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接下来的几年中,公司成长为业内的巨无霸,微软的公关努力也得到了巨额回
      报。高额利润的获取始于1993年。从那时起,高科技产业界逐渐认识到微软和当年
      的IBM 一样是残忍的对手,而且要更加聪明。尽管IBM 竭尽全力妄图卷土重来,可
      那场OS战争看来已经结束了。微软Office是微软的一次市场营销赌博,它把一系列
      高品质的应用软件集成为一个半一体化的套件,这足以击败所有竞争对手所宣称的
      最佳软件。微软因此大赚了一笔。WordPerfect 、lotus 1-2-3 、Quattro 、Paradox、
      dBASE 、Harvard Graphics以及其他竞争对手都很快销声匿迹了。  正如你所想像
      到的,人人都呼吁政府出来做点什么(这是一条真理,所有资本家均相信自由市场,
      直至他们投身其中之时为止)。毕竟微软确实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他确实从
      事了一些可疑的商业行为,譬如通过强迫硬件制造商为他们制造的每台机器购买DOS
      和Windows 的使用许可,因此有效地将其竞争对手(如Digital Research)逐出市
      场。业界中,所有人早就清楚微软随时准备发动一场价格战,因为他可以使用其DOS
      方面的收入弥补某一特定产品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损失。1990年美国政府对微软的商
      业行为曾经有过一次初步的调查,但最终不了了之。而一些重要人物相信,总有一
      天司法部会对微软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把这个巨无霸掀翻在地①。 
      
          当然,盖茨就是撒旦。人人都应该知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在美国,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而人民不希望去干
      扰盖茨。没错,律师们想起诉盖茨,但律师想起诉任何人,而且他们不想让别人发
      财。而盖茨却让很多人变得富有,很多人都清楚这一点。究竟谁才是我们的政府需
      要拯救的?又大又蠢的IBM ?没人为该公司感到伤心。那个法国人Philippe Khan ?
      伙计,我们都讨厌那个法国人。那些犹他州的摩门教徒?他们不是有6 个老婆和30
      个孩子吗?他们需要更多的钱,这不足为奇。 
      
          微软的Office实在是很便宜。试想一下,你花279.00美元(市场价)只能买一
      个文字处理器或一个电子制表软件,而用同样的价钱买Office,却能拥有Word、Excel、
      PowerPoint和其他好东西。天晓得公众会因此受到多大伤害?
      
          那么其他公司和微软又有什么不同吗?Lotus 的Jim Manzi 花了数年利用那些
      诉棍从Borland 夺取了Quattro 电子表格。Apple 花了数年起诉每一个在电脑上使
      用垃圾箱图标的人。Ashton-Tate 的Ed Esber起诉别人,宣称只有他们才能使用dBASE
      语言。就事实而言,业界里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找理由起诉别人:专利、虚假广告,
      甚至根本不需要理由。为什么要浪费美国纳税人的钱去管这些呢?就让他们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吧。 
      
          克林顿政府就是一台由选举驱动的机器,他看了看盖茨的支持率,然后知趣地
      收住了他的法律警犬。1994年,美国政府做出一个软弱无力决定,其条款甚至要到
      1995年才能生效。微软同意不再要求硬件制造商为他们生产的机器购买操作系统许
      可证,不管计算机使用的是DOS 还是Windows 。这其实毫无约束力,因为到法令生
      效的时候,也不会剩下太多没有购买使用许可的厂商了。微软还同意,如果向其产
      品中集成新的特征和功能有扼杀竞争的嫌疑,它将放弃这样做。看来,能让微软做
      出以上的让步就已经不错了。
      
          盖茨最终还是犯了自大的错误。在已经和司法部的律师们达成妥协后,他偏偏
      要去伤害他们的感情,到处吹牛说什么也有没改变,微软还会像以往一样做生意。
      这实在是很愚蠢的行为。微软庞大且很有钱,但美国政府更强大,更拥有全国的财
      富。言辞委婉、态度谦恭才是明智之举。司法部的政客并没有太留意盖茨的大话,
      但在司法部里那些职业律师圈子里,盖茨的名声可不怎么样。
      
          将来会怎样还没有定论。现在达成了一种相安无事的状态,人们都冷眼看着微
      软在软件市场建立他的下一个垄断帝国。这一切在1995年告一段落,此时,因特网
      和Netscape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比尔的反击 
      
          毫无疑问,因特网确实把微软和比尔·盖茨打了个措手不及。表面上,一夜之
      间所有人都在谈论新标准、新经济和新技术。而微软则恼火地发现自己在各方面都
      不再被视为领袖人物了。人们不再关注Windows 和Office以及已被证实的有利可图
      的垄断,取而代之的是如Netscape之流的暴发户和诸如Sun Microsystems的Java一
      类的绿色编程概念。新闻界高声宣布,微软已经是昨天的新闻、过时的标准、科技
      界的新Edsel ②。微软是把人们束缚于桌面、禁锢于Windows ,推销C 和C++ 那样
      过时语言的“老公司”。权威人士宣称,微软将很快面临退隐市场的命运,并迅速
      消亡。 
      
      
      
          部分是由于恐惧,部分是由于Netscape共同创建人Marc Andreessen 越来越大
      的胃口,盖茨开始将他全部的注意力乃至满腔热情都投入到有关因特网的事务上,
      以作为对威胁的回应。1995年5 月,他在公司内部发布了一个备忘录,指示员工集
      中精力去理解因特网给微软和Windows 带来的不同机遇和挑战。同年12月7 日,他
      作了一个被业内戏称为“珍珠港宣言”的演讲,他宣布微软是一家因特网公司。软
      件巨人的开发和营销军团立即转变方针,坚定地向以因特网为基础的未来迈进。几
      乎是同一时刻,媒体和专家就改变了论调,不再是辱骂。他们现在为盖茨举重若轻,
      将微软推向新发展方向的能力大唱赞歌。 
      
          时间已经证明,当时的称赞正如同开始时的批评一样都有些过火。微软的反击
      显得笨手笨脚,引起公众极大的厌恶情绪,并导致了一个有利于美国政府的结果,
      即微软已经违反了国家的反托拉斯法案。是的,Netscape最后确实被打下去了。可
      一场营销和开发较量的最终结果却是导致联邦政府在将来的商业活动中指手画脚,
      这样的结果不能称之为胜利。
      
          微软的开发努力无可挑剔,在技术方面更是表现极佳。从无到有,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无论从性能还是稳定程度都很快追上,并超过了Netscape的
      Navigator 和Communi- cator。到1998年,多数评论认为微软的产品胜过Netscape
      的产品。Netscape陷入了对自我宣传的迷恋中,愚蠢地寻求用Java重写处于市场领
      军地位的浏览器,结果只能是帮别人割了自己的喉咙。这一过程使得Netscape在开
      发竞赛中永远地被微软甩在后面。 
      
          ① 1994 年4 月在旧金山举行的OS/2技术交流会上,我和几个IBM 的员工进行
      了一次激烈的讨论,在讨论间,我指出政府不会公布针对微软案件的进展。 
      
          ② Edsel是福特1958年推出的一款车,因种种原因宣告失败,被认为是汽车史
      上最经典的笑话。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