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温暖的康涅狄格河谷
      
          “留美幼童”乘火车到达的终点站,是康涅狄格河畔的SPRINGFIELD (当时中
      国人给了这座城市一个清新的名字“春田”)。新英格兰地区这条著名的康涅狄格
      河,从麻省流向康州,流入大西洋。我们曾在它的入海口,登上专供旅游的老式蒸
      汽火车,溯流而上,寻觅散落在河谷地区的一个个美丽的小“Town”(镇)。中国
      “留美幼童”曾居住在沿康涅狄格河谷的数十个小镇,感受过这里的暖意。
      
          1872年2 月5 日,美国驻华公使镂斐迪(F.F. Low)写信给美国政府,提到他
      在天津会见李鸿章的一次谈话。“此次会谈中我得知,派遣一批幼童前往美国接受
      教育的计划正在考虑之中,数月后此计划将会最终决定,并会将细节详细地通知我。
      总督说,如果我对此项计划评价好并感兴趣,在适当的时候把此事禀报给我的政府,
      他将感激不尽。同时,如果我能在权利范围内对学生们给予安全、关心和照顾,促
      使他们进入合适的学校,学院和大学,他将非常高兴。”这位外交官在信中积极评
      价了清政府的这一举动,他说,让中国的孩子在国外接受教育,这一概念和付诸实
      施的行为在我看来是进步的最有希望的征兆之一。它证明了两点:首先,抛弃了那
      种驱逐外国人而一心建立自己专有帝国地位的思想。第二,高层官员认识到了如果
      要与基督教国家竞争的话,在发展自己国家财富的同时外国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此
      外,他提到,李鸿章和他说起,美国在教授应用知识方面比欧洲学校更具有优势,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挑选美国作为学生留学国家的原因。
      
          很快,李鸿章得到了美国国务卿的积极响应:
      
          “毫无疑问,我国政府将会尽一切努力来促成你所期待的此项计划的开展。我
      非常认同阁下这项运动的发起。我相信它会给你的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并,
      进一步增进已经存在美国和皇家帝国之间的友谊。”幼童赴美和容闳密切相关。这
      个日后倾其全部精力在留学事务局上的耶鲁毕业生,在此之前,已经为这项计划的
      实施游走了17年的时间了。现在他被清政府任命为幼童赴美留学肄业局的副委员,
      开始着手负责所有幼童赴美后的具体事宜。日后,120 名幼童全部分散在美国东部
      新英格兰地区,中国留学事务局大楼在康州首府哈特福得落成,20多名幼童进入耶
      鲁大学学习,所有这一切都和容闳的努力不无关系。
      
          1872年2 月17日,距幼童上路还有半年,容闳给耶鲁校长波特(PORTER)先生
      写信,告之这一让他无比兴奋的计划得以实施的消息,并就日后学生赴美的具体计
      划向这位师长请教。
      
          让我愉快地告诉你,去年的10月1 日,在没有任何力量胁迫的情况下,我的政
      府已经最终做出决定选派一批孩子去美国接受完全的教育,日后回到中国为政府的
      各个部门服务。
      
          政府最希望他们在美国学习的领域包括军事、航海、医学、法律和建筑工程。
      在科学方面,他们应该掌握化学、自然哲学、地质学、天文学。
      
          他们不许加入美国国籍,不许在美国永久居留,也不许中途因为追求个人利益
      而中断学业。他们得到政府的全额资助,他们应该对我们的政府负有责任,如同美
      国西点军校、安那波利斯军校的预备军官对政府承担的义务一样。
      
          在给波特校长的信中,容闳同时对幼童的住宿细节问题和具体教育方式向他请
      教。
      
          我不得不考虑这些幼童在美国的住宿问题。城市的花费现在非常的高,或许我
      们可以考虑让他们居住在乡下。那里不像城市那样热闹,而朴素的风土民情,可能
      更有助于让孩子们养成用功的学习习惯。另外,是否应该考虑将这些孩子分开居住,
      让他们进入不同的学校,这样对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更有益处?是让他们进入寄宿
      学校还是把他们分散在不同的美国人的家庭中?是让他们先集中在一起住六个月,
      还是立刻就他们分散开来?这些我认为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把他们陈述给您以
      便得到您的意见。”
      
      
      
          收到容闳的信之后,波特校长立刻把这一留学计划告诉当时的康州教育局局长
      诺索布(NORTHROP)  先生。为了让这批年纪尚小的中国幼童能够尽快学习语言,
      并能得到家庭的关怀,他们最终决定,将幼童三五一组,分散到沿着康涅狄格河谷
      的美国人家中。
      
          消息传出,愿意接受中国幼童的美国家庭踊跃报名。当第一批幼童到达时,已
      有122 个家庭表达了意愿。这些美国人多数是教师、医师和律师,康州教育局统计,
      他们有能力接受224 名中国幼童,而这批中国幼童的人数是30人。
      
          对幸运地获得批准的“Hostfamily”(负责接待的家庭),诺索布专门写了一
      封信。他要求家庭教师们掌握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孩子们还很幼小,在慈爱的同时
      也要严格要求,注意道德培养,注意中文的温习。他还特别提到了幼童的健康:
      
          “要让中国学生知道卫生之道,要让他们经常洗澡。遇到天气有变,必须躲避
      风寒,尤其在出汗后要特别谨慎,以免发生意外!”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