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长缨:欢乐与遗憾伴我前行
      
          我加入《访谈》,缘于王卓与梁建增两同志的介绍。
      
          当时,他们是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的记者,与我相识已久。一日,王卓
      告我,说《观察与思考》将改版,正在招聘人员,问我可有兴趣参加。我在《经济
      日报》当记者,工作量极少,所承担的一周工作,两日就做完了,其余时间,无所
      事事,心情郁闷,故欣然前往应试。
      
          当时要过三关,面视、笔视、口视。记得面视考官为梁建增,交上材料,他审
      核后就过关了。笔试题目是写一个策划案,发卷人为杨东,《观察与思考》栏目组
      的记者们监考。笔试合格后数日进行口试,口试则是由沈纪副台长、孙玉胜主任及
      其他一些部门领导和制片人组成的考核组进行,知我是经济日报的,沈、孙二人就
      问了几个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回答尚可。  当日下午就接建增电话,告我已
      被录取,速来二组上班,当时他任二组组长。因应聘时对报社保密且不知自己能否
      适应电视台工作,又因人事关系、住房等诸多原因的牵扯,所以在第一年我一直是
      悄悄干。先是跟着王卓学习电视采访、拍摄的基本知识和熟悉电视片的制作过程。
      在这方面,他给我很大帮助,使我初步掌握了一些电视制作的基本方法,与他共同
      完成的节目有《讨债记》(反映企业三角债问题)、《返本销售能返本吗》(反映
      欺骗消费者行为)、《幼小的生命为何早逝》(上下集,反映伪劣产品致死婴儿问
      题),等等。其中《幼小的生命为何早逝》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在评论
      部评奖中获奖。 
      
          此外,第一年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片子是与赛纳和朱邦录合作的片子――运城
      假破产案,讲的是山西运城一家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问题,这个片子做得非常艰
      苦,编出来也很精彩。为此,在当地我们三人被几百人围攻几小时,难以脱身,只
      是靠了朱邦录假称上厕所,打了报警电话,我们才被解救出来。回京后,片子又经
      李东生副台长、杨伟光台长、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审片,并惊动了朱镕基、吴邦国等
      领导同志,他们都做了批示,人民银行还破天荒地为此片的播出发了公函,但最终
      也未能播出。孙主任只好将此片在全国新闻评论部主任会上进行了播放,算是对我
      们的一种安慰。其实,今天回想起来,遗憾的是由于播出受挫,评论部几年内就未
      能再涉及此类题材,直至2000年,才有同类题材的节目播出,而这几年间假破产、
      真逃债已蔓延成风,使银行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
      
          一年后,由于我在电视台工作在报社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索性我就放开手脚
      独立做片了。这时,赵微接替梁建增担任了二组组长。在她的帮助下,我也做了一
      些有影响的片子,如《焦点访谈》被朱镕基第一次公开表扬的片子《盗伐危及大动
      脉》等,但更多的是暴露了我的一些弱点,如节目主题分散,重点不突出,电视化
      不强等。为此,赵微曾多次指出并给予具体帮助,但当时由于我固执己见,改进并
      不明显,所以节目水平并没有大的突破。记得有一次,做一个养鸡检疫的节目,反
      复改了4 次才通过。另一个国税局给小煤窑开增值税发票的节目,也改了3 次才通
      过。显然,这种效率是无法适应《焦点访谈》栏目的需要的,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
      教训。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才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深感制片人赵微批评的正
      确。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我离开经济日报,把关系转到了电视台。几年中,印象较
      深的还有李东生副台长的审片,既有原则又有个性,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对于
      我的片子,他经常的评价是事选的不错,但是编得总是该去的老去不掉,该强调的
      也没能强调出来。现在想来,他说的很对。可当时我总是和他争来争去,尽管后来
      也是按照他的要求进行了修改,但因此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焦点访谈》节目的成功一半在于选题的成功,十年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这一点。
      
          早期的《焦点访谈》没有专职策划,题目主要是由记者自己找,一开始群众来
      信并不多,题目往往是被聘人员的“老底”,实在找不着,就翻报纸。后来随着对
      节目要求的提高和信件的增多,才成立了专门负责选题策划的中心组。从读者来信
      来电中寻找题目往往是独家的、没有结果的,比其他媒体报道过的更有吸引力、更
      刺激。作为一个记者的基本功首先应该学会选题,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可以
      报道的题目。
      
          应该说电视对选题的要求比报纸和广播更高。因为,选题后它支出的成本更大、
      难度更大。选题不当,造成的浪费也会更大。在焦点访谈十年中,我的节目绝大多
      数是自己找的题,基本上没有空跑的现象。记忆中的两次空跑是这样的:
      
          一次发生在刚做节目时,从某小报上看到湖南一个乡村学校向孩子们征集各种
      各样的狗,因为学校和广东的一家餐馆签了协议为餐馆提供狗肉。所以要求孩子们
      每人必须交狗若干,不交不让上课。于是孩子和家长就绞尽脑汁去找狗。应该说,
      这个题目做节目还是很有看头的。可是,当我们赶到当地后,由于报纸的报道,学
      校已停止了收狗,没有了可供拍摄的热闹场面,只好放弃。仓促间改拍了一个银行
      不给农民贷款,只给农民贷猪的节目。由于经验不足,这个节目拍的很难看,最后
      没有播出。尽管当时的组长梁建增给报了全部的费用,并说没关系,但我内心里一
      直很内疚。
      
      
      
          另一次是去山东菏泽拍当地领导为了政绩贷款交税的事,由于举报人突然变卦,
      节目没有拍成,好在及时撤离,只浪费一趟车票钱。回过头来看,也是有教训的。
      第一次,没有了收狗的热闹场面,节目也是可以做的,如果发生在今天,我是不会
      放弃的,因为那件事本身就是光靠当事人来说也是很有意思的。第二次,由于举报
      人是一个朋友联系的,所以深信不疑,结果出了差错。这就告诉我们,对选题一定
      要敲死,即使是朋友提供的,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2000至2002年间,在《焦点访谈》我还担任了两年策划,受益匪浅。在这两年
      间,我参与策划了纪念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十集专题片《岁月回响》及党的十六大
      系列报道等节目。为加入WTO 、申办奥运、春节特别节目做了大量的资料工作。所
      有这一切,使我对电视的规律和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在《焦点访谈》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由于报道山西临汾矿难瞒报事件,
      评论部给了我很多荣誉,实际上也是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第二个十年
      中,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前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