成为一面
      能够照出病人内心的镜子。而决不能伤害他们的心灵,并且对他们造成个人影响。
      
          人们总是会对一些可以和自己产生共鸣的人产生好感。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想拥
      有自己的拥护者。一些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更加会有这种想法。甚至在他们应该听别
      人讲话时,他们也总是寻找着机会把对方的话题引到自己希望的领域。
      
          骗子和某些推销员也总是会用这种方法。虽然推销员应该以“推销商品,更要
      推销自我”为准则,但推销员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由商品的优劣来决定。因为没有一
      个顾客想买不好的商品。所以如果不先搞清楚被推销的是什么商品,质量好不好,
      就会随着推销员的心理暗示,在某种意识的驱使下,糊里糊涂的就买下了商品。
      
          而让对方听自己说话也存在着这样的危险。而且如果听的一方也没意识到这一
      点的话,就会产生一种被歪曲了的,不正常的人际关系,而在一般情况下,要想成
      为一个这样的听者也是要经过严格训练的,所以不会产生危险的结果。但如果听的
      一方是怀着要支配对方的意志这一目的的话,后果就难以预料了。因为每一件事都
      存在着正反两面,有利也有弊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