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崩溃论”或“中国经济减速论”
      
          1 、“中国经济崩溃论”
      
          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撰文认为,目前中国以高投入、低产
      出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发展模式
      正在逐渐步入死胡同。同时,中国面临着很多阻碍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国企改
      革困难、环境污染、金融体制僵化等。中国保持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
      终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2001年7 月底,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在美国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将
      “中国经济崩溃论”推到顶点。章家敦声称,中国经济繁荣是虚假的,在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WTO) 的强劲冲击下,中国的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坚持5 年。
      
          章家敦主要从中国的银行体系坏账问题和中国经济越来越依赖政府投资角度来
      唱衰中国的。
      
          首先,他认为,国有银行目前还能继续支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老百姓省吃俭
      用,把积蓄都存进了银行。从1999年开始,政府对这四家国有银行进行资本重组,
      冲销了一万多亿元的坏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国银行将参与人民币的储蓄
      业务并支付更高的利息。当中国的老百姓意识到没有必要把钱存进国有银行的时候,
      国有银行倒闭将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其次,关于政府投资问题。2002年,章家敦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亚
      洲的阿根廷?》一文,指出中国的真正问题不在于数字被修改,而在于政府为保持
      经济增长使用的财政刺激手段,用以“换取低质量增长”。如今,中央政府的投资
      占到投资总额的2 /3 以上,而这种支出目前的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
      度快3 倍多。更糟糕的是,旨在刺激经济的政府投资没有产生激发消费需求的预期
      效果。中国再次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中国激增的年赤字额已经超过了占国内生产
      总值3%这个国际公认的安全极限。除非中国能改善这种状况,否则它有可能成为亚
      洲的阿根廷。和这个南美国家一样,中国也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繁荣兴旺走向
      经济崩溃。
      
          此外,章家敦还断言,中国一旦加入WTO ,关税将大幅度降低,贸易逆差成为
      必然,经济下滑近在眼前。除此之外,政府无力支付的退休金和银行系统的坏账总
      额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7%;还有那些在中国大地漫游的失业大军,他们是目
      前中国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在任何时刻计算,中国的失业与隐性失业人口都超过法、
      德、英三国的人口总和。这些失业者什么时候会发出怒吼?
      
          章家敦最后总结说:对中国来说世贸组织就是星星之火,“中国经济开始崩溃,
      时间会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之前。”
      
          2002年1 月,《中国经济季刊》的创办人和主编乔·斯塔德韦尔出版了《中国
      梦:寻找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开发的大市场》一书。他写道:中国经济就像一座建
      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很不牢固。中国经济注定要崩溃,几乎所有在中国投资的跨国
      公司都上当受骗了。向中国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的西方企业老总们只不过是在体验
      “他们的中国幻想”。
      
          2 、“中国经济增长虚假论”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性衰退”冲击下,亚洲
      其他国家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或陷入负增长的困境,惟独中国经济仍高
      速增长。在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赖度达到45% 的情况下,这怎么可能呢?西方一
      些学者和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质疑,而质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统计
      的准确性问题。
      
          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称,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
      部科幻小说,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2002年3 月,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教授梭罗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质疑是:“谁能告诉我,如果体制健全的香
      港经济增长率为零,那么中国7.3%的高经济增长率如何能办到?”“谁又能解释,
      中国如何在一年内将通货膨胀率由10% 降到零,并在此期间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
      按照他的看法,过去5 年实际上中国经济陷于呆滞状态。自1986—1996年的10年内,
      中国每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 以上,但到了1997年却在一年内奇迹般消失,只有经
      济萎缩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梭罗教授的结论是,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
      
          2002年年初,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如美国《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英国
      《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开始大量刊载关于中国统计存在水分的报道,并据
      此质疑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率的真实性。这些媒体的报道主要引用美国匹兹堡大学
      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罗斯基2000年发表的《中国GDP 统计发生了什么?》
      一文中的观点,认为1997年至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正负2.2%之间,远远低于中
      国政府公布的数字。
      
          罗斯基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多年来潜心于中国经济和历史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他为世界银行撰写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是世界银行第
      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研究的报告。他著有多部有关中国研究的专著,并曾担任世界比
      较经济学会主席等重要学术职务。
      
          罗斯基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质疑中国GDP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第一、产出与能源消耗的矛盾。按照常理,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应该
      具有一致性。但根据中国的统计年鉴数字表明,1997年—2000年实际的GDP 增长24.7%,
      但同期的能源消耗却下降12.8% ,在3 年里单位能耗降低30% 是难以置信的,尽管
      计算机制造业和其他低单位能耗产业迅速发展。能源效率的迅速提高并不是中国经
      济的一个特征,例如,1997年—1998年,生产热电、焦炭和成品油的能源转换效率
      均下降,“能源转换的总体效率”并不好于1983年—1984年的水平。
      
          另外,根据国际比较发现,在每一个其他的国家里,包括中国自己10年前的情
      况,当时的GDP 增长都伴随着能源消费增加,更多的就业,消费价格上涨。
      
          由此看来,中国高估了经济增长率。
      
          第二、1997年—1998年的统计数据充满矛盾。在1998年,中国遭受了列入中国
      20世纪前十大自然灾害的特大洪灾,但统计数据却表明,除了一个省份外,其他省
      份的农业产量都增加了,这怎么可能呢?另外,在94种主要产品中仅有14  种产品
      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53种产品遭受严重的产量下降,但中国工业生产竟然增
      长10.75%?虽然钢铁和水泥产出增长不超过5%,但投资却增长 13.9%?这些充满矛
      盾的数据无法不使人感到困惑。
      
          按照罗斯基教授的估计,在并不改变GDP 构成的情况下,1997年—1998年,需
      求和消费的实际增长率最多为2.2%。由于能源消耗减少,很多工业部门产出下降,
      大量的失业,普遍过剩的生产能力,库存增加及特大洪灾的影响,因此, 1997 年
      —1998年GDP 增长2.2%,是一个远比7.8%的官方数字更为合理的推算。而且,2.2%
      是一个上限,实际上可能更低,甚至有可能为负数。
      
          第三、中国称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的国内消费数据也存在问
      题。罗斯基将中国统计的全国商品零售额增长数据同城乡家庭人均支出变化的调查
      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意外地发现,全国商品零售额增长快于家庭人均支出增长,
      并且其差距要远超出人口每年增长1%所带来的影响。
      
          更难理解的是,农村地区的商品零售额增长快于家庭收入,这意味着平均消费
      倾向提高,也就是说,家庭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但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1998
      年城乡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却是下降的。
      
          第四,从航空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较中,也能说明中国高估了经济增
      长。航空旅行是高收入者喜爱的方式,如果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中国收入不公的
      情况下,中国高收入者的增长肯定会高于一般人的收入增长,这些高收入者的航空
      旅行费用支出将使航空业的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以1998
      年航空业的收入为例,这一年,激烈的价格战使机票竞相杀价,航空公司对国内航
      线的乘客要提供30% —40% 的优惠。按常理,由于乘客收入增加和票价下跌,航空
      运输收入的增长应该快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应该快于总消费的增长。然而, 1997
      年—1998年的情况是,乘客里程:国内航线仅增长2.2%,全部航线增长3.4%。而在
      这两年里,中国经济分别增长了8.8%和7.8%。
      
          罗斯基教授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官方的增长数据明显与事实不符,中国GDP 的
      统计数据出现了严重的上偏误差。
      
          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
      “被虚浮的数字淹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名声是建立在纯属
      虚假的基础上的。”接着,法国的大证券商里昂证券公司也发表报告称,中国的债
      务余额实际上是GDP 的1.4 倍,为中国政府公布数据的6 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
      控制,最后可能在中国掀起金融危机。该公司甚至声称:“不值得浪费纸张去写那
      些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的数字,因为中国各级政府都虚报经济数据,
      使官方统计数字言过其实。”
      
          对于罗斯基的结论,我国的一些学者指出,罗斯基的研究方法与论据都存在问
      题,他的几个重要前提假设都是不正确的,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中国统计局长
      邱晓华认为,中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的,他说,世界银行曾对中国的统计方法进行
      了全面的考察,并专门撰写了报告认为中国的统计数据在目前的技术环境和体制下
      基本可靠,故此,世界银行采用中国提供的原版数据而不再进行调整。邱晓华指出,
      “罗斯基因学术上不够严谨,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至于有人别有用心地引用他的文
      章,就已经超出了学术问题的范围。”
      
          3 、“中国经济减速论”
      
          这一观点主要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慢,从而怀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
      可持续性问题。
      
          2002年,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中国经济将遇到麻烦吗?》评论文章说,
      中国新发表的经济数字表明,它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令人瞩目的7.3%。
      但是,这一美好的数字背后隐藏着问题,即中国的经济在过去的9 个月中一直是在
      走下坡路的。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官方数字称去年(2001 年) 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 
      7.3%,比2000年8%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高于1999年7.1%的增长率。但分析人士认
      为,官方的这一数字夸大了几个百分点。因为“中国经济仍然是一种‘未完成的’
      转轨经济,它具有无数夹层和陷阱。”
      
          4 、阻碍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问题分析
      
          (1) 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
      
          这是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问题,迄今为止,中国银行系统的庞大不良
      债权还没有对中国金融系统和经济造成威胁,部分原因是大量的居民储蓄持续流向
      了银行,支撑了银行系统正常经营。然而,在加入WTO 之后,一旦中国允许外国银
      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并采取更加灵活的外汇管理体制,如实行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那么中国居民有可能将存款转向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系统的真正冲击波
      还没有来临,一旦中国放开金融管理体制,中国金融系统将遭受严峻考验。
      
          (2)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投资。
      
          2002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超过了500 亿美元,如果一旦外国直接投资减
      少,中国为了弥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政府支出,尽管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正在敦促中国克服对赤字扩张政策的依赖性。
      
          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9.9%,达到2.3562万亿元(1美
      元兑人民币8.28元) ,为1997年以来的最大季度增长。根据2003年4 月19日,《华
      尔街日报》发表的报道分析说,2003年第一季度的高增长主要受到出口制造和国有
      投资大幅度上升的推动,国有投资增长贡献最大。中国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向经济注
      入了相当于数百亿美元的资金。今年,中国政府计划发行770 亿美元的国债,为基
      础设施和工程项目融资,这个数字略高于去年发行的金额。这些项目旨在为众多的
      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刺激中国消费者的开支。第一季度中国的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了30% ,约是去年全年增长率的两倍,而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由政府支出
      所驱动的。
      
          (3) 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外资
      
          在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中,庞大的外资流入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但中国大量引进外资并不一定是好事,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黄亚生正在研究
      导致中国大量引入外资的原因。黄先生得出令人惊诧的结论之一是:外国对中国投
      资有时是不合适的,它们往往以中国国内企业的损失为代价,这也是中国试图支持
      国内经济领域中效率最低部门的直接结果,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外国投资实际有助于
      巩固一种对国内公司不利的体制。
      
          此外,外资的积极引进导致了如下一种经济的“温布尔登化”现象:虽然提供
      了场地,但是积极利用的却都是外国人。据统计,中国的出口额2000年为2500亿美
      元,其中外资企业出口额占50% ;在当年的税收中,来自外资的税收占近20% 。可
      以说中国已经形成了“外资依赖症”。
      
          一旦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下降,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4) 企业竞争力较低
      
          国有企业占用中国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资源,但经营效率却长期低下。根据经
      济合作组织的一份报告称,自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部门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1 
      /3 的企业亏损。尽管1999年至2001年情况出现明显改观,但许多行业的财务状况
      依然不尽如人意。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 公布的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和
      地区国际竞争力排行榜来看,在中国国际竞争力因素中,中国企业效益竞争力较低,
      从1998年以来排名连续5 年呈下降趋势。
      
          (5) 警惕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出现泡沫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股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上海和深圳的股票指数在90年代
      后期攀升了300%—500%,如此膨胀速度不禁使人要问“中国准备重复日本的‘奇迹
      ’,然后陷入同样的不幸的危机吗?”
      
          2001年,中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高达60倍,与日本股票泡沫期间的市盈率很相
      似,从而在中国引发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大讨论,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吴敬链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很大的泡沫。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房价虚高,由于实际购买力没有随房价而增长,
      预计很快就将形成明显的消费断层。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收入价格比在世界上处于畸
      高的水平。在日本东京,居民的年收入与房价比大概是1 ∶4.8 ,而目前在中国大
      部分城市却高达1 ∶8 到1 ∶15。
      
          当初,日本经济的崩溃就是从房地产泡沫和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开始的。中国
      现在正处于股票市场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期间。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经
      济增长将降低。
      
          (6) 解决高失业率等问题迫在眉睫
      
          中国城市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劳动保障部劳动科
      学研究所根据对国内学者和官员的问卷调查,认为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达到7%,近
      两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官员的估计较低( 接近6%) ,学者的估计较高( 高于8%)
      ;而中国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估计2001年的真实失业率会突破9%;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根据抽样调查并综合有关数据推算,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真实失业率在
      10% 以上,其中1997年和1998年的真实失业率达13% 至15% 。
      
          美国卡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多恩估计,到2002年底,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总
      失业率可能达到10% ,失业人数在3000万至4000万之间。其中,农村的失业率在10%
      至15% 之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程晓农博士估计,中国城市的实际失业率达到20%,
      失业人数约有4000万至5000万人,他认为,我国内地中小城市的失业率都在30% 以
      上。
      
          以上问题将制约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