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1)
      
          在执行“98协议”时,柯达是最高明的“猎人”,一举收获了中国感光业数十
      年沉淀的不少人才。这些人不仅包括当年大规模引进风潮中新起的年轻人,也包括
      见证中国感光业春秋的“老感光”。这一批人后来果然成为柯达中国的中坚力量。
      
          “张贻寿先生,你对于到柯达中国的合资企业工作有兴趣吗?”
      
          1998年6 月的一天,当柯达全球CEO 裴学德、第二号人物蒲升隆,当面向原上
      海感光厂总经理张贻寿发出邀请时,这位柯达在上海曾经的谈判对手相当激动。他
      根本没有想过会有这样一个场面。当时,柯达“全行业合资计划”已经尘埃落定,
      上海感光厂拿到相当优厚的补偿,最终没有与柯达合资。这位已是满头白发的“老
      感光”面临人生的新选择。
      
          叶莺着手安排了这样一个相当不寻常的会面。
      
          在此之前的合资大谈判中,这位原上海感光厂的总经理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精明
      地为上海感光厂争取到最有利的补偿后,准备对个人的生活做出规划。柯达向张贻
      寿发出了邀请。作为“老感光”,张本来就对百年老店柯达的成功一直心有所思,
      对柯达的邀请不免心动。他立即向中央谈判小组的领导李荣融和上海市的领导征询
      意见,得到的回复均是,没有问题,只要自己愿意。但考虑到自己已是满头华发,
      以前曾与柯达在谈判上不遗余力地较量,张的态度就不是很坚决。谙熟其心情的叶
      莺,就安排这样一个会面来推动。
      
          “我的英文不行。”激动万分的张还是直率地道出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与富
      士有很长的谈判经历。”
      
          “柯达既然来到中国,我们对中国的文化、语言反倒要花更多的功夫,你对于
      中国的感光企业富有经验,我们需要你。至于与富士的谈判,这不仅不能作为指责
      你的理由,而且因为你对上海感光厂利益的忠诚,我们有的只是欣赏。”裴学德与
      蒲升隆言辞恳切。
      
          听完这一番诚恳的回应,张贻寿立即就决定,就此加入柯达中国。而这一幕柯
      达版的“求才篇”并非偶然。
      
          盯着柯达一步步执行“98协议”的人们,逐渐看明白了一个事实:柯达花费数
      亿美元得到的东西—原阿尔梅厂在无锡二湾的土地送掉,引进的阿克发设备废掉,
      厦门原福达的工厂废掉,设备废掉,在海沧再花费数亿美元建立全球最为先进的新
      厂……柯达根本不在乎那些原来企业的土地、工厂和设备。那么,柯达到底在乎什
      么?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在大谈判5 年后,关于柯达中国的建立,叶莺曾在
      广州白天鹅宾馆讲过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从前,有吃小孩的巫婆。巫婆抓到两个小孩骨瘦如柴,不愿意
      喂他们粮食,但又希望第二天醒来,两个小孩肥肥胖胖。结果,巫婆的如意算盘老
      是得不到实现。
      
          另一个故事是,商界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农夫,在春天翻松土地、施肥、播种,
      在夏天除草,而后在秋天收割。另一种是猎人,扛着一枝枪,到森林里四处转悠,
      四处看哪里有野鸡、野兔和山猪。
      
          叶的深意显然是想说柯达在中国要做农夫,但柯达是农夫也是猎人。为了依照
      自己的战略入华,经受了4 年的“全行业合资”大谈判,柯达是跨国公司中最执著
      的“农夫”。但在执行“98协议”时,柯达又是最高明的“猎人”,一举收获了中
      国感光业数十年沉淀的不少人才。这些人不仅包括当年大规模引进风潮中新起的年
      轻人,也包括见证中国感光业春秋的“老感光”。这一批人后来果然成为柯达中国
      的中坚力量。
      
          为此,柯达在东方用人策略中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当年大谈判的对手,握手
      于黄色旗下。按照当时朱基设计的“三级”谈判体
      
          系,这些人物基本都参与了中方的企业谈判小组,不是以企业主管的身份出面,
      就是以技术代表身份出面。
      
          当年,双方在谈判桌上全力斗智斗勇,为各自企业的利益针锋相对,谁都没有
      想到还有这一步。在4 年的大谈判中,柯达方面对于这些人物的阅历、才华已经相
      当了然。一旦开始组建合资企业,这些人立即成为柯达组建企业班底的目标,列入
      大名单。
      
          从大谈判对手到柯达一员,这是“三大”参与合资企业的许多中国经理人戏剧
      性的人生经历。原上海感光厂的总经理张贻寿来到柯达厦门做副总经理;在汕头、
      厦门、无锡,相当多的原来国有感光企业管理人员进入柯达合资企业;甚至原来国
      企的党委书记到柯达做了副总,在汕头是徐光华,在无锡是李志成。大谈判的中美
      双方对手,徐光华与马进、费杰,李志成与豪治,这一批人物与叶莺……现在再次
      坐到了一起。
      
      
      
          他们中相当多的人,留在旧的体制中可能有更好的位置,甚至可以进入政府,
      晋身官员的行列。在中国的环境里,这是一个运行多年的规则。但在柯达相邀的诚
      意下,他们最终选择了柯达。
      
          当时,对于原阿尔梅党委书记李志成,市政府已有另外的安排,很有可能派他
      赴任无锡驻深圳办事处主任。但他也是柯达选中的人物。为此,无锡市委书记洪锦
      亲自拍板,说阿尔梅胶片厂领导首先要满足柯达工厂的需要。
      
          李志成1990年来到阿尔梅公司,因为当时引进阿克发的设备技术,需要加强领
      导。在这个引进线的基础上,无锡的感光厂发生了两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一件是与
      阿克发抢先组建了中国感光行业的第一个合资企业;一件是与柯达建立第二个合资
      企业。在中国感光史上,一个感光厂与两个互为敌手的跨国公司建立两个合资企业,
      也是绝无仅有的,而李志成都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人物。柯达无锡公司组建时,豪治
      他们请李志成来做副总经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