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雁:不该早逝的生命
      
          河南省的许多地方,都有整村整村的孩子在河北省白沟镇一带的家庭皮包作坊
      打工,说他们是孩子,因为他们中间的很多人还不满18岁。
      
          2001年,河南省许昌市在白沟打工的一些孩子先后神秘地患病。轻者头晕、头
      痛、乏力、失眠,重者不断地流鼻血,其中还有人因此死亡。经检查,他们全部都
      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人一旦患上此病,
      机体就会失去造血的能力。   
      
          这些孩子得病的情况和苯中毒临床症状相似,医生怀疑他们都是因为苯中毒死
      亡的,因为他们的工作都是用胶水粘皮革,胶水如果质量低劣,苯含量是极高的。
      
          但是,没有人把这个问题当回事,仍然有大量的孩子在原来的家庭作坊做工,
      生病的越来越多。
      
          2002年3 月的一个傍晚,<焦点访谈>中心组的副制片人杨继红从网上搜到了
      这条消息,她立即打电话给访谈一组的制片人柏杨,而此时,我正在空无一人的办
      公室里寻找选题。凭着以住的经验,我知道这是一个在选题上就占了先天优势的重
      磅级节目。奇怪的是当时并没有更多的媒体关注此事,第二天我就和摄像赶到许昌,
      开始了此事的调查。
      
          在许昌,我们听说有6 名在白沟打工的孩子已经死亡,除了一家没有地址找不
      到之外,我们走访了其余全部5 家。每到一家都是哭声连片,看着他们的父母伤心
      欲绝的样子,我们的眼泪也始终在眼里打着转儿。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那些在白沟打工的孩子每月的工资200 至300 不等,工
      作强度却非常大,加班加点甚至整夜都干活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人就住在车间里,
      白天刷着极刺鼻的胶水,晚上那些胶就放在他们身边。即使不住在车间里,孩子们
      的住宿条件也非常简陋,伙食差到一冬天几乎天天顿顿是水煮大白菜。有时候为了
      逃避检查,家庭作坊的窗户都被钉得死死的,车间里不通风,胶水沧得孩子们直流
      眼泪。白沟那边的老板很清楚,像这样廉价的劳动力并不是很好找,所以常常是到
      河南的村子里亲自去做工作,许下天花乱坠的承诺,然后将孩子们整车整车地接到
      白沟;而一旦人来了,想回去就不容易了。白沟家庭皮包作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工人的工资不是按月发,而是到年底才发,如果干不满一年,就连一分钱都拿不
      到。
      
          在靠近白沟镇的几个乡镇,整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黑作坊,已经很
      多年了,可以说白沟市场的发展有这些黑作坊的功劳,但牺牲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做节目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家庭作坊的老板原来不就是这里普普通通的一户户居
      民吗?为什么现在都变成了这样?是因为做了生意就一定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还是
      因为大家都这样,他们也就不觉得这样做是恶了?
      
          其实按年发工资的规定老板在招工的时候就已经说明,只是那些孩子的家长没
      有想到工作条件会如此恶劣,当时并没有人反对。18岁的吕继香早就发现自己流鼻
      血,可是老板不让她回家,她自己为了干满一年,也只好一忍再忍,最后延误了治
      疗。一年后从厂里回到家,不到一个月就死了。临死时,嘴里,鼻孔里全部流着血,
      惨极了。
      
          很明显,吕继香等人的死与白沟家庭作坊的工作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在
      死去孩子的五家中,却没有一家因为此事找过白沟的任何一家管理部门。只有两家
      人事后到白沟找过子女生前打过工的工厂。他们找的目的不是为了讨个说法,而是
      为了要点钱。田丽园家想要3000元,老板给了2000元;郑伟娜家想要2000元,最后
      只拿到了1500元,而且两个老板都打了这样的字条:某某死亡与本工厂无关,出于
      同情,借给某某家2000元(1500元),可以不还,但今后与工厂不再有任何关系。
      
          让人悲哀的是这两家人真的就此了事。如果不是一位许昌市的人大代表听说此
      事后找到河南省的一家报社而那篇报道又恰好让我们看到,我真的不知道又会有多
      少孩子被吞噬掉生命。
      
          让人更加悲哀的事情还在后面的采访中。
      
          17岁的郑伟娜是死亡孩子中最可怜的一个。她从小没有母亲,2001年4 月到白
      沟附近的东马营乡家庭皮包作坊干了七个月的活,因为病入膏肓,不得已只好回家,
      老板没有给她一分钱工资,只给她买了一张回家的硬座车票。2001年12月,她从河
      北高碑店火车站上车,第二天早上在许昌站下车,没到家就直接送到医院,当天下
      午4 点就死了。
      
      
      
          郑伟娜的堂妹郑军丽和堂姐同一天到同一家工厂去打工,记者到许昌采访时,
      她还在那个工厂里做皮包,她的家人说他们找到厂里为堂姐郑伟娜的死向老板讨钱
      时,曾想把郑军丽叫回去,但是老板不让,说现在要走,不仅不给一分钱工资,还
      要再交5000元钱,说是郑军丽学技术的学费。
      
          郑军丽的生命安全很让人担心,我决定让郑军丽的母亲亲自到白沟去接女儿,
      我们正好可以跟着拍摄,不管老板是什么态度,都会记录在我们的镜头里。我相信,
      只要节目播出,郑军丽和其他的孩子就会安全脱身。
      
          听了我们的想法,郑军丽的母亲起初非常高兴,可是等到我们一切都安排好了
      准备动身时,她却改了主意,磨磨蹭蹭就是不想走。问了半天,她才吱吱唔唔地说
      :“军丽到现在还不够一年呢,把她叫回来,老板肯定不给工钱,我们家也不富裕
      ……”说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我忍不住冲着她叫起来:“你们是心疼
      钱还是心疼女儿?郑伟娜已经死了,你们就不怕郑军丽再呆下去也会生病吗?”
      
          对于一直生活比较优越的我来说,实在不明白一个母亲竟会为了几千块钱置女
      儿的生命于不顾。当时我太冲动了,其实过后想想,如果自己穷得一无所有,可能
      也会为了几千块钱而冒这个险的。
      
          不过当时的冲动和执着还是起了作用,郑军丽的母亲最后同我们一起去了白沟,
      小军丽被我们顺利地接出来,我们也拍到了老板娘蛮横不讲理只顾要钱不顾工人死
      活的镜头。
      
          片子在2002年3 月27日顺利播出了。第二天,朱容基总理对此节目作出重要指
      示,根据朱总理的指示,国务院派出工作组,由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任组长,国务院
      办公厅、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卫生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质检总局和全国总
      工会等部门赴河北高碑店市展开调查。
      
          经国务院工作组的专家鉴定,有17名打工者苯中毒,其中5 人死亡。4 月18日,
      受害者每人得到4 万元赔偿。五一节前,国务院以“国发[2002]9 文件" 的形式通
      报了河北省农民工苯中毒事件。
      
          吕继香、郑丽娜等人的生命总算没有白白地消逝,更多的孩子因此幸免于难,
      但不知为什么我却笑不起来。我始终忘不了那些孩子家中一贫如洗的情景,忘不了
      那些现在只能从仅存的几张照片中去认识的早逝的生命。他们曾经笑得那么灿烂,
      那么甜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