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烤鸭与感悟
      
          时常有朋友问, 在《访谈》这么久, 肯定有不少有意思的事吧. 每逢这时候, 
      看着对方好奇的眼神, 我常常语塞, 不知从何说起. 或许我们经历的事在别人眼里
      都是挺有趣的, 只是这些事几乎每天都要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烤鸭好吃, 
      天天吃, 也就不觉得有味了. 五年前刚来《焦点访谈》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那时也
      和我现在不少朋友一样, 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当时的访谈已经天下扬名、妇
      孺皆知了, 一个" 新来的",初来乍到18天就赶上   
      
          了最能唬人, 也最体现评论部个性的" 二五演",全新的机制, 全新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下属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着领导的玩笑,而没有秋后算账之忧, 让我这个自以
      为已有八年新闻从业经验的" 老新闻" 开了眼, 所有的一切既陌生又新鲜.
      
          从来没吃过烤鸭, 吃第一口的时候, 总是美滋滋的, 并且充满着更多的期待.
      
          缘起
      
          与《焦点访谈》结缘还是因为一个电话. 电话是崔永元老师打的. 当时已经是
      中国大陆Talk Show 第一人的崔大腕问我这个从前的小同事愿不愿意到评论部来. 
      
          尽管身边已经有一些同事先后到了央视, 进了评论部, 进了访谈, 但自己还从
      来没动过这个念头. 我以前那份工作还不错, 大学毕业后就分到那家中央级新闻单
      位, 各方面情况一直都不错.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估计三十岁以上的人都能理解, 
      多年的传统教育让我们都非常看重铁饭碗的金贵.
      
          老实说, 那个电话确实把我折腾得够呛. 那几个晚上虽说不上不眠之夜, 也是
      辗转翻侧. 幸好当时就业形势没有现在这么严峻, 否则的话还不知道要再折腾几宿.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似乎不相干的一件事. 我们那儿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编
      辑,当时心思一动,一想那就是我二十年后的样子,真有点不寒而慄,还是趁年轻
      再折腾一下吧。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的同事包军昊也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我们俩不谋而合
      双双辞职到《焦点访谈》又做了同事。不夸张的说,我们以前那个节目组对访谈的
      贡献还是挺大的,先后有王同业、法展、小包和我四个人到了访谈,还有三四个人
      到了评论部的其它部门。
      
          起初崔老师是准备介绍我们到时空报道节目组的, 结果阴差阳错进了《焦点访
      谈》记者一组.
      
          进了访谈大家都明白, 甭管谁介绍的, 关键还是练活儿, 节目做不好, 就是天
      王老子, 也没脸呆下去.
      
          还好, 这一呆就是五年.
      
          感谢崔永元老师. 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他. 他确实有魅力, 一个电话就改变了
      我的人生轨迹.
      
          亲历
      
          焦点访谈这么多年一直深受上下喜爱, 倍受各界重视和瞩目,上至中央领导, 
      下到普通百姓都给予访谈莫大的支持和肯定. 于是, 但凡有重大事件发生, 焦点访
      谈更是当仁不让, 首当其冲. 
      
          访谈的常规节目多是编导、摄像单枪匹马、单打独斗。而重大事件的报道则是
      集中了访谈的优势兵力,进行大兵团作战。这几年,我有幸多次参与了一些重大事
      件的报道。比方说,批判法 轮功的报道,我驻南使馆遇袭事件的报道,十六大报
      道以及几次两会的报道。这些报道基本上都是由专人提出策划方案,然后前后期各
      司其职、分工协作。由于重大事件的报道,时效性比较强,一般都是头一天商量方
      案,第二天分头工作,当天下午就要编辑、合成、播出。由于各个环节丝丝相扣,
      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节目的顺利播出,所以这时候反倒比做常规节目压
      力大,谁都不想关键时刻掉链子。
      
          每次参与这样的合作都能感受到访谈的团队精神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
      必胜的强大战斗力。常常在一天忙过之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盒饭,相互开
      着只有自己人才能明白的玩笑,一边看着辛苦一天的结晶在顺利播出,可以说最幸
      福的时刻莫过于此了。
      
      
      
          有的重大事件的报道要到外地、到事件现场去采访,我有幸参与了王伟撞机事
      件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发射的报道。记得2001年4 月,我和同事王守城两人在海南
      陵水基地的一间医务室里整整呆了半个月。白天有工作,时间还好打发,晚上就有
      点难熬了。电风扇一吹一宿,还是架不住酷暑和蚊虫的袭扰。
      
          最难受的是在海上,当时我们乘坐我军一艘猎潜艇出海搜救王伟,海浪太大,
      连我海军士兵都扛不住了,跟着我一块吐得不亦乐乎。吐得人都快站不起来了,可
      工作才刚刚开始,还得硬撑着去采访、出现场。最好玩的是,我晕船的时候,守城
      一点没事,一边笑我,一边扛着机器到处拍摄。可下了船,看着自己拍的船行进和
      海浪的镜头,守城不行了。
      
          神五发射的时候,我和同事邢旭东可以说是距发射架最近的电视记者了,大概
      也就七、八百米,安全距离应该是三公里左右。不是我们不怕死,而是航天城人言
      语间的自信影响了我们,人家杨利伟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
      
          虽说对发射充满了信心,可是我们对发射过程中的知识是一无所知。记得倒计
      时过后,一声巨响,从底座冒出白、黄相间的烟雾,还有一股呛人的味道,过了几
      秒,火箭才冲了出去,箭体上还掉下来不少东西,当时就听老邢说,“完了,完了
      “,嘴上说着,可机器一直没停,直到火箭看不见了,我们才知道发射成功了,刚
      才那一切都是正常现象。值得高兴的是,由于是顺光,距离又近,所以我们拍到了
      迄今为止最漂亮的神五升空的镜头。
      
          焦点访谈出头露面的往往是主持人、记者,而观众看到的那些优秀的节目、精
      彩的画面都是幕后一批出色的摄像记者拍摄而成的,他们的名字虽然不为人所知,
      但一个好的作品没有记者和摄像的精诚合作是不行的。
      
          据说做烤鸭也有许多道工序,最后食客享用的美味就是各个工序共同努力的结
      果。
      
          体验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焦点访谈十岁了,我在访谈也已经五年了。或许最初的新
      鲜早被习惯所代替,曾经的风风火火,年少轻狂也被沉稳取代,就连烤鸭也不觉得
      有味了。
      
          但烤鸭毕竟是烤鸭,千百年来它都是我们饭桌上的一道美味大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