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有很多种
      
          如果说的极端一点,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附和”。所以,
      基本上每一个心理咨询家都会各种各样的“附和”,并且,每一个人都掌握了一套
      独特的方法。
      
          “果然”,“果一然”、“果然果然”、“果然是这样”、“是这样的啊!”、
      “果然是这么一回事啊!”就连要表达“果然”这一意思也有好几种方法。木匠的
      凿子都有好几种呢!而且这些工具大都是木匠为了做起活来顺手而自己制作的,同
      样,为了成为一个听力高手,你也要学会多种多样的“附和”。
      
          首先,请你回想一下,平时在和别人谈话时,你会怎么样去附和别人呢?如果
      你有已经习惯了的附和语,那么我们先从怎么增加附和语开始学起吧!如果你只会
      说“是”和“嗯”,“好么”就太笼统了。“嗯”,同样也可以有“嗯,嗯”、
      “嗯!”、“嗯,是的。”等多种说法。“是”和“嗯”要根据对方的年龄,你和
      对方的上下级关系以及亲密程度的不同而区别使用。并要在它们的后面加上“是的”。
      在对方想取得你的肯定时,“是的”是最简单的一句附和语。如果对方希望得到你
      更强烈的肯定,那么你还要加上刚才我们说过的“果然”一词。这些词语一般都用
      在肯定的场合。
      
          表示肯定的附和语已经学了很多,接下来再看一些带有否定意义的附和语。但
      是,使用否定意义的附和语要比使用肯定意义的难得多。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附
      和本身就意味着肯定,所以虽然用否定意义的词语却不是表达否定的意思。但是也
      请大家注意,根据用法和对象的不同,有时是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也就是仍然表示
      否定的意思。
      
          最具有这种特征的词语,就是”哦”.
      
          如果加强语气说“哦”,就表示非常肯定。但如果像美国人那样语调上扬的说
      “哦”,在美国表示你十分认真地在听对方讲话,但在日本,也许会被别人理解为
      你轻视对方。在日本,当你用肯定的语气说“哦”的时候,才表示你在认真听对方
      讲话。但这只能在和同事或者比你身份低的人说话时使用,如果和比你身份高的人
      说话时用“哦,哦”去附和对方,他会以为你不尊重他。所以千万要注意。如果你
      已经上了年纪,就没必要太过注意。但是最近我观察了一些年青人的附和语,所以
      产生了不得不写上一笔提醒他们的念头。在这里,我们尝试一下在谈话中加入一些
      和说的一方使用的一样的附和语。
      
          年青人喜欢说一些“胡说,胡说”之类的附和语。也许你会皱着眉说:“我明
      明说的是真话,为什么说我胡说呢?”那么现在我们来交换一下角色,你听,年青
      人说。你尝试着像年青人那样说“胡说、胡说”去附和他们。结果会怎么样呢?他
      们反应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他们会觉得你的确是一个听力高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年青人会觉
      得你的附和语和你的年龄不太谐调,于是就换了自己的附和语。不管是哪一种,我
      们都可发现其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谦让。当然,你也没有必要刻意去附和对
      方。只有自然的、发自内心的附和才真正起到了附和对方的作用。如果你为了附和
      而去附和,就不太尊重对方了。
      
          最后要说的是最难的一种附和方法,就是重复对方说的话。能够把对方说的话
      重复一遍,会使你的附和更加出色。为什么说是最难的方法呢?因为我所说的重复
      对方的话,并不是指完完全全的,毫无重点的复述,这样也会被对方认为你不尊重
      他。所以在重复时要注意技巧。如果只是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对方的话,这只是孩
      子玩的一种游戏。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你的附和有这种倾向。
      
          我们假设A因为偶然遇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于是他非常兴奋地来告诉你。在
      你们谈话间,你用一般的附和语也可以,但如果在谈话停顿时你能说一句:“唉,
      这么巧,真不可思议啊……”,那么对方就会觉得你不仅认真听他讲话,还非常能
      理解他的话和他的心情。
      
          重复对方的话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明白通畅”、“简洁”、“抓住要点”、
      “使用对方说过的话”这几个要点。
      
      
      
          具体的说,就是你要从A说的很长的话中,判断哪些是关键的语句。然后你就
      把你所选择出来的关键语句重复一遍。这样你就能做到有重点的、简洁的,明白通
      畅地重复对方的话。这个时候,能够重复对方的话是对你们谈话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如果对方听到自己的话被对方重复,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但如果你不重复对方的
      话,而是尝试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去表达A所说的内容,那么A会觉得你在解释他
      的话,于是他会把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一遍,而无法再往下说,比如,讲话的一方说
      :“真叫人吃惊啊!”,而你用另外一种方式说:“唉,吓了一跳吧!”那么对方
      一定会纠正你说:“是吃惊,并不是吓了一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说的一方
      认为你说的“吓了一跳”里有“胆子小”的意思。就算你完全没有这种意思,但一
      旦对方产生这种想法后,对于你们之间的交流将会产生不小的障碍。所以说,如果
      你能够重复对方说过的话,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是有时候,即使你重复对方说过的话,对方还是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是非
      常敏感的人。我们知道,一个人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的感觉是完
      全不同的。和这个道理一样,如果自己说过的话再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对于那些
      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就会觉得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时候,不要轻易地去重复他
      的话,还是用一般的附和语比较保险。
      
          下面我就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的例子,以供大家练习。和家里人说
      话时,说的一方总是会问:“你有没有在听啊?”在这个时候听的一方也总是回答
      :“我在听呢!”但是光凭这句话,说的一方也无法肯定对方是不是在听。而这个
      时候如果听的一方可以使用重复的技巧,回答说:“你在说……,对吗?”那么说
      的一方就知道对方是在听。因为如果没有听,就不可能重复对方的话。或许只听了
      一半,那么对方还会继续追问下去:“接下去还说了什么呢?”根据你的回答,对
      方就可以判断你听到哪里。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应该向对方道歉,并且认真的听
      下去。
      
          有一些附和语连专业的听者都不太使用,但普通人却经常使用。这就是“理解”、
      “我可以理解”、“十分理解”。为什么专业的听者却不太使用呢?因为能够理解
      对方真的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理解”这个附和语是听的一方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来自我满足的词语。请想像一下,你说话时,对方附和道:“理解,理解。”也
      许你就会产生反感并且想“难道你真的能那么理解我吗?”要理解一个人可不是件
      容易的事。人的内心活动非常复杂,一个人说的和想的不一定一样,或者当时的心
      情是兼而有之。
      
          像我们这样的心理学家做自我介绍时,人们总是会说:“好可怕啊,我在想什
      么你好像都能看穿”。确实,把“不”说成“是”,也就是说,虽然对方嘴上否定,
      但其实是肯定,问对方的问题其实是在问自己等,这些都是人类心理复杂的表现。
      而心理学家深知“人类的内心终究令人无法捉摸”这一点。
      
          就因为深知这一点,心理学家才会成为一个听力高手。如果见一面就能看透一
      个人的内心和性格,就没有听的必要了。因为不明白,不理解,所以才耐心地听对
      方说话。自以为“理解”对方却招致对方的反感,明明不清楚对方说什么,需要很
      投入的听的人,却想让对方以为他非常理解对方。这种似是而非的想法,实在是很
      可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