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环境曹氏让司马护能源三分归一统(2)
      
          但是,时光在流逝,这里的人口在增加,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由于羊的数量
      不断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草场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
      道了,这里的草场上,土地变得寸草不生。由于共有土地上过度放牧导致草场的荒
      漠化,羊饿死了,人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
      
          目前的资源乱挖滥采行为就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的社员们,家家户户养猪养羊,
      故意放到生产队里的麦田里去吃麦苗。结果是,“吃在外,省在家,卖的钱,自己
      花。”这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公地悲剧。其实在世界各国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过
      一定的“公地悲剧”。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公地悲剧呢?当然是过度放牧。草吃干净了,连草根也
      没有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荒漠化。避免草场的破坏需要所有牧羊人的集体行动,但
      是没有一个家庭愿意为了共有草场的繁茂而主动减少自己羊群的规模。正像没有一
      个小煤窑的主人为了保护煤炭资源自己主动减少煤炭开采是一样的。实际上,公地
      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它自身使用的负外部性。当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土地上吃草的时
      候,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养多少只羊时,并
      不考虑这种过度放牧的负外部性。煤炭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同公共草地放牧具有相
      同的性质:当一个人享用公共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
      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可以通
      过政府管制,二是把共有资源变成私人物品。
      
          诸葛亮对司马懿造纸所形成的河水污染问题,曾经试图通过私人之间的协商来
      解决,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诸葛亮曾经希望政府能够通过管制来解决问题。但是,
      时至今日,也没有任何音信。主要是地方政府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环境治理
      没有多少积极性。那么在煤炭开采和炼焦问题上,曹操同样出于环境保护问题对司
      马懿做出了让步,希望政府能够对资源的开采权统一管制。曹操专门利用自己的影
      响力,向政府提出了公共煤炭资源开采独占权的建议,希望通过政府授权,由企业
      对具体的煤田采取购买开采权,将公共资源置于私人物品的产权保护之下,这样就
      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
      
          这一次地方政府是比较积极的。因为这样政府可以有发放许可证和收税两种办
      法来管制资源的使用。经济学家们不赞成政府的管制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虽然有
      效,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发放许可证是必须采用的方法,无证开采本身就是违法的。
      我们做过调查,目前这一地区大大小小的煤窑都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都是合法的。
      原因在于政府颁发许可证有“寻租”的积极性,政府主管机关通过颁发许可证,明
      的可以寻租,暗中收受贿赂。据说,中原市的某位副市长最近被“双规”了,知情
      人士透露,他的问题全部是在煤炭管理局任局长的时候接受的金钱和性贿赂,家中
      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通过税收来治理煤炭资源的问题也无异于缘木求鱼。税收具
      有普适性,不能区分开挖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而且税收加大了能源企业的成本。
      为了转嫁成本,必然造成原煤的涨价,这会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最后也还是达不
      到治理的效果。
      
          经济学家比较赞成曹操提出的把公共资源变成私人物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
      从根本上保证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其根本原因
      就在于物权明确了,就可以较好地实施保护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
      共有资源的问题:许多人共有的总是被关心最少的,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
      都大于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的东西。明确的物权可以使物品得到很好的保护。产权的
      概念是一种独占权,它不仅包括物的所有权,也包括占有权、使用权、依法转让权
      和收益权等具体的物权。
      
          产权虽然是一种社会权利,但是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问
      题,同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然于社会的交错关系。因此产权也同样在自然界发挥
      着应有的作用。有了产权的保护,物品就可以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应。譬如牛和老
      虎两种动物的命运就很能说明问题。
      
          凶猛的老虎斗不过老实的黄牛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虽然在十二属相中,牛
      排在了虎的前面,确实比较“牛”!可是另一方面,在自然环境中,老虎要比牛
      “牛”得多,10头牛也不是一只老虎的对手。要说凶猛,老虎可敌牛10倍。但是,
      结果又什么样呢?在中国,东北虎快灭绝了,华南虎也差不多了!那么究竟是什么
      使得这么凶猛的动物种群在遭受灭顶之灾呢?当然是人类!可是我们不仅要问:人
      类究竟是宰杀的牛多呢?还是猎杀的老虎多呢?答案其实非常明确。
      
      
      
          在现实社会中,老虎的皮、肉和骨头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或者说是商业价
      值;但是,黄牛作为牛肉的重要来源,也同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那么为什么老虎
      的商业价值威胁到自身物种的存在,而黄牛的商业价值确使黄牛获得了护身符呢?
      原因在于老虎是共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一个是有主的,一个是无主的。当
      然,动物园里养的老虎是有主的,饲养老虎能为动物园挣门票钱,这不属于我们讨
      论的对象,我们说的是野生的老虎。虽然国家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是,野生老虎
      不属于任何人,没有人能从保护老虎的生存中得到激励和获得直接的好处,相反,
      那些猎杀者可以不付任何饲养的成本就能够得到收益。黄牛不一样,,它生活在私
      人的牛棚里,养牛的人会尽可能维护牛群的安全,并把牛养得膘肥体壮,因为他可
      以卖个好价钱,并从养牛这种努力中得到收益。在市场机制中,牛羊猪等被驯养得
      非常温驯的家畜,由于自身的商业价值而得到了很好的生长和繁衍;而那些无主的
      野生动物(不仅是老虎,还有大象、狮子、狗熊、熊猫等各类野生动物)都一直面
      临灭顶之灾。
      
          概括起来,这就是产权的重要性。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物可以得到物主的保
      护,即使物主本身很弱小也不要紧,社会和法律会为物主提供产权保护。有了产权
      的保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就可以建立起来,。虽然宰杀的牛比猎杀的老虎要多得多,
      但是,市场仍然能够保证牛肉的供应。我们永远不会担心牛会灭种,牛群将永远繁
      衍下去。而老虎的命运可能就比较惨了点。
      
          政府听从了曹操的建议,对中原市辖区的煤炭资源开发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政
      府首先标出资源统一开采的条件,包括资源的合理利用、开采要求、安全生产条件、
      环境保护标准等。参与竞排的企业必须交纳足够的保证金,并符合参与竞拍的资质,
      才能参与煤炭资源统一开采权的竞标。结果当然是司马懿这样的最有实力的企业最
      后拍得了资源使用权。这其中自然有曹氏家族背后的支持,否则巨量的资金司马懿
      就拿不出来。
      
          司马懿拿到中原煤炭资源独家开发权以后,当然要按照资源合理开采、环境有
      效保护等若干标准进行经营,并开始整合各方面的经济力量,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统一开采,并按照承诺对环境开始统一治理,改善设备,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能源市场并不因为司马懿拿到了地区煤炭统一开采使用权就变得平静了。除了
      煤炭,还有石油。煤炭和石油虽然都是初级能源,二者之间理论上也存在着替代关
      系,但是在短期市场上,由于技术是被假定为不变的,二者的替代关系并不明显。
      因为燃油的机器是不可能烧煤炭的,同样,以煤炭为发电设备的汽轮机也不可能因
      为煤炭价格的上升改烧汽油或柴油。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石油越来越成
      为主要能源。石油的开采和冶炼不同于煤炭,这种能源来自地下几千米的深层油田,
      对于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都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和相当大的资本投入,因此,石油产业
      形成了比煤炭产业要高得多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不是一般的个体和私营经济能
      够轻易进入的。
      
          目前中国的石油能源主要由三家控制。最大的是曹氏集团的北方石油,曹氏占
      大股,但是目前由司马家族控制经营权,其次是蜀汉集团的南方石油,还有东吴集
      团的海上石油。三家企业形成的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市场。他们曾经在价格上达成了
      协议:紧盯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稳定国内价格,不打价格战。有这样一个
      协议基础,司马家族在曹氏家族的配合下,主要忙于煤炭资源开采权的争夺过程。
      但是石油市场份额的争夺并没有停止。
      
          在第十四回里我们已经知道,寡头市场是一个合作博弈的市场。在合作博弈过
      程中,各方要权衡两种效应。一种是产量效应,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在现行价
      格的水平上,多销售产品就将增加利润。另一种是价格效应,提高生产将增加总销
      售量,这会降低成品油的价格并减少所销售的其他油品的利润。如果石油生产的产
      量效应大于价格效应,孙刘各方将增加生产;如果价格效应大于,各方将不增加生
      产。而事实上虽然参与合作的各方都知道,不增加生产,甚至减产对各方是有利的,
      但是同时又害怕对方主动增加生产,而使自己吃亏。因此,这是寡头市场上一个典
      型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两个被捕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
      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现在有两名合伙作案的囚犯,一个叫刘约
      翰,一个叫孙彼得。孙彼得原名孙二明,刘约翰原明刘三发,究竟是不是孙刘两家
      的远房亲戚,我们也不得而知。早几年出国热的时候,两人一商量,就出去了,还
      分别取了一个外国名字,本来想做国际倒爷,好好发一笔,没想到国际生意也不好
      做。后来就利用一些关系走私香烟等物品。这次被警察抓住以后分别关在两个不同
      的囚室里,警察知道他们所犯的走私案,分别都不大,但是怀疑他们还有走私贩毒
      的嫌疑,于是警察开始对孙刘两人隔离审讯,而且向他们分别提出以下的选择:
      
          “现在我们可以关你一年,但是,如果你承认有过贩毒,并且供出你的同伙,
      就可以免除对你的监禁,你的同伙将被判10年。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承认罪行,我
      们就不需要你的供词了,你们二人都可能面临5 年的监禁。”
      
          面对审讯,约翰和彼得两位囚徒会做什么呢?每个囚徒都有两种策略“承认或保
      持沉默。两人的刑期取决于他们所选择的策略,以及他同伙的策略。首先考虑约翰
      的决策。他的推理是:我不知道彼得会怎么做,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刑期,如果彼得保
      持沉默,我最好的策略是交代,这样我就可以立即出狱;如果他坦白了,我最好的
      策略还是坦白,因为这样我最多判刑5 年,否则就可能判刑10年。看来,无论彼得
      怎么做,对于约翰来说,选择坦白是最好的策略。
      
          按照博弈论的理论,无论另一个参与者彼得采取什么策略,坦白交代都是约翰
      所遵循的最好策略。反过来,彼得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他的推理与约翰完全相似,
      无论约翰怎么做,只要他自己坦白了,就可以减少呆在狱中的时间,也就是说,彼
      得也必须这样考虑问题:坦白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策略。下图是他们的选择。
      
          最后,约翰和彼得两个人都坦白交代了贩毒的问题,两个人们都要在狱中呆上
      5年。从他们个人的角度看,这是最糟糕的一种结果。如果两个人都能够保持沉默,
      他们的状况肯定会比这好得多,每人也就在狱中呆1 年的时间。可是,由于追求利
      己的动机,实际的结果则是既损人,又不利己。难道是因为约翰和彼得之间在被逮
      捕之前没有订立“打死也不说”的协议吗?可是,事实上即使他们之间有协议,一
      旦被分别审问,利己的逻辑就会发生作用,并使他们坦白交代。两个囚犯之间的合
      作是难以维持的,因为从个人的利己动机看合作是不符合经济人理性的,对自己是
      不利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