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结束中美双赢
      
          从危机处理的角度去看,这次中美撞机事件如此结局,双方都各有收获,应属
      双赢。
      
          僵持11天的中美撞机危机,在4 月11日终于获得解决,在此事件中被扣留的24
      名美国机员也赶在4 月13日耶稣受难日之前,返抵美国。
      
          从国际危机处理的角度去看,这场危机如此收尾,其实是一种双赢的结局,因
      为4 月1 日发生的这次撞机事件,对于被布什界定为“非战略伙伴关系”而是“竞
      争对手关系”的中美近程关系而言,是一次具考验性的意外事件。
      
          事件发生后,出事的那架美国侦察机迫降在海南岛的陵水军用机场,机上24名
      机员遭中国当局扣留协助调查。因此,美国方面的危机处理目标是:促使中国当局
      放人、放机。
      
          对中国当局而言,这次撞机事件中,中国损失了一架歼8 型战斗机和该机驾驶
      员王伟,况且,美军的侦察飞行早已让中国“不爽”,再加上当时那架美军EP3 型
      军机是在中国认定为领空的距海岸线70海里的上空飞行。因此,中国当局一直坚持
      美国要为此事道歉,才肯放人、放机。
      
          耶稣受难日前放人
      
          4 月11日,中美双方先达成“放人”的协议,并决定在4 月18日开始举行会议,
      谈判:1.放机2.美国赔偿3.今后美军是否继续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飞行等待续性问
      题。事实上已适时地解除此事件的爆炸性信管,缓和局面,再进一步解除危机。我
      们可以这么说,24名美军人员一旦获释,此危机已解决了一半。因此,中国外长唐
      家璇在4 月11日所言“这个事件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也属实,但至少此事件的
      后遗性谈判,不再引人注意。
      
          从时机上来说,在4 月13日耶稣受难日前“放人”是个好决定,因为,大半为
      基督徒的美国人都会在4 月13日纪念耶稣受难,届时如果那24名机员未获释,全美
      国的各个基督教、天主教堂在举行纪念仪式时,难免号召教徒为“受难”中的24人
      祈祷。若如此,此事件的阴影将进入每一个教徒心中。那时候,中国将蒙受极大的
      “形象”损失。因此,信奉无神论的北京当局,此时能考虑这种时机因素,倒也是
      一大改变。
      
          从得失的观念去看,笔者认为此事的解决是一种双赢结局,因为:
      
          从中国的角度去看,继1999年驻南斯拉夫使馆遭美军“误炸”之后,中国民众
      的民族情绪和反美情绪一触即发。这次撞机事件又被民间及官方媒体定位为“美军
      侦察机无理侵入中国领空,在飞行中刻意突然左转以致撞上中国军机,并导致王伟
      迄今生死不明”,因此,中国方面希望能促使美国:一、道歉;二、保证不再对中
      国进行侦察;
      
          对美国来说,既然机员和飞机都已落入中国当局手中,反制筹码不多,但基于
      美国的利益又不能道歉,因此,美国谈判的底牌是:坚决不道歉,但设法先使24名
      美军获释,必要的时候,那架飞机可以不要,但是24名机员一定要获释。毕竟,从
      美国民众的观点去看,人命关天,生命无价,24名美军成了布什是否能处理外交危
      机的指标。
      
          遣词用字上各说各话
      
          因此,中美双方在这11天当中,谈判解决危机的议程也就围绕在“道歉”、
      “先放人”的焦点上。
      
          从4 月11日的解决方案中,中美双方在上述两个焦点议题中,都“各取所需”,
      也都各有小赢,譬如:
      
          在道歉的用语上,双方从周恩来当年处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时,在遣词
      用字上“各说各话”的做法得到灵感,从中英文的语意差异中找到出路。
      
          因此,美国方面,从4 月8 日之后,从布什总统到鲍威尔国务卿,都把用语从
      “遗憾”(regret)改为“抱歉”(sorry ),甚至两者同时用,但是,就是不肯
      进一步用“道歉”(apology )。
      
      
      
          在4 月11日,美国大使普里赫代表美国政府致交给中国政府的正式照会中,美
      国进一步总结这两个用词。在照会中,布什总统和鲍威尔国务卿对中国失去一架飞
      机及驾驶员表达“十分惋惜”,并向中国人民及王伟家属表示“非常抱歉”(very 
      sorry )。在此照会中,美国又表示,“虽然事情真相仍未明朗”,但是,对于已
      受损的美军侦察机,未经“口头同意”在中国机场迫降,美国政府也表示“非常抱
      歉”(very sorry)。 
      
          因此,从中国的立场来看,虽然美国仍不肯“道歉”,但是,两次“非常抱歉”,
      其实离“正式道歉”不远,可以接受。
      
          当然,对美国来说,虽然有许多美国舆论批评布什既然要如此,何不一开始就
      那么说,何必拖那么久?其实,即使说抱歉,对美国的法律文化而言,已经很难,
      譬如,美国的保险公司往往会告诉投保的驾驶人,若遇车祸,即使错在自己,也不
      能向对方说抱歉,只需把当时状况记录下来,让保险公司处理。因此,布什政府不
      得不说抱歉,对美国政府而言,已让了一大步。这也难怪,4 月11日,中方表示要
      “放人”之后,布什在早上8 时25分发表声明时,语气低调,使得一名美国电视记
      者不禁说:“他的语气和4 月2 日坚决要中国放人语气已经完全不同。”
      
          在此事件的解决过程中,美国要回其机员,又未真正道歉,至于今后是否还会
      继续侦察中国,还在谈判中,已“小赢”,那么中国方面又赢在何处呢?
      
          中国获机如获至宝
      
          从中国观点来看,虽然失了一架战机,失去一名驾驶员,但是,中国的“赢”
      在于:
      
          一、过去中国一直想获取美国及西方的高科技飞机侦察科技,却不得其门而入,
      如今,凭空掉下来这么一架科技先进的高科技侦察机,对中国而言如获至宝。虽然,
      该机上的美军可能在迫降前已把机上的软件资料毁掉,但是,硬体设备已使中国军
      方可以破解美军对中国侦测的机密,这些设备若全被中国军方破解,至少可以使中
      国军事科技进步五年。
      
          二、中国国家主席正在中美洲六国访问,而中美洲国家一向具反美情绪,此时
      此刻,眼看中国对美国采强硬姿态,又获美国低头,大大提高中国在中美洲各国的
      声望,因此,在外交上,中国已有斩获;
      
          三、24名美军滞留在中国时间若拖久,对中国并不利,譬如,若有任何一名美
      军在健康上出了差错,中国当局就背了罪名。因此,不如先放人,再谈其他问题,
      何况中国只想要“机”,不想要“人”。
      
          因此,若从危机处理的角度去看,这次中美两国撞机事件如此结局,双方都各
      有收获,应属双赢。至于两国因此撞机事件所产生的其它影响,笔者随后会逐一为
      读者们深入分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