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Boys,永远的幼童(2)
      
          梁敦彦  梁敦彦是辜鸿铭的好友,被文化怪杰辜鸿铭称为“同志”。这位当年
      哈特福德高中棒球队的神投手,在清末的官场竞技中,从小小的电报生一步步当到
      了外务大臣。他忠于朝廷,拥护帝制,直到辛亥革命后都不改立场,1917年,他参
      加张勋复辟;后来末代皇帝溥仪结婚,他和另一位留美幼童蔡廷干,是婚礼上的伴
      郎——庄士敦所著《紫禁城的余晖》(Johnstone:《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记述了此事。
      
          蔡廷干  蔡廷干是袁世凯的密友。他曾帮助袁世凯,在当总统前剪掉了头上的
      辫子。他自己的辫子在留学时就没了。因为太顽皮,他被送到机械厂实习。在机器
      旁辫子有危险,所以朝廷给他可以剪辫子的特许。蔡廷干曾在甲午海战中率鱼雷艇
      逃跑,但在袁世凯时期却成了海军元帅。蔡廷干晚年用英文翻译了唐诗,还写了研
      究老子的专著。一个未完成的梦想,是写一部《袁世凯传》——他为此搜集过许多
      资料,包括袁世凯用餐的食谱。
      
          张康仁  张康仁是大律师。他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和中国同学们一起被召回,但
      在哥哥的帮助下又回到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完了法学院。经过长时间奋斗,他
      成为第一个被允许在美国执业的华人律师。他的知识后来为国家所用,朝廷赐给他
      “法科进士”的身份。
      
          郑廷襄  美国纽约有一座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留美幼童郑廷襄是主要的建造
      者。在被朝廷召回后,郑廷襄秘密逃跑。他躲进一条外国轮船,没想到巧遇被派出
      国的唐绍仪。唐绍仪帮助了他,使他顺利返回美国,修完学业,成了出类拔萃的工
      程师。
      
          在采访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曾见到多位“留美幼童”的后裔,均给我们极大的
      帮助。他们是:
      
          詹天佑的孙子詹同济先生;唐绍仪的外孙女顾菊珍女士;周寿臣的孙子周振荣
      先生;梁普照的孙子梁赞勋先生;容揆的孙子丹纳和理查德先生;李恩富的孙子理
      查德·李先生;容星桥的孙女容应萸女士;钟文耀的孙子钟安民先生、外孙子Bruce 
      Chan先生、外孙女Jacky 女士。
      
          我们见到了容闳的孙子容永成,还有他的第三代——容闳的第五代孙女们。
      
          我们见到的惟一一位“留美幼童”在美国时寄住家庭的后裔是亨纳斯(HINNERS )。
      他的外曾祖父尤金·哥登尔(EUGENE GARDNER),是麻省春田一位著名建筑设计师,
      当年中国留学事务大楼就是由他设计的。寄住在GARDNER 家的幼童有唐绍仪和梁如
      浩。    2000年,HINNERS 在美国出版了他写的一本书《唐绍仪和他的家人》,记
      述了唐绍仪的家庭和他的家庭长达一个世纪的友谊。 
      
          尤金·哥登尔曾说:“当这些孩子由孩童长成青年时,他们成了我们家庭中的
      一员。如果他们是近亲或是同一种族的,他们将不会如此亲密地生活在一个家庭中。
      而现在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这种亲密的关系使我们成为一个密切的整体,一个完整
      的,儿子的,男人的的整体。在他们的工作时,游戏时,开玩笑时,不悦空虚时,
      在他们的感情脆弱时,在他们大声宣布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本能地要求公正和公平
      游戏时,他们个个非同寻常。”两个家族的联系在20世纪的战乱和政治风浪钟几乎
      被彻底隔断。1972年前后,在尼克松访华后不久,两个家庭恢复了通信联系。1987
      年,亨纳斯退休了,似乎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让他觉得他必须承担起重新寻找中
      国的唐绍仪家庭后裔的重任,1987年,他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
      
      
      
          我们到美国采访的时候,八十多岁高龄的亨纳斯一人住在华盛顿的公寓里。他
      卧室墙上挂着家传的当年唐绍仪寄来的礼物——丝绣的壁挂,还有一个铜制的茶几。
      不大的两间公寓房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图片。
      
          亨纳斯是目前哥登尔家族唯一一位精心收集这些史料并且对此怀有极大热情的
      人。他没有结婚,他说他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些流传在家庭中的故事传下去。
      
          和亨纳斯一样,我们也盼望,对“留美幼童”史料的追寻和研究能够继续。我
      们期待结识更多“留美幼童”的后裔和美国“接待家庭”的后裔,不仅为了获得更
      多的中国幼童赴美留学的详情,而且期望由此了解那一百多个家族在一百多年中的
      经历。这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极为宝贵的资料。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地赶路。
      
          “多年以前”的东西,正在流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