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水果开始的智力开发(2)
      
          一位心理学家说:“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人格发展的基石。”家庭是社会的细
      胞,不仅具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着社会的“遗传”因素,人类的知识和文明,
      都会通过家庭这个细胞,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
      
          过去有许多老话来形容这种遗传特征:“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
      “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等等,这些话曾经受
      到批判,因为有   
      
          血统论嫌疑,忽视了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但是现在客观地看,这些话也不无
      道理。
      
          父母总是按各自的意愿,各自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是一本书,从孩子
      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供他们阅读,引领他们走向人生。父母是引路者,自己有怎样
      的世界观,很可能孩子就有怎样的世界观,而不同的世界观,正是不同世界,不同
      人生的入场券。
      
          我的世界观是积极的,乐观的,但是我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没有把握好。带着一
      种深深的痛悔,我把希望寄托到儿子身上。
      
          我只读过一年高中,辍学后,父母为了让我有一种文凭,将来能应付最起码的
      跳出农门的希望,托人向学校索要了一张高中毕业证书。祖辈农民的爷爷、奶奶、
      父亲、母亲,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楚,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但我却辜负了他们,最
      终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随他们承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当年我不懂得命运的残酷,不理解他们的苦心,当我自己成家立业,有了自己
      的孩子之后,才有了深切的感受,有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儿子让我看到了希望。
      
          或许是带着一种补偿心理,自己童年失去的,要从自己孩子身上补回来。要让
      他上大学,成名成家,让他彻底摆脱我们祖祖辈辈改变不了的命运。带着这种心态
      和信念,我对孩子不仅充满希望,而且付出心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诗,诗名叫《悯农》,很多人都背过。但坐
      在凉爽的书桌前读这首诗,和真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是
      站在旁人的角度去“悯”,只有那些真正生活在艰辛中的人,才会有改变命运的强
      烈愿望。因为命运是他们自己的,一切都得自己承受。
      
          ——鲁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