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璐:一点感受
      
          凡《访谈》的老人,除了来访谈的年头长,更重要的是作品都很老道,老道就
      意味着从容、  深刻,想做到老道,自然不易。  不论从哪个标准来看,访谈的基
      本观众群里应该包括我爹我妈,对访谈的记者,我现在的同事,他们印象最深的有
      两个,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人在镜头中露脸的时间长,要再深究他们爱露脸的原
      因,我想恐怕是露得好,露得有个性。对此,访谈的忠诚观众我爹云:这   
      
          就是你目前的弱项,他们就是你前进的方向。
      
          一个是老范,二组的记者范本吉,这是一个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但凡
      他的节目,画面一律定格在他和采访对象对峙的几个回合过程中,一阵唇枪舌剑之
      后,对方必定分崩离析,要么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要么说漏了嘴,穿了帮;
      要么绕来绕去把自己给绕了进去。老范的魅力在于,足不出户就可以将敌人击毙,
      而言语之间观众已经能够看出事情的原委、是非曲直,并且畅快淋漓。其代表作《
      当女孩落水之后》想必各位有幸目睹过。
      
          另一个是曾在本组效力过的美女记者徐榕,在此效力期间,访谈的重大选题定
      会有徐小姐的身影,风姿绰约、风光无限。每每出镜,其气质,其气质以外的其表
      现,都深的父母大人的欢心,进而将其作为学习榜样布置与我。
      
          跟永远躲在幕后,只能在片尾字幕见到名字的记者比起来,这男女二人自然更
      容易让观众记住。这样一来我就不得不认真体会一下老爹老妈的眼光和味口了。
      
          仔细想了一下,徐小姐的杀手锏应该就是出镜的感觉了,既然说是感觉,那么
      有很多东西就是与生俱来,属于天赋之类的,旁人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但其从容、
      沉稳的叙述方式还是可能推而广之的。来日方长,可以借鉴之。
      
          如果把徐榕定位为出镜表现不俗,那老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的采访了。这里
      就来说说采访吧。
      
          有个说法,新闻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就在于采访的技巧。于是写这篇文
      章之前,我特地在“GOOGLE”上搜寻了一番,敲上“采访技巧”四个字,出现了89000
      项查询结果,其中有采访经济问题的技巧,又采访体育明星的技巧,又采访孩子的
      技巧…..甚至有采访女性犯罪的技巧。有人还把采访技巧归纳称为“九要九不要”,
      即“要启发,不要逼问;要求教不要审问;要引导,不要急躁;要灵活,不要死板
      ;要热情,不要冷场;要稳重,不要惊叹;要谦虚,不要浮夸;要掌舵,不要放马
      ;要求实,不要……( 网页无法显示) ”。
      
          对采访的认识,有人认为采访是心与心的沟通;有人认为:人文关怀有助于采
      访者采访的深入;还有人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认为他们应该具备:一、
      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二、深厚的业务知识与技巧;三、高尚的道德与为人准则
      ;四、广博的知识与技能;五、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六、健康的身体。
      
          以上的这些说法,不用说我都是百分之一百同意的,不过到了访谈,似乎又有
      新的问题。本来,好不容易混到cctv, 混到著名的新闻评论部,不知情的人准定以
      为,在这儿工作整天出入的都是部委办公大楼、饭店宾馆、名胜风景区,接触的是
      高层领导、社会名流、新闻热点人物,哪里会想到,我们更多的可能是面对狡猾无
      比的,干尽了坏事还要想方设法遮掩的政府官员以及公检法系统的腐败分子。
      
          自然,通常意义上的采访技巧可能很难将访谈记者的采访难题一言以蔽之。
      
          访谈的人有个特点,忙的时候没空聊天,不忙的时候又很难见到。本来想举几
      个例子,现找节目也够麻烦,好在我找到了几位老人的文章,对于采访的人是想来
      从中可见一斑。
      
          范本吉言——  “对于我们每一个做节目的编辑来说,确定选题后碰到的第一
      个关就是采访关。如何能在采访的短短几天里克服重重障碍(人家故意给你设置的),
      把要采访的材料拿到手,这里面的艰难曲折、斗智斗勇、甜酸苦辣,相信每一个做
      《焦点访谈》的同仁们都有切身体验。” 
      
          老范的话一点也不夸张,访谈的节目唱赞歌的时候少,揭露问题的时候多,在
      这种情况下,再来跟我们讲什么“热情、谦虚”,讲什么“高尚的道德;深厚的文、
      史、哲功底;…”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不过老范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句话,采
      访拿下来就是胜利。另一句话,拿不下来决不轻易回去。”这也许就是访谈人的个
      性。
      
      
      
          2003年09月28日访谈播出了老范的节目《高车村又造假酒了》。
      
          据调查,在山西省文水县高车村300 多元一瓶的五粮液只需45元就能买到,18
      元一瓶的汾酒仅需6 元。假酒贩子很谨慎,交易方式也很保密,而他们的假酒也有
      完整的防伪商标。在掌握初步事实后,老范他们来到了文水县政府,请工商,质监
      和公安等打假的相关部门,县里决定在县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采取行动。结果由于县
      里故意走漏了风声,第二天,当大队人马开到高车村时,却发现假酒再也找不到了。
      假酒贩子也没了踪影。村里的人还互相掩护。  在这种情况下,想从正面了解事实
      的真相已经不可能,但是老范同志采访仍然精彩。以下引用一段。 
      
          酒类生产必须由生产许可证,记者首先到县质量监督局了解情况。让他们把大
      话说在前头。
      
          记者:工商部门在高车村发了25个营业执照,在这里面有多少?
      
          山西省文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燕刚:他们取得了国家的生产许可证,
      考核完了以后,咱们一共给高车村发了7 户。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目前工商部门,登记的25户里面,只有7 户有生产许可证。
      
          李燕刚:是,有7 户。
      
          记者: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和法规,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能不能继续从事白
      酒生产呢?
      
          李燕刚:按照工业产品生产管理条例,没有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准生
      产销售。
      
          记者:那么你们发放7 家,也就是说你们认为,他们基本上达到国家的标准?
      
          李燕刚:这7 家已经基本上通过。 先看看有证的。一进门,记者就吃了一惊
      :直接入口的东西是在这样的地方生产的吗?这些作坊为了省钱,全用的是肮脏不
      堪的旧瓶子。那他们是如何消毒的呢?
      
          记者:有没有消毒工序呢?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用开水一消,完了就过来。
      
          记者:这个瓶子像你说的,我们理解消毒就是拿水烫一下?
      
          工作人员:对。
      
          记者:国家现在对消毒是这么要求的吗?
      
          工作人员:不是这么要求的,他们企业现在就这么干。
      
          紧接着记者又来到酒厂核实情况。
      
          记者:你这瓶子的消毒在哪儿啊?
      
          厂主:我的消毒就是先用开水。
      
          记者:整个用开水冲?哪个是开水啊?
      
          厂主:这都是开水。
      
          记者:你看这么脏的瓶子,像你这个东西都多少年没有清理了。
      
          厂主:好好清理一下,先别装酒了。
      
          厂家生产过程中灌装的环节令人吃惊,但是记者显然还没有满足,紧接着又对
      老板的执业情况追问了几句。
      
          记者:你做这个行业有多久了?
      
          厂主:好几年了。
      
          记者:知道不知道对在灌装过程中,酒装入瓶在卫生方面有哪些要求?在大锅
      里一涮就灌酒,这样的工艺是怎么出来的?你想出来的?
      
          厂主:……
      
          到此为止,当地的酒厂生产状况摆在了观众眼前,就是这样的作坊竟然取得了
      卫生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这些采访已经可以充分反映出高车村是个制假售假的重
      灾区。
      
          所以,跟访谈的老人们学采访技巧,我觉得并无章法,有时以气势取胜,有时
      难免声东击西,有时还得确定一个合适的身份套取更多的内部信息。当然,有些属
      于内部机密,就不在此公之于众,请观众们在节目中体会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