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便池当脸盆
      
          中南海里的孩子,除了多数上育英小学外,还有上育才学校的。育才学校的历
      史比育英悠久得多,它的前身是边区保小。1948年,保小、行知、光明三校合并,
      改称“华北育才小学”,校长是郭林,教导主任是韩作黎,他们在延安就已经是知
      名的教育工作者了。
      
          育才学校是从河北省的行唐县北皋岭村出发的,囚童说他印象深的是,汽车从
      卢沟桥上开过。而林用三记得清楚的是,他们所乘的汽车是经德胜门进入城区,又
      到了柴棒子胡同的。
      
          “根据地的土娃娃,刚进城时闹了好多笑话。印象较深的是不会上厕所。在柴
      棒子胡同,厕所里是坐式抽水马桶,没见过。那么白的池子,那么清的水,以为是
      洗脸池,把毛巾团巴团巴,堵住下水洞口,放水洗脸。”
      
          林用三继续说: “后来才知道,这么讲究的池子,居然是拉尿尿用的!但不知
      道应该坐在上面大便,过去就习惯蹲坑,此刻就蹲在池子上面解大便。”
      
          还有就是看着满街跑的有轨电车,觉得无比惊异。那时北平最宽敞的长安街上,
      就有有轨电车,而且在新华门前就有站牌。晚上,有轨电车的车厢里亮起了灯,孩
      子更不解了。徐建林回忆说: “我当时特别奇怪,那些点着灯的房子怎么都跑起来
      了。为了整明白,便老在街上看,妈妈叫都叫不回家。”
      
          当时家住中南海的孩子,在育才学校上学的不多,就林伯渠的孩子林用三及住
      在林伯渠家的谢飘飘,伍云甫的孩子伍绍祖。1950年以后搬进中南海的任弼时女儿
      任远征,邓颖超秘书张元的女儿箫远音,也是育才学校的。
      
          林用三和谢觉哉的儿子谢飘飘是同班同学。当时谢觉哉的家并不住在中南海里,
      林伯渠为了让他们一起学习,互相促进,就把谢飘飘也接进中南海,和林用三住在
      一起,每天就伴儿上学。
      
          无论在柴棒子胡同上学,还是在学校搬到先农坛以后,林伯渠都不允许他的孩
      子坐他的汽车上学,尽管那时供他使用的有一辆吉普车,一辆轿车,两个司机杨峰
      和鲁克。
      
          还是在延安时期就跟着林伯渠的老服务员老金,蹬着家里的一辆侧面带挎斗的
      三轮车,接送林用三、谢飘飘到在先农坛的育才学校上学。
      
          箫远音说起她的弟弟箫松往返于学校和中南海的故事,简直笑煞人。他们姐弟
      三个都上的是育才学校,因为是女孩,因为年纪小,有时是母亲雇个三轮车,亲自
      接送他们,有时是只送,给每个孩子留一毛钱,让他们周末自己乘车回家。
      
          “可在这种情况下,我弟弟几乎不和我们一起乘车。他嘴馋,要花五分钱买几
      块卤猪尾巴,一边啃一边走。走到一个站牌等车来了,就问售票员:五分钱能坐到
      府右街吗?不行就继续走,直到售票员说可以了,他才上车。”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例如一进北平就考上中学的李铁映、囚童,他们上学就更
      辛苦了,多是靠步行。他们上的是师大附中的二部,也就是北京第一百零一中学的
      前身。二部刚成立的时候,校址在鼓楼一带宝钞胡同里面。“从鼓楼到中南海的那
      点距离,对我们延安长大的孩子算得了什么呀!”囚童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