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的价值
      
          我不知道这种逻辑是谁发明的,在一种法律的公平效用中,居然还能分出强者
      和弱者。这种逻辑无疑于告诉我们:一个小孩可以去偷一个女人的东西,因为小孩
      是弱者,而那位女士也可以随便去抢一个男人的东西,因为女人是弱者,而一个八
      十岁的老头更能随心所欲地想干嘛干嘛,因为一个八十岁的老头肯定是弱者啊! 于
      是,警察们就把所有的注意力盯住了那些“强者”,而那些弱者们则继续大摇大摆
      的在革命的道路上为所欲为。就算有时候一不小心命会被革掉,但依然昂首挺胸我
      行我素。这或许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学说吧: 劫强    济弱!
      
          我有时候在想,中国的素质教育为什么总是搞不好,就是因为我们老有这样一
      帮人,整天吃饱了撑的凑到一起就开始胡说八道。
      
          当然,也有人实在看不下去的,于是沈阳、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了一项真正体现
      法律公正原则的交通法规,俗称“撞死白撞”。在这个法规里,任何自行车及行人
      如果由于自身违章而造成人身伤残甚至死亡的,后果一律自负。而无违章行为的机
      动车对此一概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应该是一项公正的法律,它一方面真正体现
      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视交通法规为儿戏的人的一种威
      慑。据悉,这项法规出台以后,当地的恶性交通事故明显降少,起到了立竿见影的
      效果。但是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包括北京,依然如故。那些被保护的“弱者”们依
      然无法无天,马路上你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缺德”的现象,逆行、抢道、闯红灯…
      …  假如有一个路口红绿灯出了故障,那么在一片拥挤不堪鬼哭狼嚎的车流、人流
      中,谁都在争先恐后中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当代中国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
      :我们的文明究竟丢失在哪儿? 
      
          我曾经在北京的和平里附近,与一位在马路中间骑车的中学生有过这样一次对
      话:
      
          “你这样在马路中间骑车多危险?”
      
          “危险什么?”
      
          “你看两边都是来来往往的车,你不怕被撞到?”
      
          “嘿,谁敢撞?”
      
          “别忘了,你这样骑车是违章的。”
      
          “违什么章?谁说我违章了?”
      
          “你骑的是汽车道,难道你不是违章?”
      
          “违章又怎么了,又没人管。”
      
          “你不怕你父母担心你,这么骑。”
      
          “担什么心,你看现在谁不是这么骑的?”
      
          “你们老师跟你们说过吗?要遵守交通规则。”
      
          “他还说呢,他自己还不是这么骑的。”
      
          “那你父母也没跟你说过,骑车要小心?”
      
          “说是说过,但他们也不是就这样骑的么。”
      
          “难道你一点都不认为这样违章是不对的?”
      
          “什么对不对的,不都是这样的,难道你没看见?”
      
          ……
      
      
      
          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在这位中学生的反问中结束的。而且最终是以我无言以对为
      告终的。好象已经有很多次了,经常是在明明是对方的缪误中我却败下阵来。就像
      在本书中我一直在艰难地解读着一道又一道中国的功课以及中国的逻辑。在这里,
      我们又碰到了一道中国的功课:一个中学生之所以能够在一种目无法规的状态中逍
      遥自在,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他这种违章行为是可耻的;是因为他的父母他的老师以
      及他眼中的所有人“不都是这样的,难道你没看见?”;是因为他被视为弱者而弱
      者是理应得到保护的;是因为我们的警察先生不管所以这就是意味着法律对这种行
      为的助纣为虐;于是,一种广泛而普遍的“缺德”行为就是在这样一个合理合法的
      氛围中光芒诞生。而且是显得那么的理直气壮、有一种非凡的“天降大任于我”之
      凛然态势。面对如此逻辑,我们除了瞠目结舌之外还能干什么?
      
          2003年1 月18  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附近,我亲眼目睹了两位老外在十五
      分钟之内无法穿越马路的“人间喜剧”。当时,只见两位老外站在马路边,红灯时
      他们自然等待,此刻尽管他们身边的国人个个“见红”不惧依然横穿路口;然而好
      不容易等来了绿灯,只见那老外刚想迈步却被依然横贯东西的车流、自行车流、人
      流栏住;于是他们只能期待着绿灯的再一次出现。就这样持续了大约十五分钟,期
      间,我看见老外的肩膀随着他们穿越绿灯的企图一次次的失败而耸了无数次。当时,
      人人都在争先恐后地争分夺秒,没有人注目于路边的两位尴尬的站立者。此刻,突
      然有一句话在我耳边嘹亮响起:“绝对遵循德性而行,不是别的,只是依照我们固
      有的本性的法则而行。” 
      
          这是早在三百多年前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的。
      
          我相信那两为老外一定是在遵守斯宾诺莎的诺言,遵守人本身应该固有的一种
      “德性”。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的“德性”又在哪儿呢?
      
          1945年8 月30日下午3 点左右,盟军总司令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嘴里衔着烟斗
      从“巴丹号”走下飞机来到日本的时候,他曾经十分傲慢和鄙视地说,与美国人相
      比,日本人只是一个12岁的小孩。这句话当时深深刺痛了大和民族。然而,日本人
      并没有像我们这样,以一种激烈的民族之尊感去与美国人较劲,而是在一种沉默中,
      默默地完成着一个民族高贵的梦想。几十年以后,当一个二战时期战败国的东方小
      国,以一位世界第二尊贵者的身份傲视群雄的时候,日本人终于以自己辉煌的成就,
      可以在麦克阿瑟将军的墓碑上这样写道:与日本人相比,美国人只不过比我们多了
      一个备用轮胎 ! 
      
          “战争结束时,日本列岛几乎化为一片废墟,剩下的唯一财富大概就是在日后
      缔造了一代繁荣的日本人了”。这是一位中国的学者说的。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全部被火烧毁,那么我
      根本就无所谓,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全世界的大银行都会排着队来给我送钱。”这是
      可口可乐公司一位总裁说过的话。
      
          由此,我们应该体会到什么呢?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贫穷甚至灾难
      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代优秀的人以及具有“品牌”的人。可口可乐是
      一种优秀产品的“品牌”,有了这样的“品牌”就意味着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同样,
      一个人、一个民族抑或是一个国家,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品牌”,那么任何奇迹都
      可以被创造。我认为,在人的“品牌”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德性”。因为
      假如一个人没有“德性”,那么一切东西都将有可能在自己“缺德”的行为中被毁
      灭。就像那两位被撞到天上的死亡者;就像名噪一时的蓝田集团;就像往日的中国
      温州。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