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去和马克·吐温的女儿跳舞
      
          “我在哈特福德西部中学学习了一年,朱莉娅小姐教我们钢琴和唱歌,在BRIGHTWOOD
      我学习舞蹈……”“留美幼童”容尚谦回忆他在哈特福德的中学生活,他提到的课
      程,既有音乐、舞蹈、油画,还有轻量级的拳击——这恐怕和他的身体状况有直接
      关系。在到美国的第三年时,他的眼睛和血液都出了问题,留学教育事务局要把他
      送回中国,他苦苦恳求如他要死了的话他就死在这里,不要把他送回去连累他的父
      母。在身体状况好一些的时候,他开始进入哈特福德西部中学学习,他说是在这里
      作好准备,一年后进入哈特福德著名的公立学校——哈特福德高中。而在西部中学
      这一年里,他的班上有两位女同学恰恰是大作家马克·吐温的女儿。
      
          今天到哈特福德似乎很难看出,100 多年前这里曾经辉煌一时。它是美国保险
      业中心,制枪业中心,出版业中心。打字机和手术麻醉药是在这里问世的。在哈特
      福德,聚集着有影响的教育家、艺术家、文学家,其中包括1851年写《汤姆叔叔的
      小屋》的女作家斯陀夫人、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当年中国留学教育事务局的大
      楼也坐落在这个城市。
      
          马克·吐温在1868年,也就是第一批幼童到来的前4 年,才从巴法罗迁入哈特
      福德。那时他已经享誉美国文坛。就在第一批幼童到达哈特福德的第4 年,1876年,
      马克·吐温出版了那本著名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对于中国留学教育事务局来说,马克·吐温不只是一个大作家,他是哈特福德
      幼童们的邻居,是留学教育事务局的好朋友。他的住处今天已成为著名的博物馆,
      我们前去参观,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马克·吐温小屋”和中国“留美幼童”当
      年住过的地方、读书的学校原来仅隔三两个街区。
      
          博物馆里有一个巨大的八音盒,确切地说,是一架“八音琴”。在上满发条后,
      它可以完整地演奏一首圆舞曲。当地一位作家(他是《推切尔牧师传》的作者)告
      诉我们,当年中国幼童常来到这里,和马克·吐温的女儿跳舞。
      
          提及马克·吐温和留学教育事务局的关系,不能不说到哈特福德的另一位人物,
      当地避难山教堂的牧师推切尔(Rev.Joseph Hopkins Twichell) 。
      
          人们这么评价推切尔牧师,说他到哪个教区当牧师,哪个地区的地产就要跟着
      升值。他总是成为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领袖。当年马克·吐温正是在哈特福德见到
      推切尔牧师后,决定举家迁移到这个城市。这一对好朋友喜欢散步聊天,他们会向
      哈特福德的东北方一直走啊走啊,说啊说啊,走到几十公里外的一座山上再返回,
      聊天聊得“下巴都要脱落下来”(马克·吐温语)。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酷爱运
      动的哈特福德市民,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名为“马克·吐温又回来了”的步行纪念活
      动,重走马克·吐温和推切尔牧师走过的路——而那也是中国“留美幼童”不止一
      次走过的郊游之路。
      
          推切尔牧师也是容闳的亲密朋友。正是他们的友谊,使容闳决定把留学教育事
      务局的大楼盖在哈特福德。今天留学教育事务局的大楼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
      是一个医院的停车场。但你会发现,它的位置和避难山教堂仅仅几分钟的步行路程。
      
          “留美幼童”的突然到来,让推切尔牧师感到,是上帝把这群孩子从遥远的地
      方带到他的身边,他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留学教育事务局在哈特福德的9 
      年时间里,他把相当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这些中国孩子身上,而他个人则和容闳保持
      了终身的友谊。
      
          后来成为清朝外务大臣的梁敦彦,到美国不久画的画和写(或抄)的诗:
      
          I am a pretty little kitten /My name is Jabby Gray /I live out in the 
      country/ Some twenty miles away / My eyes are black and hazel/ My fur is 
      soft and silk / I am fed each night and morning / With a saucer full of 
      milk  我是一只漂亮的猫咪,我的名字叫嘉比·格芮;我住在二十英里外的乡间,
      我的毛柔软如绸缎;我要喝满碟的牛奶,在每一个早晨和夜晚……
      
          1874年,在第二批孩子到来之后,在耶鲁法学院的一次讲演中,推切尔牧师就
      中国留学教育事务局作了专题的讲演“现在人们在哈特福德街头很容易看见一些穿
      着中国服装的男孩,偶尔也会碰见一些成年男子,他们是中国留学教育事务局的官
      员和学童。这个留学教育事务局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推切尔详细
      地从容闳开始介绍了这个组织产生的艰难历程,介绍这个机构在这个国家培养的孩
      子日后要承担的重任。“他们现在还在学习英语,等他们才智逐步增长以后,再派
      他们攻读各种专门课程,比如物理、机械、军事、政治、经济、国际法等一切实用
      的学科。通过学习还要使他们记住,他们属于他们的国家,为了国家的自强,他们
      被选拔到这里来接受教育,如果一切进行得顺利,在1887年左右将会有100 名左右
      的年轻人回到中国。这批年轻人从他们的青年到初步成年将在我们这里度过,他们
      将会在他们的政府和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将比他们同辈中任何一些年轻人
      都会有更自觉的爱国责任心来激发自己为祖国工作。”1874年,受清廷委托,容闳
      到秘鲁调查中国劳工问题,推切尔牧师和容闳同行。当轮船航行在浩瀚的太平洋上
      的时候,推切尔说,中美之间只有大海相隔,一边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另一边是一
      个年轻的国家,没有什么阻隔在我们中间。
      
          部分“留美幼童”在学校的绰号
      
          蔡绍基 “老犹太人”(Old Jew )
      
          黄开甲 “小旋风杰克”(Breezy Jack )
      
          邝荣光 “扬基邝”(Yan Kee Kwong )
      
          梁如浩 “冷血动物”(Chalie Cold Fish)
      
          蔡廷干 “好斗的唐人”(Fighting Chinese)
      
          蔡锦章 “大白菜”(Cabbage )
      
      
      
          程大业 “贝贝大业”(Baby Taiyee )
      
          丁崇吉 “宁波丁”(Ningbo Ting )
      
          周传谏 “贝贝周”(Baby Chow )
      
          吴仲贤 “大鼻子”(Big Nose)
      
          梁金荣 “木头脑袋”(Square Block)
      
          唐绍仪 “阿贾克斯”(Ajax)
      
          吴其藻 “小甲虫”(Cricket )
      
          吴焕荣 “大主教”(Chief Priest)
      
          朱宝奎 “比目鱼”(Flounder)
      
          周万鹏 “杨贵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