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选择
      
          有这样一个例子已经被广泛的传播,因为其具有典型性,所以在这本书中我还
      是想把他来作为一个案例,以此来说明,假如一个人缺乏对某种专业的治学兴趣,
      那么即使他进入了最高学府也书枉然的。因为这不仅是对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同
      时也是对一个人生命的浪费。
      
          2002年的新学期这一天,清华大学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新生。之所以说不寻
      常,   
      
          是因为这位新生是两年前另外一个著名大学——北京大学的退学生。他叫肖喆。
      他之所以退学,并不是因为他成绩不好,也不是他对北大失去信心,而是由于他母
      亲在两年前的一次错误、一次对他选择肆意篡改的结果。1999年8 月,肖喆以总分
      659 分的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在报考专业一栏中,肖喆填的是生命科学。因为
      肖喆从初中时就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使他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
      正是北大教授潘文石。在一次肖喆参加的全国青少年生命科学夏令营中,他遇见了
      潘教授并得到了潘教授送给他的一本书。在这本名为《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
      》一书的扉页上,潘教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哪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停
      止了呼吸,就意味着地球又有一段灿烂而不可再现的历史悄然消逝去。我们的子孙
      也就是失去了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来阻止这种情况的
      发生。”
      
          就是这样一段充满了对一种生命消亡之忧患的文字,激起了肖喆对生命科学的
      强烈兴趣。于是当他在填写高考自愿的时候,他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大生命科学
      系。然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接到北大入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傻了! 录取他的不是北
      大生命科学系,而是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此时,他才知道,原来是他的母亲在没
      有征求他意见的情况下擅自篡改的。顿然,肖喆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他不干,他
      扔了通知书,一再表态第二年要接着考。一直到临近开学的前几天,肖喆一直坚持
      己见。面对此,整个家族都慌了手脚,最后肖喆的母亲甚至哭着求他去北大报到。
      肖喆的心还是软了,他带着一种无可言说的遗憾,来到了北大。 
      
          然而,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求学的过程却成了肖喆从未有过的痛苦经历,他
      的学习成绩曾一度出现不及格。尽管很要强的肖喆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已经大有
      起色,但他始终认为,要学就要到中国最好的地方去学。既然北大的无线电电子学
      系不如清华强,那么就干脆就退学吧。可以想象,他的这个决定对他的父母又将会
      产生什么样的震动。但这次肖喆没有任何妥协,他主意已定绝不再失去任何一次人
      生的选择。一年后,肖喆以湖南省有史以来高考的最高分——703 分,摘取了2002
      湖南省高考状元,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清华大学。而就在肖喆重新确定人生的这次
      高考中,其作文的题目恰好是《心灵的选择》。
      
          在上面这个真实的故事中,由于肖喆之母对她儿子自我选择的一次剥夺,因而
      导致了肖喆在历经三年之后的又一次选择。而且,肖喆最终还是没有回到他最初的
      兴趣点上——  生命科学。或许是他依然成全了她母亲的一种愿望,抑或是在历经
      了三年的生命疲惫之后,他选择了放弃?但我认为很有可能因为这次变故,中国今
      后少了一个一流的生命科学家,而多了一个三流的电子工程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一项伟大的成果不是以一个人的兴趣为出发点的。没有兴趣的人只能为了生存
      而复制这个世界,而唯有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一个人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在其教育学专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曾经这样写
      到: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
      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
      
          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的斯宾塞  ,他一生都在倡
      导一种快乐的教育方法。他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而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
      诱导和发现过程。据悉美国人受斯宾塞的影响很大,一位叫艾利奥特的美国哈佛大
      学校长曾经是这样评价斯宾塞的:“很少有人像斯宾塞一样,在各个国家、各个阶
      层的人民中有那样大的吸引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
      国,他的思想统治着美国大学达三十年之久。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 
      
          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主张的是一种挖掘人类无限潜能的方法,而
      不是人为的去制造一个人。所以,在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中,分数从来就不是最
      主要的,他们更注重的是对一个人心智的培养。斯宾塞说:“我建议所有的父母,
      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尽管它是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应该更多地去
      关心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同样宝贵的好奇心。
      不要用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好坏,也不要以此为荣辱。”
      
          留住孩子的兴趣而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这是斯宾塞对教育的一种忠告。但这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梦乞。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所关注的就是分数,
      因为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分数高低来论成败的。所以兴趣,这算什么东西?于是,
      被剥夺了兴趣的人就像皮影戏中的一个木偶,在一个他者的操作下翩翩起舞,而在
      舞台的后面,却同时坐着三个操纵者——  应大爷( 应试教育) 、老大娘( 老师) 、
      还有家长们。就是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中,人从小就被抽掉了生命的气韵,并跟随
      着一辆已经被撞瘪的东方列车,驶向“远方除了遥远而一无所有”的极乐世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