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教育下的变态社会
      
          这是一件让人很沉重的事,我们所有的父母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了,当这种事
      情正在与日俱增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冷静下来检点一下自己的行为了,不要等到悲
      剧发生是我们才追悔莫及。人,活着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健康而快乐,任何与之相背
      离的东西都是一种附属品,能考上大学固然可喜,考不上大学而能快乐健康的活着
      同样可喜;人自己活着不要进入一种他人的圈套,不要给生命施加太多的压力,人
      在生命勃发的时候自然会勃发你拦都拦不住,一切都应该是因势利导。我们的心态
      要放松一点,目标不要定得太高,有时候顺其自然反而    能无心插柳柳成荫。给
      孩子们一个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把孩子视为你的部
      下,你不要整天以命令的口气去教训他,你要把孩子看作是你的朋友,而你是他们
      的哥们、姐们,大家以平等之态来共同交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彼此都要互相理解,
      孩子是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所以你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意志的一个
      替身,可以完全按照你的意志去塑造他,你对孩子最多只有股份而没有产权,所以
      你没有权利让孩子去成全你的梦想,你更没有权利去剥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人,
      活着,归根到底是自己活着,然而我们有太多的父母却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为他
      人活着,让孩子考大学是为了“面子”,恨铁不成钢也是为了“面子”;孩子考上
      大学是为了“面子”,孩子考不上大学也是为了“面子”;想多赚点钱把自己搞的
      富裕些是为了“面子”,赚不了钱硬撑着也是为了“面子”;于是,就是为了这个
      “面子”,我们多少了人像着了魔似的上蹿下跳,仿佛人终其一生的所有努力就是
      为了持有一张早已变了形的“面子”。当电视上那些痛哭流涕的父母在一遍又一遍
      呼喊着自己已经出走的孩子之名字时,我有时候真不知道是应该同情他们还是诅咒
      他们,早干嘛去了?为什么一定要到悲剧发生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但,更应该被诅
      咒的,我认为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是我们目前对那种所谓“成功”的变
      态追求!就是在这种变态之中,人人都成了马戏团中的被训之兽,并都在被逼无奈
      地状态下穿越一个个火圈。这时候,应试教育就像是一个手拿鞭子的驯兽员,手里
      拿着一块被充过水的“假肉”,当你穿过一个火圈时他就扔给你一块,当你没穿过
      火圈时,训兽员就马上与被他早已收买的那些父母们一同向你挥来鞭子,于是你只
      能擦干眼泪继续伤痕累累地穿火圈,只到你身心极度疲惫地穿过最后一个火圈时,
      只见训兽员拿起鞭子往出口处一指,这是你才满头大汗两眼模糊地发现:哦,那就
      是北大、清华呀! 此时你已经双腿发软并颤抖不已,父母在身边为你领着包扛着行
      李并任兼职保镖。就这样,一个“成功者”被庄严地宣告诞生。然而至于这个“成
      功者”日后的成长却再也没有人过问了,因为考上大学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学就已经
      是一种成功的终极目标了。这时,应试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的神圣使命,小学、中学
      又为多了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而多了一项资本,而这种资本的增加可以保住重点学
      校的地位,或者升为重点学校,而如果升为重点学校或是保住了重点学校也就意味
      着“金钱”可以大大地装进腰包。
      
          “赞助费”,这个在所有实行义务初等教育的国家中,是最具有“中国特色”
      的一个创举! 有一个中学生在全球教育网上这样愤怒地写到:“我们学校今年高一
      有400 人,掏了两万的就一半!当教育与经济相连的时候,亡国正在加速!” 
      
          一种变了态市场经济蕴育了一种同样是变了态的教育,而一种变了态的教育又
      培养出了一批同样是变了态的学子。当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成功”的今天,我们来
      看一看这些“成功者”们究竟是一付付什么样的嘴脸:
      
          据2003年1 月22日的《武汉晨报》报道:
      
          近日,湖大一些大四学生寝室清晨电话铃声一片,原来是家长专门打电话叫起
      酣睡的学生,以防误了期末考试。据该校人文学院的王同学介绍,大四只开了两门
      课,课上得少,也养成了爱睡懒觉的习惯,到了考试时怕起不来,所以让父母每早
      通过电话铃声将自己叫醒。
      
          王同学的班主任认为,由于课程较少,大四学生习惯了晚睡晚起的生活规律,
      常有学生因此上课迟到,父母每天电话催学生起床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学生的独立
      生活能力不强。
      
          据2003年2 月23日的《武汉晨报》报道:
      
          在武汉某高校的网上论坛,一个“大四下学期怎么过”的话题跟帖甚众,回答
      五花八门,但实际内容均为“玩”:“睡觉睡到自然醒,打牌打到手抽筋”,“睡
      觉--吃饭--通宵看碟打游戏--踢球……”
      
          据2001年12月24日新浪网的《新闻晨报》报道:
      
      
      
          ( 案例1)阳光教授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刘金华告诉记者,一位女大学生,从小学、
      中学、大学一直是学习尖子,大学毕业后又被保送读研,老师和家长都对她寄予了
      厚望。即将毕业时,开始找工作的她却几次碰壁,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
      愿意与同学交流。后来,她竟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案例2)黄同学是语文课代表,写的作文优美流畅,经常作为范文在全班阅读。
      正处于青春期的她,后来与一名男生谈起了恋爱,也许由于爱情的激励,她的成绩
      并没有下滑。但有一天,当她看到自己的男朋友与另外一名女生在一起时,彻底崩
      溃了,留下一封遗书后便割腕自尽。
      
          ( 案例3)陈同学曾是班长,是班上大小活动的积极分子,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
      一路领先,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老师每次在班上列举表扬的例子,他都是名列
      其中。然而一次外语考试,他却从以往的第1 名掉到了第10名,从此,他变得沉默
      寡言,也很少再主动提出搞一些文娱活动。后来经医院诊断,他患了严重的精神忧
      郁症。
      
          据2002年3 月3 日《南方日报》报道:
      
          上大学,如今已基本成为父母、教师及学生们全力以赴奋斗的目标。在这种一
      味强调学习好比什么都重要的环境中,孩子们在师长的重重“关爱”下,大多成了
      学习的“巨人”,生活的“矮子”。然而,一旦他们离开师长的保护进入大学独立
      生活时,对生活、交往等方面涌现的新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并由此引发出心理疾病。
      北京、江苏、江西、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
      踪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
      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这说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清华大
      学的樊富珉教授对清华毕业班学生所做的研究表明,约有60% 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
      理压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处理没有信心。江西省仅1999年1 月至10月,大
      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是1996年的3 倍。这些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存在
      心理问题的形势是严峻的,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
      学业的顺利完成。
      
          据2003年1 月1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福建师大四名博士硕士生因考试因作弊被开除。
      
          据2003年点2 月11日《新快报》报道:
      
          特别关注:傍大款的女大学生… 这是一群特殊的女孩,她们拥有令人向往的
      青春,姣好的容貌,还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作为漂亮的大学生她们是令人羡慕的
      ;然而,阳光下的她们却有着见不得阳光的身份———傍大款的“二奶”……
      
          据2003年2 月 24 日《北京青年报》报道: 
      
          2003年2 月21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在武汉三阳路解放大道路口,一位青年男
      子突然当众脱光衣服,一丝不挂地又蹦又跳。事后人们才知道:此人因大学毕业后
      一直找不到工作,此次到武汉是来打工的。据一位目击者说:“他是看到人就怕,
      用布蒙住他的眼睛就好办了。”说着他和民警牵起一条床单,一步步靠近裸男。该
      男子紧张地缩成一团,曹先生和民警猛地合拢床单,将其头紧紧包住……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