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消除自卑感,充满信心地去努力
      
          丽莎是一位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女学生,而且还是镇里面唯一一位来哈佛读书
      的姑娘。在她准备启程到哈佛大学前,她同乡的人们特别是她的同学都为她能到哈
      佛上学而感到无比自豪,她自己也庆幸能有这样好的一个机遇。
      
          可是,到哈佛后,丽莎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就有一种对自己越来越糟糕的感
      觉。她在哈佛大学过得一点儿都不快乐,可以说是很辛苦:上课有时候听不懂,说
      话还带土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她却一无所知,而许多她知道的事大家却又觉得
      好笑。她开始后悔自己到哈佛来,她想不明白自己为何要来这里受这份羞辱。同时,
      她开始怀念在家乡的那段日子,在那里,没有人会瞧不起她,大家都以她为荣。
      
          内心感到孤独无比的丽莎,总是觉得自己是整个哈佛大学最卑微的人。无奈之
      下,她求助于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对她是这样诊断的:她已跨入了个人成长的" 新
      世纪" ,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 旧世纪" 仍恋恋不舍,对于生活的种种挑战,她不
      是想尽一切办法加以适应,而是一个人缩在一个角落里,惊恐地望着每个同学,同
      时哀叹着自己的无能和不幸。
      
          她对能够来到哈佛上学这一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了,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
      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去再造就一次人生的辉煌。她习惯了做羊群中的骆驼,不甘心
      做骆驼群中的小羊。她是以她在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大学生的学习要求,格
      格不入是很正常的,她也想改掉这个毛病,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改。
      
          因为她来自乡下的小地方,说话总是带着土里土气的乡音,做事也总是傻里傻
      气,她就认定她周围的人在鄙视她,看不起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自
      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她生长在中南部地区,来东海岸的波士顿求
      学,面临的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想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
      是一个知识探索的殿堂,还是一个文化融合的熔炉。
      
          她长相一般,身材瘦小,多年以来唯一的一点精神补偿就是她的学习十分出色。
      可眼下,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 学林高手" ,她已再无优势可言。这就彻底打破了
      她多年的心理平衡点,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中。她悲叹自己来哈佛是个错误。
      
          可她忘了,多年来,正是这个哈佛梦在支撑着她的精神。在她生活的乡镇,她
      虽然战胜了无数个竞争对手进入了哈佛大学,但是她却在困难面前输给了自己的不
      自信。
      
          她所怨的全部都是别人,叹的全部都是自己。她有所不知的是,在哈佛里有自
      卑的感觉是很正常的。她只有跳出往日光辉的" 怪圈" ,全身心投入" 新世纪" ,
      才能重新振作起来。总而言之,丽莎的问题核心就在于:她在往日的那种心理平衡
      点彻底被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学里面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心理平衡点。
      
          为此,心理医生给她定下了克服自卑、找回自信的三个步骤:
      
          第一,帮助她改掉那些不良情绪,完全调整一下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准确
      地面对自己的新生活。丽莎陷入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这
      说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生存的价值。应该
      一方面承认她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反映出来的情绪也是
      很自然的;同时,也要告诉她,对哈佛的不适应,产生种种焦虑与自卑反应,这在
      哈佛很普遍,并非是她一个人。这使丽莎慢慢地产生了" 原来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啊
      " 的平衡感觉。
      
          第二,全力引导丽莎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到自己身上来。丽莎的自卑是
      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事事都不顺心,因而觉得自
      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丑小鸭。她在没有来哈佛大学之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第一,
      但到哈佛后她最好的成绩也不过只有4 分。在没有来哈佛以前,从来都是别人向她
      请教问题的,但是现在,却是她经常向别人请教一些问题。因此,丽莎当初那份引
      以为自豪的自信已荡然无存。原先,丽莎一直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得意门生,校园里
      的风云人物,众人羡慕的对象,可到了今天,她成为学校里面最不起眼的一名学生。
      
          这一系列的反差,使丽莎的心里产生了一种自己是哈佛大学多余之人的悲叹。
      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差,是因为以往与同学的比较中,她
      获得的尽是自尊与自信;但现在呢?她在与同学们的比较中,获得的大多都是自卑
      和自怜。
      
          所以,应尽力让丽莎知道,应该在一个新的环境里生存,要学会多和自己比,
      而不去和别人比。如果一定与别人比的话,那就要看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和意志等各
      方面都比别人强。紧接着,心理医生开始帮助丽莎采取一些具体行动,帮助她理清
      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学习计划加以克服改进。同时,让丽莎参
      加了一个哈佛本科生组成的学生电话热线,让丽莎在帮助别的同学的同时,也结交
      了不少新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丽莎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了自信
      心在不断地增长,从而感受到哈佛大学需要她,而她也不再是哈佛大学的一个多余
      人了。
      
          只要你能消除自卑感,充满信心地不断努力,你就能克服一切障碍,来适应任
      何环境!
      
          自信——人生的资本
      
          翠绿满枝是大树的资本;雄壮伟岸是大山的资本;浩淼无垠是大海的资本;而
      人的资本就是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的动力、灵魂甚至是他的激情之源。自信在,明天就在,希望就
      在。自信是生命的闪电,是灵魂的风暴,就像我们活着心跳就不能停止一样,自信
      是人们在前进途中永远不会枯竭的力量之源,是用来创造美好生活最重要的一个资
      本。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信的话,那么他就会被生活的大浪所淹没,到头
      来只会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
      
          一个人只有有了自信,才能战胜自己,其一生才不会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唯有
      自信,你才能勇敢地面对竞争和挑战,你的人生才不会被困苦和挫折窒息。在竞争
      过程中,别人可以随时夺去你的掌声与鲜花,而你站在舞台上的自信,却是别人用
      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夺去的。
      
          一定要充满自信
      
          英国著名的首相丘吉尔,在历史上是一位受人瞩目的大人物。他的精彩演说更
      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他每次在出席国会或国际会议的演说之前,必先对着镜子
      演练一番。听说,他只要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英姿勃勃的面容,自然就会充满无比的
      信心与力量,可以使当天的演说十分成功。
      
          这位被誉为伟大的演说家的丘吉尔,在那种十分重大的场合中演说的时候,有
      时候心里也会感到一丝不安。因此,与这相类似,一般人在高考阶段会感到不安和
      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但问题在于怎么克服这种不安与焦虑?
      
          学学丘吉尔的照镜子也是一个办法。如果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是一副颓丧而又无
      信心的样子,这时候就要提醒自己,这样怎么可以呢?于是应暗下决心,拿出勇气
      和自信,重新振作起来面对一切。像这样的自我鼓励,是恢复自信的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当看到自己颓丧的面孔时,就会觉得很痛苦,所以照镜子时必然会强打精神,
      振作起来。同样,当一个人悲伤落泪的时候,如果一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泪慢
      慢地也就会停止,悲伤程度也会渐渐地淡化。这就是利用镜子给自己带来的效用。
      
          小征泽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有一次,他去欧洲参加大赛,在进行前三
      名决赛的时候,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给了他一张乐谱,然后,他
      全神贯注地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
      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让乐队重奏了一遍,但仍觉得不自然。在这时
      候,场内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是对的,而是他错了,当时他被大家弄得
      很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
      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喊声刚落,评委们立即起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
      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小征泽尔就是以他高超的音乐素养以及独立自信的品
      格,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自信可以使一个人脱颖而出,让你步步顺利,事业有成。小征泽尔是世界级的
      名人,他的成功首先是因为他有着不俗的音乐细胞,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有普通人做
      不到的自信,所以他才会取得成功。
      
          《禅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他在率
      军对敌的时候,双方兵力悬殊,将军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的1/10,因此,众将士有
      点信心不足。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
      :" 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
      们战无不胜;如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 说着,将军向
      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朝
      上。这样,将士们欢呼雀跃,士气大振。最后,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全胜。凯旋
      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
      钱的两面都是正面,所有的将士这时候才恍然大悟,真正保佑他们胜利的,其实不
      是神灵,而是他们自己的信心。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生活得非常快乐,但是,他总是害怕这种快
      乐会离他而去。一天,他弯下腰想看一看快乐还在不在,这一看可不得了,他的快
      乐突然间不知去向了。
      
          这人急得团团转,弯着腰低着头开始寻找,但找遍了山川田野的每一个角落,
      快乐还是无影无踪。他绝望地直起身,自言自语道:" 不找了,随它去吧!难道我
      要一辈子这样弯着腰吗?" 说也奇怪,就在他抬起头的刹那,快乐突然又回到了他
      的身边,顿时,他明白了快乐的真谛。这个故事非常形象地阐释了一个道理:当一
      个人去刻意追求一件东西的时候,到最后他往往会很失落,因为他没有得到那东西。
      快乐永远属于那些充满信心不断进取和奋斗的人。
      
          在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以后,应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这就如《韩
      非子》中所讲过的一个故事一样:赵襄王跟王子期学驭马驾车:没过多久,两人就
      开始进行比赛,但赵襄王换了三次马,到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就抱怨王子期没
      把驭马驾车的技术全部传授给他。王子期回答:" 不是我没有教给您,是您运用不
      当。驭马驾车的首要之点,是让马的身体安于驾车,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马上,此后
      才能加速快跑。可您呢?跑到后面了就一心想的是追上我,但是当你跑在我前面时,
      你一心想的是怕我再赶上你,把全部的心思与精力都用在了比赛的输赢上,哪有心
      思去驭马驾车呢?这就是您输给我三次的原因。" 一个想要胜利的人不但要具有勇
      于挑战的自信心,而且还要有专心致志的劲头,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对目标充满信心
      
          在创业之初,威尔逊所有的家当只有一台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价格在50
      美元左右。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威尔逊做生意赚到了一笔钱,随后便
      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假如说这是威尔逊的奋斗目标,那么这个目标一旦确定,他就
      对市场的需求预测充满了十足的信心。当时,在美国从事地皮生意的人并不是很多,
      因为战后人们比较穷,买地皮盖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的确非常少,地皮的价
      格也是非常低的。当亲朋好友听说威尔逊要做地皮生意的时候,他们都异口同声地
      反对。而威尔逊始终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反对他的人目光短浅。虽然连年的
      战争使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但美国是战胜国,它的经济会很快进入大发展时期。
      到那时买地皮的人一定会增多,地皮的价格会暴涨。于是,威尔逊用手头的全部资
      金再加一部分贷款,在市郊买下很大的一片荒地。这片土地由于地势低洼,不适宜
      耕种,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可是威尔逊亲自观察了以后,还是决定买下了这片荒地。
      他的预测是,美国经济会很快繁荣,城市人口会日益增多,市区将会不断扩大,肯
      定会向郊区延伸的。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土地肯定会变成黄金地段。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威尔逊的预测。果然,不到3 年,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
      发展,大马路一直修到威尔逊买的土地的边上。这时,人们才发现这片土地周围风
      景宜人,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因此,这片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一些商人竞相出高
      价购买,但威尔逊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他还有更大的打算。后来,威尔逊自己
      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座汽车旅馆,命名为" 假日旅馆".这完全是因为它的地理位
      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也非常兴隆。之后,威尔逊的生意越做
      越红火,他的假日旅馆在后来逐步遍及世界的各个地方。那些目光远大、目标明确
      的人通常都是很自信的,而自信往往与人生的成败息息相关。
      
          对那些满载而归的人来说,大海是最幸福的一个。尽管它已遍体鳞伤、气喘吁
      吁。但是它乐于无私贡献,乐于将自己蕴藏的宝藏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它深深
      知道,这就是责任,应当去完美地完成它。
      
          人生得失
      
          人生,如同行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至于脚下的道路通往何方,在有些时候
      人们心里没有个底,难以准确地预测,更难随心所欲。
      
          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很难避免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以为这些得失事关重大,
      乃至影响终身。其实并不尽然。
      
          俗话说得好:" 有得必有失。" 得与失一般是相辅相成的。你有所得,也必定
      有所失。只是我们在当时并没有察觉而已。因此,有很多事情还必须得等到回过头
      来再看,并且时间越长也就越看得明显。然而真正能看清看透事情的人,往往不是
      你自己,而是你旁边的人,尤其是你的后人。
      
          人生有得必有失,得失应该是相等的。往往是失之越多,得之越多;得之愈巨,
      失之则愈加频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不虞之誉,则有不虞之毁。试想,
      为官者食膏粱,居高位,然而有案牍之劳形,人事之委曲;为商者衣锦绣,事豪华,
      然而有琐屑之烦心,商海之虞诈;而为农者粗衣敝食,劳作无休,然而有农闲之散
      淡,人身之优游。
      
          付出努力,失去的是汗水,然而得到的却是收获;付出爱心,失去的是物质,
      得到的则是温暖的情义。付出猥琐,得到的是青眼,失去的是贞洁;付出卑劣,得
      到的是名利,失去的是人格。你付出什么,最后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什么也
      不付出,那么你是不会得到什么回报的。人生永远是公平的。
      
          人生得失谈
      
          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而有失,也必有所得。这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诚
      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样。比如,有时一个人会因得到了他想要的地位,却失去了
      一批要好的朋友;得到了名利,也许会失去真诚;得到了繁华,亦会失去宁静……
      然而矛盾的对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
      而取义是圣人、君子的气节,舍鱼而取熊掌是凡夫俗子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古
      往今来,舍生取义的人有很多很多,可谓不胜枚举。诸如:战国时代的屈原、荆轲,
      宋代的抗金英雄岳飞、文天祥,清代" 戊戌变法" 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近代的秋
      瑾、邹容,现代的方志敏、夏明翰、李大钊、刘胡兰、戴安澜、黄继光、邱少云、
      彭德怀、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不都是舍生取义的光辉典范吗?他们失去的可是
      宝贵的生命啊!与此相反,现在有些人得到的是权力、地位、名誉,乃至
      
          于拥有了" 位子、车子、房子、票子、女子" ……然而,失去的亦是名誉、自
      由和生命……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传世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就是说:灾
      
          祸之中孕育着福运,幸福之中潜伏着祸事。从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从灾祸中
      吸取教训,可以得到幸福;从幸福中丧失警惕,或许潜伏着灾祸。老子是周朝的史
      官,学识非常渊博。相传孔子当年还曾特意到周朝的京城洛邑,向老子请教过。老
      子对孔子说:" 吾听说,道德高尚的人,通常都是特别朴实的。什么骄傲、贪婪、
      狂妄,对汝都不会带来好处的。" 孔子后来对弟子说:" 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
      天入海的龙,不是平淡的人物。"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就是对老子祸福诀的形象阐释。在大千世界里,芸
      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与忧愁。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
      个人刻意地去追求,得到的与拥有的太多的话,那么,他肯定会失去一些什么。即
      便是暂时看不出来,那么日久以后也会得到证实。因此,人活在世上,人生又特别
      地短,根本就没有必要刻意在乎得到多少,失去多少。凡夫俗子中,绝大多数人都
      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但这并不是一种人生的悲哀。一个人在快乐时
      要感谢生命;那么在痛苦的时候也应该感谢生命。只因为有了生命,才会使你感到
      快乐与痛苦。而没有痛苦,快乐又从何说起?生活中,少一些患得患失,那么就会
      少些大喜大悲与狂欢、烦恼……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
      痛苦同样也是相辅相成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