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下来就不是孩子
      
          有一个中学生在网上愤怒地写道:我整日在学校与家这条线上奔波,似已麻木!
      学习!本是快乐的事,但为何我这么痛苦,  制度呀!摧残人性的制度!我整日受
      制度的洗脑,变得面无表情,心无感触!如机器一般,  而教育的根本就是将我们
      变成机器!  但!我们就一定要成为机器吗?不!我们要反抗!推翻应试教育制度!
      永不屈服!! 
      
          我们必须反抗,不反抗的后果是什么?接受更为摧残人性的制度的迫害!
      
          让我们联合起来,为推翻应试教育制度而奋斗!而抗争!
      
          “我们一生下来就不是孩子”,这句话是余秋雨先生说的。一个仅仅十几岁的
      少年就已经如此精神疲惫心无感触了,在一付面无表情的愁苦脸上,他实在是过早
      地体验了一种心灵的萎顿。这种麻木、这种心无感触以及抑制不住的呐喊,恰恰是
      人的天性、兴趣被剥夺的必然结果。
      
          2003年2 月15日,一个叫韩湘子的16岁中学生在“全球教育网”上发表了一篇
      题为《寂静的绝想》的文章。读毕之后,我心里感觉非常沉重:
      
          发表时间  察看该作者文章  我今年只有16岁  但是我的心有60岁 
      
          美丽的东西是转瞬而逝的,美丽的生命总在夹缝中生存。
      
          ——题记
      
          这天下午,我独自在公园散步,心情孤静而寂寥。
      
          公园里的花儿谢了——冬天来了。我的心也即将枯萎了。花儿谢了是为了明年
      再开,而心枯萎了,还有再萌发的时候吗?
      
          我觉得心情更加凄凉了,不禁想起了一首词: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朝贺铸的《青玉案》
      
          春天,仿佛那么的遥远。虽然现在不是梅雨绵绵,但我的心里,早已下起了雨。
      
          我的心要枯萎了,为什么呢?我对这个世界绝望了。我看穿了这个世界的冷酷
      无情,看穿了它的虚伪。我更害怕,更怕这样痛苦的活下去。
      
          我害怕明亮。我怕那明明的光会照射出我的全部秘密啊!可我又害怕漆黑,那
      浓浓的黑会把我本够压抑的心再次压得薄如一张苍白的纸。是了, 又到了黄昏,天
      暗了下来,月亮出来了,路灯也亮起来了。昏黄的灯在秋天的夜里似睡非睡地笼着
      一圈光,也笼住了我寂寞的心。
      
          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可又是那么陌生,那么虚伪的动物!在一大群滔滔不
      绝的人群里,那一张张张翕不停的嘴里说出的莫名其妙的话,有几句是能跟他们的
      心思对上号的?所以,我对自己同类的恐惧,远比对这明光的剖析和黑夜的压抑来
      得更强烈!然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我敢向别人道出我的真心话吗?
      
          这也许就是我绝望的原因。
      
          我想到了死。
      
          “死”是一种很美的结局,尤其是一个女孩在很美的时候。因为,只有通过一
      瞬间的冰冻——死——才能使得美丽被永恒得留住。
      
          这好比说,在月色皎洁风拂芭蕉的晚上,有一对好友在宽敞干净的小院里铺了
      张竹席,他们饮茶闲聊,聊得十分自在融洽。然后在最浓的兴致上时,一位朋友站
      起告辞,而另一位也不加挽留。我觉得,这样的一对友人真是聪睿明智。因为兴趣
      有浓必有淡,当谈兴已淡再起身告辞,那么清风明月的美好夜晚便无法成为最美丽
      最永恒的记忆。
      
      
      
          而就我来说,若我是田野里的一株花,与其让我熬过一次又一次的枯萎,冰封,
      花开花落,我更愿意在我最美丽的春天中芬芳四溢的悄悄死去。
      
          我无声的哭了。美丽的东西总是转瞬而逝的,美丽的生命总在夹缝中生存。生
      命是最坚强的——像在沙漠里的人,在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总在用尽全力去
      寻找水源,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而生命又是及其脆弱的——很轻易的被自己打败,
      然后自己毁灭。像眼前的我,现在还正在考虑要不要在心还没来得及完全枯萎之前
      让它通过我的死亡永恒地美丽下去。
      
          泪聚集在了脸上。我咬着牙别过脸,耸起肩头顶住脸颊,像使劲逼回那懦弱的
      泪——旁人会笑话我的。可是,猛然看见近在旁边的那蔓延的一大片一大片忧郁的
      即将走向衰老和死亡的灌木,眼泪终于不可止的刷刷下来。于是,我索性尽情的哭。
      
          为什么?既然我已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何又会泪如雨下?我问自己。
      
          其实,我何尝不留恋这世界美好的一面。一株美丽的杨树,一抹如云般的炊烟,
      一片细针一样的雨帘在我心里,都是清新、美丽的,更何况,我心里还有梦!
      
          我不怕死,我只是对于生命消逝前连唯一的一个梦想都没有实现而伤怀。
      
          梦——有的女孩梦想有件洁白飘逸的长裙,带草帽坐在海边,让裙裾飞扬;有
      的女孩梦想背个行囊,旅游,行遍高山草原;有的女孩梦想有高雅迷人的气质,使
      之在尘俗面前超凡脱俗……女孩的梦,都是那么单纯、美丽,丝毫不带功利。那么,
      我的梦呢?
      
          我没有见过海,但是我向往海。我梦想在傍晚或清晨时候于海边赤着脚慢慢得
      走,天是朦胧的,带着湿气的霞光浸着我,也浸着我的心,我的梦。我多么渴望能
      在那被海浪冲刷的如一副光滑而柔软的绸缎上留下一串斜斜的脚印啊!我也多么渴
      望能坐在海滩上,听海浪拍打海面冲击礁石,抚摸沙滩。有本书上说,海的心是最
      坦诚的,他能包容一切。而在我的梦中,海上的天空似乎因为海的坦诚而同样敞开
      心扉,高远辽阔,没有了城市中的狭窄和灰暗,只有蓝色,但那不是忧郁的蓝色,
      不是深沉的蓝色,是宁静,自然,清澈透明的蓝色。我想找到一艘废弃的破木船,
      靠在它的旁边,安静地坐着,数星星,直到我睡去,沉睡在我安静而平和的梦中。
      
          夜深了。四周很静,没有一丝声音。我哭累了。还想死吗?我又问自己,却又
      无力去回答。我已经很累很累了,满心疲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此时,我的心
      中仍旧是空落、酸楚的,毫无阳光的,就如这夜幕笼罩下苍凉的公园。
      
          ……
      
          这是一篇写得非常凄美的好散文,在一个16岁少女本应天真浪漫的心灵中,却
      埋藏着一颗60岁老妪的厌世之情。在一个无人倾诉的凌晨时分,她在网上袒露了她
      的心扉。此刻,她太想去海边了,“海上的天空似乎因为海的坦诚而同样敞开心扉,
      高远辽阔,”还有天上那无数闪烁的星星,她真想躺在海边一个破旧的小木船上,
      仰望着灿烂星空数着星星,一颗、二颗、三颗,一直数到她带着微笑进入梦乡……
      这些都曾是每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梦想啊,这些都应该是孩子们曾经有过的体验,但
      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被剥夺了。他们从小就要被强迫地面对一堆唐诗宋词,尽管他
      们根本就无法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尽管他们根本就不知
      道贝多芬是男是女,但手指依然僵硬地弹着《月光奏鸣曲》。他们一生下来就不是
      孩子,他们像一种产品一样被他人制造。他们就像是为了实现他者的意志而被租借
      的一条生命,没有自我。他们就像是为了完成他者的企图而被雇佣的一个杀手,从
      小学一直杀到大学,没有片刻的喘息。于是他们只能在父母熟睡之后的哪个凌晨,
      偷偷地打开电脑,向那些从不认识的陌生人袒露着他们真正的心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