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参观故宫
      
          访问团部分成员4 月28日下午来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
      淼陪同讲解。连战一行抵达故宫博物院后,首先来到太和殿前的广场。在这个被称
      为故宫三大殿之一的宏伟古建筑前,连战一行合影留念。走上太和殿的台阶,当听
      见不远处传来游人的问候声,连战一行转身微笑着挥手回应。随后,连战一行沿故
      宫中轴线前行参观。
      
          郑欣淼在连战参观结束后对记者介绍说,连战一行重点参观了保和殿、乾清宫、
      坤宁宫、御花园等景点,主要了解了有关的历史和故宫的保护情况。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向连战赠送了仿制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和《故宫珍宝
      》、《故宫钟表》两本书籍。郑欣淼还告诉记者,连战在参观过程中突然对他说:
      “您说话好像有陕西口音。”郑欣淼回答自己就是陕西人。之后连战便与他聊起了
      陕西的羊肉泡馍、凉皮和锅盔等名特小吃。
      
          故宫每次接待贵宾都会举行个仪式,请他们把参观故宫的感受写下来。这次这
      个仪式被安排在乾清宫前举行。连主席对此似乎早有准备,听到要题字,他从口袋
      里掏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并用一支早已准备好的签字笔在故宫准备的留言册
      上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为“昔日禁城百年沧桑难回首”,下联为“今日故宫几番
      风华齐向前”,横批为“继往开来”。
      
          “连先生是一个非常开朗随和的人,也很善谈。参观时有一些游客和他打招呼,
      他非常热情地向大家挥手致意,没有什么架子。”故宫博物院展览宣教部主任阎宏
      斌介绍说。
      
          阎宏斌说,在他眼中,连战是一个“对历史学和建筑学非常感兴趣”的人。在
      参观坤宁宫的洞房时,连战好奇地问以前的皇帝冬天是怎么取暖的?当听到“是通
      过类似地窖的东西烧火供暖”的答案后,连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
      
          连战夫妇
      
          赴老舍茶馆品茗听戏
      
          随着一声京味十足的吆喝声:“欢迎———楼上请,您呐!”4 月28日晚,北
      京老舍茶馆迎来了海峡对岸的贵客。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携夫人和部分国民党大陆
      访问团成员数十人来到茶馆品茶、听戏。
      
          老舍茶馆今天充满了迎宾的喜庆气氛。茶馆1000平米的演出大厅红灯高挂,黑
      褐色八仙桌上摆放着黄白花纹的细瓷盖碗,身着长袍马褂和旗袍的服务员穿梭往来。
      而雕花屏风、京剧脸谱、古乐编钟则令人如入一座民俗博物馆。品上好名茶、赏古
      风国粹。服务员首先为连战等客人斟上了千元一斤的大佛龙井茶,后来又换上了浓
      香扑鼻的茉莉花茶。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说,“这是老北京最喜欢待客用的茶。”
      他们还特别为连战夫人准备了一杯由优质绿茶、百合以及桂花制成的药用花茶。连
      战一行在品茶的过程中,还品尝了精致茶点,包括豌豆黄、驴打滚、枣花酥、棋子
      酥等。
      
          更吸引客人的是一组充满京腔京韵的演出,包括京剧、单弦、清宫礼仪、含灯
      大鼓、顶技、五音联弹等。一位20岁的女孩表演的“变脸”绝活深深打动了客人,
      当她走到连战和夫人跟前进行近距离表演时,他们热烈鼓掌。当连战观看含灯大鼓
      表演时,先是非常紧张,然后由衷地为演员喝彩。
      
          表演快结束时,尹智君代表茶馆请连战题词。连战欣然挥笔写下“振兴茶文化,
      祥和两岸情。”老舍茶馆也向连战赠送了礼物:两个景泰蓝盖碗,上边有手绘“五
      音联弹”和“巧耍花坛”的表演场景;一本介绍老舍茶馆的资料书;茶馆自行开发
      的时尚造型茶。
      
      
      
          以作家老舍及名剧《茶馆》命名的老舍茶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京城的首家茶
      馆,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从1988年至今已经接待了近2万名台湾客人。为迎
      接连战一行,老舍茶馆首次进行了清场。在警戒线以外,很多北京市民驻足观看,
      甚至演出结束后还有人迟迟不肯离去。家住附近的居民李红伟说,“希望连战能多
      到北京走走看看,回顾老北京,也了解新北京。”
      
          连战北大演讲
      
          坚持和平  走向双赢 
      
          尊敬的闵主任委员、副校长,陈主任,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
      早安!
      
          今天,我和内人携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起来到北京大学,非常荣幸。在
      这里首先向各位表示感谢。现在的北京大学,刚才我了解到,就是当年燕京的校址,
      上个世纪30年代,我的母亲在这里念书,今天我来到这里,可以说是倍感亲切。看
      到斯草、斯木、斯事、斯人,想到我母亲在这儿年轻的岁月,在这个校园接受教育、
      进修成长,心里面实在是非常亲切。她老人家今年已经96岁了,我告诉她我要到这
      边来,她笑眯眯的,很高兴。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
      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