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申报》:一篇“评议”招大祸
      
          时节虽属初秋,但上海天气依然很热。秦墨晒擦了擦额上的汗,在庐山上那么
      清凉,他从庐山匆匆赶到汉口,又从汉口匆匆赶到上海,连衣服也没空换。他要赶
      快把蒋介石提出的条件告诉史总裁,“唉,害得我跑了那么多路,也不知史总裁能
      不能接受老蒋的条件,要是……那我可白跑了。”
      
          他是《申报》驻南京的办事处主任,负责《申报》在南京的发行工作,可近一
      个月他都无事可干,因为《申报》被政府下令禁邮了。他早就劝过史总裁,不要太
      激进,得罪了蒋介石可不是闹着玩的,可史总裁不听,硬是坚持“言论自由,为民
      喉舌”,结果呢……
      
          前天史总裁打电话给他,要他想办法,这样下去,《申报》不是要关门了吗?
      看样子,史总裁也着急了。他有什么办法呢?禁令是蒋介石下的,“解铃还须系铃
      人”,除了蒋介石,找谁都没用。可蒋介石一定正恨着《申报》,会买账吗?对,
      应该先找陈立夫。陈立夫和他是好友,在政府里的势力不小,有他出面,蒋介石不
      会不给面子。谁知陈立夫也不愿插手此事,不过写了一封介绍信,要他交给蒋介石。
      
          蒋介石住在庐山行营,他坐车到了庐山脚下,下了车,爬了很长一段山路才来
      到行营前,累得腰酸腿疼,汗如雨下。他把介绍信交给门卫,门卫看过之后,进去
      禀告。不一会儿,卫士出来把他领了进去。他随卫士走到一片草坪边,只见蒋介石
      穿着黑色汗衫,头上扣着遮阳帽,正准备上滑杆。他走到跟前,鞠了个躬:“委员
      长好。”蒋介石哼了一声算作回答。
      
          他双手呈上陈立夫的信:“委员长,这是立夫先生的信。”
      
          蒋介石接过,草草一看,拖着长腔说:“我现在就要下山了,你到汉口找我吧。”
      说完,把信一扬,他赶紧双手接过。望着蒋介石渐渐远去的背影,他觉得十分尴尬。
      
          他匆忙下山,搭乘轮船赶到汉口,想了想决定先找杨永泰,让他帮个忙。
      
          杨永泰是他的老朋友,现在任蒋介石的南昌行营秘书长,蒋介石的各种公文、
      信件都要经过他的手,各军政大员都要让他三分,可谓权势熏天。
      
          杨永泰一见到他就说:“秦兄,你来汉口找我,一定是为了《申报》禁邮的事
      吧?”
      
          他奉承杨永泰:“畅卿,什么事能瞒得过你的慧眼?”畅卿是杨永泰的字。
      
          杨永泰似乎也感到为难:“秦兄,这件事棘手得很,我也没有把握。”
      
          停了一下,又说:“你稍等会,我拿件东西,你看了就会明白。”
      
          杨永泰拿出一叠文件,他打开来,第一份是朱家骅写给蒋介石的信,八大张,
      里面都贴有《申报》的剪报,第二份是上海市教育局长潘公展的报告,指控《申报
      》危害党国。朱家骅信上有红铅笔写的几个字:“申报禁止邮递。”
      
          他这才明白,《申报》禁邮是朱家骅搞的鬼。朱家骅的底细他知道,他当过北
      大教授,因为和陈立夫、陈果夫是同乡,又善于拍马钻营,受到了赏识,他任南京
      中央大学校长期间,学校经费积欠达半年,师生都非常不满,他急于脱身,谋得教
      育部部长之后,便引教育部次长段锡明自代。谁知段锡明一到校就出了大事,中央
      大学学生本来就对让不懂教育的段锡明任校长极端不满,段锡明在开会时又训斥学
      生,甚至殴打学生,学生奋激之下,群起攻之,把段锡明痛打一顿,坐的汽车玻璃
      也给打碎了。当日中央大学就被强迫解散了,还捕去六十多名学生。《申报》记者
      钱芝生写了一篇报道,评议这次大学潮,将朱家骅的老底也揭出来了。朱家骅以
      “煽动学潮”的罪名拘捕了钱芝生,看样子还不解恨,还要搞垮《申报》……
      
          杨永泰说道:“秦兄,你我是知交,我就直言相告,要想解除《申报》禁邮令,
      必须史先生作出让步。委员长最不愿意别人说他压制民主,独裁专制,可也不喜欢
      别人和他对着干,就比如委员长一贯的主张是‘攘外必先安内’,可《申报》上却
      大登批评剿匪的文章。史量才先生也太强顶,故意发表这种言论,以为是民众呼声,
      其实……”
      
          他忙说:“是的,史先生脾气确实有点倔强,我也劝过他,这次禁邮,他很着
      急,我想,经过这件事,他一定会得到教训的。”
      
      
      
          杨永泰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头仰到沙发背上,半闭着眼,慢慢地吐出烟圈,
      又抬起头,接着说:“只要史先生识大体,与政府保持一致,委员长欢喜还来不及
      呢。不过,要是史先生不改变他的作风,禁邮还是小事,只怕……只怕……”
      
          杨永泰没说下去,但他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地打了个冷颤。他知道,在
      中国吃新闻这碗饭容易也不容易,比如当年有名的《京报》老板邵飘萍因为攻击军
      阀,痛骂张作霖,结果被张作霖逮捕枪杀了,再比如当年在教育界声名狼藉的大才
      子林白水,放着财政部司长不当,偏要办报,主持什么正义,结果呢,被张宗昌枪
      杀了。要是史总裁真的一意孤行,恐怕……他想到这儿不禁又打个冷颤。
      
          杨永泰似乎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变化,站起来,走到他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老兄,你我至交,我一定会尽力的,你放心。”停顿了一下又说:
      
          “这件事涉及到朱骡先,我就……
      
          他明白杨永泰的意思。政学系与CC  系之争他也有所耳闻。CC  系山陈氏兄弟
      把持,省、部大权多由他们的人把持,“蒋家天下陈家党”,可见这一派的势力。
      而杨永泰得意之后,想法子把政学系的人安插到各省大员的位子上,引起陈氏兄弟
      的嫉恨。朱家骅是CC  系的人,这件事如果杨永泰直接插手,会大大得罪陈家兄弟。
      
          “畅卿,这件事我也想到了。我在南京就请立夫写了一封信带给朱家骅。”说
      着,就把信取了出来,交给杨永泰。
      
          杨永泰接过去看了看,面露喜色:“秦兄,这下事情就好办多杨永泰让他稍等,
      先去见了蒋介石。不久,杨永泰出来把他领了进去。
      
          蒋介石似乎很生气,对他发了一通脾气,他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还好,最后
      蒋介石同意恢复《申报》的邮递,不过有条件:一是要撤掉总编陈彬和,由政府指
      定的张蕴和代替,二是将陶行知、黄炎培开除出《申报》馆,三是由中央宣传部派
      员指导《申报》的编辑和发行。
      
          他深知史总裁的脾气,这几个条件史总裁不会接受。陈彬和是《申报》馆中最
      有才华的人,史总裁最为赏识;黄炎培是史总裁最要好的朋友:史总裁一直认为报
      纸是民众喉舌,如果一切事务皆听政府指挥,不是变成政府的工具了吗?
      
          他不敢擅作主张,他将条件拟成电文,先让蒋介石过了目,才发给史总裁。
      
          出乎他的意料,史总裁回电语气虽仍很强硬,似乎不愿表示服输,但对前两个
      条件实际上都接受了。电文上说,陈彬和是自愿去职,不是撤换,由张蕴和接替也
      可以,黄炎培本来就不负责报馆的任何实际工作,陶行知的文章可以停载。但第三
      个条件,史总裁决不接受。而蒋介石咬定三个条件,看得出,他是想控制《申报》。
      
          他不得不亲自到上海,当面劝劝史总裁。
      
          当他走进报馆的总裁室时,看见史总裁正坐在办公桌旁,不过背对着门,似乎
      正往窗外看着什。么。他叫了一声:“史先生!”史总裁转过身来,他发现史总裁
      又老了不少,花白的头发半覆盖的额头上皱纹更深了,本来很胖的方脸瘦了不少,
      所以腮上的皮肤显得有点松弛,穿着深青色西服,领带结得很端正,光从衣着就可
      看出总裁办事是一丝不苟的。
      
          “墨晒,坐,坐。”史总裁招呼他。他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史总裁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放在桌面上,一定是他发来的电报。
      
          “蒋介石欺人太甚!”史总裁的声音有点嘶哑。
      
          他忙说:“史先生,报纸已有一个月运不出去,这样下去恐怕……我看不如暂
      时答应条件。”
      
          史总裁似乎也无可奈何,“换总编,撤换人员,都可以考虑。但由中央宣传部
      指导编辑和发行,绝对不行。《申报》没拿过政府一文钱,为什么要听他指挥?”
      
          他也觉得史总裁说得有理;不过……“史先生,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
      
          史总裁猛地站了起来,“就是停办,也不能听他指挥。这一套别想吓住我,我
      史量才见多了!”
      
          他想起了杨永泰的警告,老蒋的阴毒他也有所耳闻,近来许多公开反对蒋介石
      的人都不明不白地死去,就连杨杏佛这么有影响的人物去年也被暗杀了,凶手至今
      不明,据他推测,一定是老蒋派人干的,因为杨杏佛与老蒋对着干……如果史总裁
      不服输,老蒋会不会……他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史先生,我们可不能踉老蒋对着千啊,他可是有十万甲兵啊。”
      
          史总裁拍了一下桌子,瞪大了眼:“呸!他有十万甲兵,我有百万读者!”
      
          他暗暗地摇了摇头,轻轻地叹口气。看样子,史总裁是无法说服了。他站起来,
      向史总裁告辞:“史先生,我回去了。”
      
          秦墨晒走后,史量才又坐回椅子上,向着窗外静静地看着,报馆西面的马路上
      停着一辆车,车的不远处有几个人走动着,其中有两个人不时地抬头往申报馆望。
      
          《申报》、《申报》,如今在上海谁不知《申报》?就是全国各大城市,《申
      报》的影响也非同一般,这不能不归功于他的办报宗旨。“言论自由,不偏不倚,
      为民喉舌”,如今哪家报纸还能坚持?他就是要坚持。与众不同,才能受到注意,
      《申报》的发行量如此之大,不正说明了他的报纸深得人心吗?如今又买下了《时
      事新报》及《新闻报》的部分股份,在上海报界谁能与他相比?有的报纸上称颂他
      为上海“报业大王”,他看了觉得很高兴,成为“报业大王”可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啊!
      
          说实在的,虽然他主张“不偏不倚”,实际上他内心里有点偏向共产党。
      
          共产党也没给他什么好处,但他对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很赞赏,特别是“停止内
      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他认为非常正确。他对日本人本来没有什么恶感,甚至
      “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侵入东三省,建立什么满洲国,他虽然也让报纸登了许多
      慷慨激昂的报道,但他认为那只是政府间的争斗,他登消息不过是顺应舆论,好发
      行多赚钱。直到记者钱芝生亲身到东北采访写了许多报道,还拍摄了许多日本军队
      残忍地屠杀中国老百姓的照片,他看了才深受震动:
      
          这简直是野兽的行径!要是让日本人占领了中国,那……从那以后,他的《申
      报》就以积极的态度投入了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他对蒋介石的做法大为不满。蒋
      介石对日本人一步步妥协退让,眼看着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往华北推进,却忙着清党,
      又喊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对共产党员大肆杀戮,这样的时候还忙着“剿匪”,
      哪里有什么“匪”?那些可都是好好的者百姓啊。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报纸还大唱
      赞歌,他就看不惯。陈彬和拿一篇名为《剿匪时评》的文章向他请示,问能不能发,
      他看了之后觉得深得我心,发!怎么不发?那期《申报》一出就被抢买一空。看来
      人们就爱看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以后要多写、多登。
      
          他赞赏共产党还因为共产党员的人品。他见过几个共产党的高级军官,他们都
      衣着朴素,待人诚恳,谈的问题都很切实,不像国民党政府里的那些人,吸食着民
      脂民膏,却摆着官架子,不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尽搞些糊弄人的名堂。比如那个
      朱家骅,竟连学校经费也贪污,结果引起一场学潮,一个好端端的学校也给解散了。
      当时记者钱芝生写了一篇报道,陈彬和怕得罪朱家骅,不敢给登,他一瞪眼:“发!
      有问题找我史量才!”朱家骅果然来找麻烦,抓去了钱芝生,到现在还没放出来。
      哼,国民党政府里竟然有这样的败类!哪比得上共产党的干部?前不久他还送了一
      笔钱给还留在上海的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就算是一点心意吧。
      
          当然,他也知道现在是国民党的天下,蒋介石掌权,得罪了蒋介石一伙人,一
      定有麻烦。所以他也一直注意不直接抨击政府。他告诉那些记者,报道要写得客观
      点,不要加评论。本来把蒋介石一伙干的事写出来,再笨的人也能看出好坏来。上
      次他太气愤了,让陈彬和把《剿匪时评》登上了,过后他也觉得有点不妥,如此明
      白地批判蒋介石的政策,会不会惹来麻烦?果然不久就出现了这件事。《申报》禁
      邮,别的不说,利润大减,却还有那么多人要领工资,这样下去,不是要破产吗?
      所以前天秦墨晒打电报来,他看了非常生气,但还是答应了前两个条件,至于第三
      个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申报》一旦被政府控制,没有了言论自由,成为政府的工
      具,必然会大夫人心,订阅的人一定大为减少,这和禁邮有什么分别?他拒绝政府
      监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知道《申报》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蒋介石,蒋介石心狠手辣,他有所了解,
      凡对老蒋不利、与老蒋作对的人多无好结果。就如杨杏佛的死,他就怀疑是老蒋指
      使人干的,杨杏佛和他是老朋友,杨杏佛的为人他了解,不会得罪别的什么人,只
      是批评蒋介石的政策,得罪了蒋介石,所以……他也想到了自己,蒋介石也有可能
      派人除掉他,他不能不防。他用高价雇佣了四个武艺高强的保镖,在自己的小汽车
      上安装了钢甲。蒋介石的人还没有胆子在租界公开杀人,所以他一般情况下不离开
      租界,偶尔出去也非常隐秘,一般只有司机黄锦才和保镖知道。
      
          他准备最近几天去杭州的山庄住一段时间,那儿的环境很好,对身体有益。唉,
      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却有那么多事要做。无论如何,得轻松一下了。他要去
      杭州山庄的事只告诉了黄锦才和保镖,连秋水也没告诉呢。
      
          他打算带秋水一块去,得告诉她,让她准备一下。
      
          他转过身来,将那张电报放回桌里,站起来,喊了一声:“大壮!”一直在门
      外站着的保缥何大壮应声进来,他吩咐大壮:“准备一下,回家!”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