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主动地找老同志们谈谈心
      
          从曾三、沈义老两口放下信就走,耀邦想到一定还有很多老同志把好多应该一
      吐为快的话硬憋在肚子里,应该主动找他们谈谈。这时,中组部万寿路招待所就住
      着一批尚未“解放”的老同志:周扬、丁玲、林铁、王从吾、金明,等等。
      
          耀邦在自己家里,请来《人民日报》的同志问可否去万寿路招待所找这批老同
      志聊聊。报社的同志欣然从命。第二天以《人民日报》的名义去看望这些老同志,
      并开了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在交谈中,周扬对《人民日报》刚刚发表的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十分赞叹。这
      篇文章说:“党的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和‘干部之家’,而不是整人的机器。”
      周扬说,许多年来,很少见到党报上发表这种令人感到很亲切、很振奋人心的文章
      了。他向报社的同志说了许多积郁已久的心里话。
      
          但是,有些老同志却不大愿意心扉尽敞。问他们有何意见、要求或困难,他们
      似都嗫嗫嚅嚅,诚惶诚恐。
      
          耀邦听了汇报,感叹不已,他对《人民日报》和中组部政研室的一些同志说:
      
          “不出所料,许多老同志被整怕了,被整得碎了心。”应该关怀爱护他们、鼓
      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平反冤假错案,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只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
      ’一个方面的工作;而更重要的工作是鼓励他们放下包袱,为党的中兴负起历史性
      重任! ”
      
          接着他与这些同志共同研究,决定写一篇题为《老干部的光荣责任》的文章:
      激励所有为革命事业做过艰苦斗争和奉献的老同志,都要挺起腰杆放眼未来,在这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新时期,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并搞好传帮带,把党的实事求
      是、艰苦奋斗、群众路线、民主作风、谦虚谨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传给品质优良的中青年干部,快马加鞭地中兴我们的伟大事业。
      
          1978年2 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达万言的文章,迅疾在全国引起重大
      反响。很多老干部纷纷给中组部、胡耀邦和《人民日报》来信发电报,表示坚决放
      下包袱向前闯,向一切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行为作果敢的斗争,以振兴我
      们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和十亿人口的大“家”。
      
          在这又是一麻袋一麻袋的信件中,也有1975年被中央专案组分别赶往陕西、安
      徽等地“监护改造”的彭真、安子文等人的来信。他们在信中诉说他们被押解到这
      些“监护改造”场所后,继续备受磨难,健康每况愈下。他们要求迅速返回北京治
      病,并解决自己的“莫须有”问题,重新为党奉献一份力量。
      
          耀邦看到了这些老同志的信,即刻将其转呈主管中央专案组的党中央副主席汪
      东兴。遗憾的是,汪东兴没有批准这些老同志的要求。耀邦建议由中组部直接复查
      这些同志的悬案,汪东兴与中央专案组的人亮出了“两个凡是”:中央专案组的这
      些大案要案“都是毛主席定的,不能翻! ”
      
          那么不是中央管理的干部,而是各级组织部门直接管理的干部呢? 耀邦提出:
      由中组部召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委的组织部长会议,以加快统一运筹对
      这些干部的冤假错案的平反和有关政策的落实。没想到,这也举步维艰! 他得到的
      回答竟是:召开全国性百人以上的会议,也非得中央批准不可;但对召开这种性质
      的会议,中央认为不合适。这一个又一个晃眼的大“红灯”似乎向人显示着:你们
      不是要搞什么“党员之家”吗? 哈哈……
      
          事已至此,耀邦和中组部的许多同志只能横下一条心,进行关键性的一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