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四五运动”完全是革命行动
      
          对震撼全中国、必将永驻青史的1976年“四五运动”,在粉碎“四人帮”的五
      个月之后,即1977年3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就提出要为它平反。虽然这
      个提议没有获得成功,但它打破了不许拨乱反正的“铁幕”,揭开了推倒“两个凡
      是”的序幕。1978年,在党中央尚未做出平反决定前,一些地方就率先为参加这次
      运动而受到迫害的青年先驱平反昭雪。1978年7 月17日,《人民日报》就以大半个
      版面,介绍了广州半导体材料厂青年工人庄辛辛与“四人帮”英勇斗争的事迹。
      
          1976年4 月8 日,“四人帮”血洗天安门广场的第二天,二十四岁的庄辛辛还
      向当时被“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公开提出了“打倒张春桥、
      江青、姚文元”的口号。当年7 月,他被冠以“反革命”而被捕,9 月被判刑十五
      年。
      
          早在1973年,二十一岁的庄辛辛,就在日记中写了《给江青的一封信》,历数
      江青煽动武斗、“怀疑一切打倒一切”、颠倒敌我搞乱阶级阵线的罪行。在被捕后
      的审讯中,庄辛辛面无惶愧地回答:“我认为文化大革命中,有许多事情没有按照
      毛主席革命路线去办,张、江、姚伙同林彪干了大量坏事。他们想把老干部打下去,
      结党营私,篡党夺权。邓小平同志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我信任他,佩服他。
      我对周总理无比崇敬。我认为张、江、姚一伙诬蔑革命人民悼念周总理是反革命行
      动,我不能接受。”
      
          庄辛辛被判刑没几天,“四人帮”就完蛋了。当年12月31日,他申诉要求平反
      释放,居然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所拒绝。四个多月后,“天安门事件”一周年,
      他写出了第二份申诉书,接着又连续写了三份申诉书,以十分有力的事实揭批“四
      人帮”,批驳了法院的荒谬批复。
      
          广州市许多干部群众为庄辛辛平反的强烈呼声,传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和广州市
      委,庄辛辛才重新获得了自由。
      
          1978年7 月17日《人民日报》介绍了庄辛辛的事迹,同时发表评论说:庄辛辛
      的冤案,是“四人帮”及其在《人民日报》的心腹镇压革命群众的又一罪证。无产
      阶级报纸镇压革命群众,是党报有史以来所没有过的事。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从来
      是党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四人帮”控制下的《人民日报》,完全改变
      了毛主席的办报路线,破坏了党报的传统。必须肃清“四人帮”在新闻战线上的流
      毒,恢复和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
      
          当天,新华社将《人民日报》的评论和庄辛辛的事迹转发国内外。
      
          同年8 月9 日,北京举办了“首都青年与‘四人帮’斗争英雄事迹报告会”。
      
          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王海力的《我们要做无产阶级的好后代》
      一文。王海力是北京铁路分局丰台电务段通信工。“四五运动”时,这位在部队当
      过兵的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写了一张血书,悼念周总理,被“四人帮”在北京市的
      死党逮捕入狱。1978年夏天,北京铁路分局党委召开广播大会,宣读了北京市公安
      局的新决定,为王海力彻底平反。分局党委还根据王海力早先的入党申请,批准他
      为中共预备党员。王海力在他的这篇回述往事的文章中,用了这样三个小插题:《
      我们要做无愧于先烈的后代,也要做无愧于后人的先人》、《镇压吧,我不怕! 坐
      牢吗? 我等着!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我要把一切献给伟大的党,做无
      产阶级的好后代! 》
      
          10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者于国厚等人的长篇通讯《暴风雨中的海燕
      》,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北京手表壳厂青年共产党员贺延光带领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
      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英雄事迹。
      
          10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记者王永安的通讯《在急风暴雨中》。通讯记
      述了共青团员韩志雄与“四人帮”英勇斗争的业绩。正是这位当时二十二岁的年轻
      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东侧张贴并宣读了《悲情悼总理,怒吼斩妖魔》
      的那篇史诗般杂文。
      
          10月20日,《工人日报》发表通讯员葛运池、记者辜坚的通讯《披荆斩棘、冲
      锋陷阵》,记述了北京市总工会工人评论组副组长曹志杰和他的伙伴们声讨“四人
      帮”的史实。正是这二十八位平均年龄二十六岁的青年工人,于1976年3 月30日,
      在英雄纪念碑上贴出了第一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誓与资产阶级血战到底》的悼
      词与檄文,从而开始了永垂史册的天安门广场“四五运动”。
      
      
      
          正确的舆论是人民的心声。在中国,那时候的舆论是十分坚韧有力的。当年11
      月15日,时为新华社社长的曾涛获知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曾在市委常委扩
      大会议上表示: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
      完全是革命行动。曾涛立即与副社长穆青商量认为这是事件发生地现在的最高组织
      负责人对这个事件的正确评价,新华社要把它当做重大新闻向国内外发布。
      
          当天下午七点多,新华社向海内外发布了这条新闻: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中共北京市委在最近举行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
      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
      
          会上宣布: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完
      全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于对“四人
      帮”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愿。广大群众沉痛
      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因悼念周总理、
      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跟着,11月18日,新华社又发出一条消息:《天安门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多人中
      没有一个反革命分子》。消息说:“1976年清明节前后,首都广大革命群众来到天
      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万恶的‘四人帮’,
      遭到了‘四人帮’的残酷镇压。从1978年5 月开始,北京市公安局组织专门班子,
      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全面复查。经过大量调查证明,这是一起重大冤案。充分的事实
      说明:在这个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八十八人中,没有一个是反革命分子。北京市公安
      局和有关部门在为这些被捕的同志平反时,都在结论中充分肯定了他们的革命行动,
      为他们彻底恢复了名誉。”
      
          与此同时,中共江苏省委、浙江省委、河南省委等纷纷宣布,1976年清明节前
      后在各自省区内的广大干部群众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全
      国多种报刊纷纷发表有关这种革命行动的通讯、回忆和评论文章:
      
          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了评论员文章《伟大的四五运动》;
      
          11月21日至22日,《人民日报》连载了该报记者的《天安门事件真相》,把
      “四人帮”利用《人民日报》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11月22日,《北京日报》发表其评论员文章《“四五”精神永放光芒》;
      
          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发表了《“四人帮”蓄谋镇压天安门革命群众
      一罪证揭露姚文元和那个女黑干将炮制的一份黑材料》……
      
          各地报刊和有关省市委对天安门事件充满革命豪情的充分肯定,迅速得到了党
      中央一些领导人的认同。11月26日上午,邓小平会见日本民主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
      良作,在回答有关天安门事件的问题时说,中共北京市委对天安门事件作出了决定,
      肯定了广大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行动是革命的。这是经过党中央批
      准同意的。这就是党中央的决定。也可以说,这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共同一致作出的决定。
      
          邓小平还对日本客人说,毛主席一贯主张“有错必纠”,天安门事件是个错案,
      当然必须纠正。不只是天安门事件,如果有些问题处理不正确,也必须实事求是地
      加以纠正。有错必纠,这正是我们有信心的表现。这样全国人民才能心情舒畅,大
      家向前看,一心搞好四个现代化。
      
          全国各大报刊随之对这一事件作出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新一轮评论:
      
          当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以两个版面刊登了一万七千字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人民万岁——论天安门广场革命群众运动》并在文内加了如下几个小插题:《两
      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殊死搏斗》,《历史的里程碑》,《生活在教导人们》;
      
          1979年4 月5 日,“四五运动”三周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发扬天安门的
      革命精神》的社论;
      
          同一天,《中国青年报》为号召广大青年学习《扬眉剑出鞘》一诗的作者王立
      山,发表了社论《发扬“四五”精神,做王立山式的突击手》;
      
          也在这一天,《工人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发扬“四五”精神,献身四
      化事业》。
      
          《人民日报》的社论说:粉碎“四人帮”两年多的事实证明,广大群众继承发
      扬了“四五”运动的精神,对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对破除现代迷信、解放思想
      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都起了积极作用。希望参加这场斗争的人们在新的长征
      中再立新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