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梦,仍将继续
      
          恶梦,仍将继续
      
          基地组织新动向
      
          9 .11事件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它释放的硝烟仍然弥漫在世界各个角落。恐
      怖分子在给全世界一个大震惊之后,还想制造一连串的余震。
      
          反恐专家们认为,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基地”组织对内部领导和组织结构进
      行了大改组,更换了领导层。一位名叫卡伊斯的男子在发给伦敦一家阿拉伯文报纸
      的邮件中自称是“基地”的新发言人。他说,该组织已经“完成了领导层的更迭,
      取代了‘9 ·11’时的那帮领导层。”,“新的领导层将担负起未来的任务。美国
      情报机构根本无法打进这个领导层。而老的领导层也根本不知道新领导层的任何一
      位成员的名字。”  如果一些成员被杀或者被捕,他们的职责就自动由其他人接管。
      这个过程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自我发展,令组织机构能延续下去。 
      
          “基地”组织高层头目、“军师”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被媒体称做“基
      地老三”)的被捕曾对“基地”是个沉重打击。不过,据说,一名叫赛义夫·阿德
      尔的恐怖分子目前已逐渐取代了他的位置,充当恐怖行动幕后总策划。
      
          有迹象显示,“基地”组织领导人将伊拉克战争视为征召更多新鲜血液的难得
      契机,加紧招募新成员,再次向西方发出恐怖威胁。这项工作主要由那些阿富汗战
      争后秘密回到自己国家的“基地”骨干们在当地操作。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在世界上,
      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引起的反美情绪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基地”招募更多
      新成员。《纽约时报》称,继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非得到迅速发展后,“基地”
      在苏丹、肯尼亚、车臣等国家和地区又发展了大量新成员。在苏丹甚至有了一个新
      的恐怖训练营。
      
          " 基地”网络重点发展东非分支。“基地”组织虽已转入地下,但仍然拥有完
      整的财政支持系统和通讯网络,因此从北非的摩洛哥到东非的肯尼亚和苏丹到亚洲
      的菲律宾,“基地”组织的影响无处不在。
      
          从“9 ·11”事件以后,“基地”似乎已经从原来那种集中训练模式转变为相
      对松散的自由模式。集中训练自然能够“专业化”地提升袭击能力,但在美国反恐
      战争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松散状态的“自由联盟”自然更加易于“基地”组织的自
      我隐藏。因为清理一盘散沙远比打扫一堆沙要艰难得多。
      
          联邦调查局认为,在美国有40个州隐藏着基地组织的人员,他们随时等待命令
      发动恐怖袭击。现在大约有400 名恐怖分子在国外接受了或者正在接受训练,他们
      对美国威胁很大,需要认真对待。
      
          美国的零地带
      
          在阿拉巴马州,FBI 发现一个训练营,竟然专门招收“反美”分子,并对这些
      人进行袭美“圣战”培训。该训练营名为“美国的零地带”,位于马里恩,是FBI 
      在抓获了一个基地组织的支持者之后,顺藤摸瓜调查发现的。“美国的零地带”的
      经营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武器、城市战争、特种部队和武术的训练。在营地
      里面,有弹痕累累的警察巡逻车和满载人体模型的校车,而房子里也有弹痕累累的
      人体模型。  联邦调查局已在全美展开调查,试图找出可能参加过培训的疑犯。 
      
          政府认为,训练营拥有者们是不知不觉成了好战分子的同谋。他们提供自动武
      器、城市战争和武术训练,旨在对抗游击队的袭击。
      
          恐怖组织之所以胆敢在政府眼皮底下训练“反美”分子,梦想“借腹生子”。
      主要瞄准了政府的一大严重漏洞——枪枝管理制度比较松散。一名伊斯兰极端分子
      在描述将美国看做绝佳的隐蔽之地的理由时,嚣张地形容:“在美国搞军事训练,
      就像是出去野餐一样容易”。
      
          掌握全球制造炸弹网络的命脉
      
          担任美国国内反恐任务的联邦调查局不得不严阵以待,除了加强反恐演习和日
      常的训练外,一系列反恐研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目前,专门研究恐怖分子如何制
      造临时炸弹的调查人员已经掌握全球制造炸弹网络的命脉。他们认为伊斯兰好战分
      子在非洲、中东及亚洲所发动的汽车炸弹袭击中所用的炸弹设计方法都如出一辙。
      
      
      
          一名专门负责调查此事的专业人士透露:" 恐怖分子在不同的大洲都使用的相
      同的炸弹装备。我们认为他们可能有相同的炸弹制造专家或不同的炸弹制造者使用
      了相同的炸弹制造法。"
      
          先前未被公开的情报调查人员已经将调查范围扩展到了2001年12月巴黎开往迈
      阿密航班的" 鞋子炸弹" 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现,这种类似的" 鞋子炸弹" 在着
      陆的飞机上的爆炸力可以达到方圆两平方英尺的范围。这种在飞机上突发性的灾难
      也为定期航班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炸弹分析专家已经收集了成千上万的在伊拉克临时炸弹爆炸后的碎片,其中包
      括大型的小汽车及卡车以及小型的用空弹壳制成的炸弹碎片甚至还包括混凝土块。
      这种做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炸弹的设计,也能更好地为伊拉克官员提供准确信息,
      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驻伊美军的安全。
      
          但仍然有问题无法解释,包括谁是那些在伊拉克进行的大型自杀性爆炸袭击的
      幕后主使。情报分析专家认为,随着全球对反恐战役的加强,而" 基地" 中心领导
      的经济援助和新兵的征募等匮乏," 基地" 的势力在逐步弱化。但是,对炸弹的调
      查表明恐怖主义网络仍然在向新一代全球好战分子散布这种炸弹制造技法。
      
          在20世纪90年代的阿富汗本·拉登训练营,许多炸弹制造者已经学会了怎样制
      造这种临时炸药,而且这种技法已经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情报分析人士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恐怖分子所发动的致命的大型汽车炸弹袭
      击是由一个幕后组织进行操纵的。但是他们确定有许多人已经掌握了大型炸弹的技
      法。一些反恐专员已经强调那些声称对大多数爆炸袭击负责的炸弹制造者身份鉴定
      的必要性。
      
          该项研究是由美国恐怖分子爆炸装备分析中心进行的。FBI 是该组织的直接领
      导。在近五年的调查中发现,针对美国的90% 的恐怖袭击都使用了这种临时性炸弹。
      恐怖分子爆炸装备分析中心的工作先前一直在秘密进行,直到2004年2 月中旬,国
      会的恐怖主义专家才将其公布于众。但是对于谁是伊拉克爆炸袭击的幕后指使仍无
      定论。大型的致命的自杀性袭击的案件无一解决。情报分析专家认为" 基地" 的追
      随者可能参与了其中的一些爆炸袭击。但是对在伊拉克所使用的炸弹检测表明,目
      前没有足够的情报表明制造这些炸弹的人的身份。伊拉克每天都有不同型号的炸弹
      爆炸。因此,恐怖分子爆炸装备分析中心的专家已经开始着手筹建一个恐怖炸弹的
      数据库。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通过在爆炸碎片上所留下的指纹以及DNA 来鉴定谁
      制造了这些炸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