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在自家接待了申诉沉冤的恽逸群和秦川
      
          一天,著名老报人恽逸群,来京申诉他的延绵26年的沉冤。
      
          这是一位1926年7 月北伐战争刚开始时就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当年他才
      21岁。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的第二年,他是其家乡江苏武进县的中共县委书记。
      1932年奉党的指派进入上海新闻界,先后担任过《立报》主笔和《译报》、《导报
      》总编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相继担任过《新华日报》华中版总编辑和
      社长、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山东《大众日报》总编辑。
      上海解放后,出任上海《解放日报》总编辑和社长兼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
      新闻系主任等职,并且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前身青年记者协会创始人之一。
      
          1950年,恽逸群的做缝纫活谋生的同父异母大姐恽清芬,因老家五亩地出租,
      在土改中被划为地主,并被挟嫌报复的流氓恶霸打伤。恽逸群给华东土改工作委员
      会和中共苏南区党委写信反映了这一情况,并请求允许其姐进医院治疗。华东土改
      会和苏南区党委派员调查并征求了恽逸群的意见。恽逸群表示:此事如何处理悉听
      当地领导机关决定。
      
          1951年“三反”运动开始。恽逸群因曾将《解放日报》相当于两千个“折实单
      位”( 每单位等于大米一斤、麦粉一斤、煤球一斤、龙头白布一尺的市价) 的公款,
      相当于1954年币制改革后的一千元,借给一位友人开办小煤窑,为此作了多次检查。
      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硬说恽逸群企图“从中牟利”,责令其停职反省,由张
      春桥接任《解放日报》社长。
      
          1952年3 月,恽逸群就因上述两项“罪行”被开除党籍。《解放日报》发布了
      头版头条新闻并发表社论,大张旗鼓地公开批判,全国各大报亦广泛传播。
      
          1955年4 月,曾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冤案发生。恽逸
      群因1936年后在上海、香港等地曾两次在潘汉年的领导下从事过地下情报工作,于
      同年5 月10日也被秘密逮捕。公安机关对他侦查审讯了一年半,查明他与潘纯系正
      常的工作关系,但仍把他继续关押了九年。在这十年半中,他一直被孤囚一室,完
      全与世隔绝,也不能与家属通信见面。1965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照样对他起诉
      ;同年11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照样对他秘密开庭审讯,判其有期徒刑十一年,剥
      夺政治权利三年,不得上诉,以示把他冤关了十年半完全有理。
      
          同年12月8 日,他被“假释”离京,并被严嘱“不得对任何人透露被捕经过及
      判决书的内容”。然后被安排到笔者家乡江苏阜宁县中学图书馆管理图书,原行政
      七级每月三百多元的副省级高干,每月只给生活费三十七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他又被“群众专政”,关进了“牛棚”,成
      年累月地挨批、陪斗、挂牌示众,并从事冲刷厕所等力所不及的重体力劳动,终于
      积劳成疾得了严重哮喘症。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不久,七十一岁的恽逸群支撑着孱弱多病之躯,
      几乎是讨乞要饭地赴京申冤,但无人闻问。
      
          1978年夏天,他风闻中央组织部又成了“党员之家”,立刻来京打探消息。他
      在新华社的老友庄重对他说:“你可以直接去见胡耀邦同志,请他为你伸冤。”果
      然,胡耀邦与他亲切长谈,热情慰勉,表示一定要为他的冤案彻底平反昭雪。耀邦
      还介绍他去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申请撤销那“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
      利三年、不得上诉”的原判和恢复名誉。当年8 月,中组部就根据恽逸群本人“先
      工作”的迫切要求,把他安排到位在南京的中央第二档案馆临时干点工作,每月生
      活费暂定一百二十元,其他待遇、职务,等彻底平反后解决。
      
          1980年4 月,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先后撤销1965年原判,宣告恽逸群无罪。
      
          1982年10月,中共上海市纪委筹备组作出了复查结论,并经中纪委批准,撤销
      1952年给恽逸群开除党籍的处分决定,恢复其党籍。
      
          1984年4 月13日,又经公安部复查,认为1980年对恽逸群宣告无罪的平反不够
      彻底,遵照《中共中央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精神,重新
      作了结论:恽逸群同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他在潘汉年等同志领导下,
      在上海、香港等地从事党的情报工作期间,为党做了不少工作,对革命事业有一定
      的贡献。1955年后,恽逸群同志受到了错误的审查处理,蒙冤二十余年,应予平反
      昭雪,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同年5 月12日,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了恽逸群骨灰覆盖党旗的悼念仪式,
      宣读了长篇悼词,新华社和京津宁沪各大报都发表了消息或悼念文章。
      
          虽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覆盖党旗晚了一大步,恽逸群到南京中央第二档案
      馆临时工作后不久,便于1978年12月10日因旧病骤发而去世;但在胡耀邦与他长谈
      之后,他就欣然预感他的一切冤情总会得到彻底洗雪;所以,在享年七十三岁临终
      时,他是瞑目与世长辞的。
      
          秦川,又一位老报人,手持张稼夫介绍信,踏入耀邦家门槛,向耀邦诉说了自
      己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的坎坷遭遇。
      
          “大跃进”时,他已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当了七八年的宣传处长,听到各地对
      “大跃进”颇多非议。他去江苏、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等地深入调查,觉得浮
      夸风和对自然环境的毁坏等情况确实非同小可。回到北京汇报调查所得,他说民主
      革命时期毛主席就曾告诫全党,主观主义能导致亡党亡国亡头;那么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期,主观主义也照样能够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他说在全国,现在虽然
      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不会失败,但在个别地区,这种失败不
      但是可能的,而且眼下已经成了现实。同时,他还正式向上报告要求不再呼喊“毛
      主席万岁”,因为这与共产党人的谦虚谨慎背道而驰,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客观规
      律,完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不但如此,在庐山会议之后,他竟把彭老总在庐
      山招灾惹祸的那份“万言书”,推荐给一个号召大伙讲真话的单位负责人,作为向
      其本单位做形势报告的核心材料。在起草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宣传提纲时,他又把
      “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提纲的引语……
      
          所有这些作为与言论,都很快一一击响了康生耳鼓。康生认为这是“社会主义
      失败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一道令下,秦川被定为“右倾分子”,
      撤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下放皖北东部山区来安县半塔集劳动。1962年1 月,召开了
      七千人大会,各地纷纷为彭老总等人之外的“右倾分子”平反,中宣部的六位正副
      部长坐成了一大排,想听取秦川畅谈“劳动锻炼”的收获,如何改变了“社会主义
      失败论”。他们未曾料想秦川不但不领这份情,而且直截了当而又十分简要地回答
      :“我不但分毫没改,而且觉得这种失败已是铁的事实,因为饿死了很多老百姓就
      是严酷而有力的证明! ”
      
          人数足有半个战斗班的正副部长们大失所望,他们认为秦川所说未免太过火。
      秦川说:“这并不过火,而是实事求是。”部长们让他写份材料。他说“写就写”,
      每个字写得“袁大头”那么大,写了几张纸。
      
          一位副部长向别人抖抖这几张纸,说“这是十足的对抗情绪”。他说“可以安
      排秦川的工作,但要他自选门路”。秦川说:“这等同于上山下乡返城的待业青年。”
      
          秦川找了当时任中央工交政治部主任的老熟人谷牧,谷牧让他担任了工交政治
      部宣传部长。耳目遍布的康生得到了“小报告”,即刻驱车到谷牧家大吵大闹:
      “你怎么能用这种人?!嗯?!”
      
          谷牧没辙,只好让秦川去太原汾河西岸的山西化肥厂搞“四清”。搞了一年半,
      谷牧奉调去主管国家建设委员会,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接任工交政治部主任,陶鲁
      笳向中央建议让秦川担任工交政治部副主任,但遭到了康生的坚决否定。“文革”
      风起,康生仍不放过这根“眼中钉”,秦川遭到了更甚的打击迫害。
      
          1975年邓小平开始全面整顿,有人提议让秦川去负责中共北京市委科教部;即
      将寿终正寝的康生得风还是不放过他,叫人传话对秦川要“控制使用”。直到“四
      人帮”垮了台,秦川还一直被挂着。
      
          秦川恼怒地向耀邦陈述主要冤情,耀邦边听边插话说:“康生在党内的历史,
      几乎净是耍阴谋诡计的历史,不知有多少好同志被坑在他的魔掌中! ”
      
          秦川要求给份工作,耀邦说“没问题”,并留他共进晚餐。李昭端上一碗甲鱼
      汤。那时候北京市面上的甲鱼,还不是“身价昂贵”的饕餮者们的专享物,只不过
      块把两块钱一斤。耀邦一筷未动,只吃辣子豆腐和芹菜炒豆腐干,那碗甲鱼汤让秦
      川一人独享。
      
          不日,方毅要秦川去中国科学院担任政治部主任,中央很快就批准;相隔不久,
      在《人民日报》支左的迟浩田即将归队,胡绩伟向中央打报告要求秦川去《人民日
      报》做他的左右臂,这立刻得到了中央主席和四位副主席的一一批准。中组部干部
      调配局的同志,把这先后两种批件都亮在秦川的面前:你看怎么办?
      
          当然党的正副主席们的完全一致的批件更算数——秦川去《人民日报》担任副
      总编辑。未几,迟浩田一离开,胡绩伟成了报社的一把手,秦川就成了二把手。他
      们紧密配合胡耀邦拨乱反正,相得益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