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逝世,领袖健康引起重视
      
          连载: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王凡  
      东平  
      
          张纪宇的母亲徐福静,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设立保健科时即为第一任科长。
      然而除了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在一本写江青的书中,提到过她曾和徐福静一起在延
      安从事过中共领袖医疗保健工作外,几乎未见有关她的记载。
      
          徐福静是山西临汾人。她的哥哥徐亚桑,“五四”运动期间是赴北京声援学潮
      的山西学生代表,1926年担任中共临汾地委组织部长。受哥哥的影响,在太原川至
      医专读书的徐福静,193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中共北方局机关当医生,
      还兼搞地下交通,曾两度被捕入狱。
      
          1937年徐福静到延安,在边区医院当医生,是当时根据地内为数不多的、受过
      正规医学专业教育的医务工作者。1940年她到丈夫所在的太行山根据地,在八路军
      卫生学校任教。
      
          她的丈夫张衡宇,是中共山西第六专署主持常务工作的秘书主任、党团书记,
      与杨秀峰、岳一峰被誉为“北方局三君子”。1942年,在严酷的反扫荡斗争中,已
      经冲出包围圈的张衡宇,为救护负伤的战友,毅然返回包围圈,英勇地牺牲了。
      
          冲出包围的徐福静到达延安,被安排在杨家岭中共中央机关当医生。因工作认
      真负责,她几度被评为中直机关的卫生工作甲等模范。
      
          徐福静是在保健科成立时,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任科长的。保健科主要
      负责中共领袖的医疗保健,其成立后即为五大书记都配备了专门的保健大夫。而在
      此前,中共的领袖们并没有配专门的保健大夫。
      
          虽说王鹤滨在1949年8 月受命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大夫,但当时的中央保健局长
      傅连向他做交代时,非常明确地说: “现在能担任首长保健任务的医生尚少,五大
      书记的保健工作你都要管上,工作要小心谨慎,出不得半点差错,要经常与我联系
      ……”因此,王鹤滨初进中南海几乎是孤家寡人。刘少奇家来电话就去刘家,朱德
      家来电话就去朱家,周恩来家来电话又去周家,一个人几处奔波。
      
          倒是身体状况极其不好的任弼时,被派了一位临时的专门保健大夫刘佳武,同
      时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傅连、处长黄树则,都直接过问和负责他的医疗保健工作,
      但他还是于1950年10月脑出血病逝。
      
          也恰恰是因为任弼时的不幸早逝,引起了中共中央保健委员会对中共领袖健康
      的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下新设置了保健科,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
      们每人配备了专门的保健大夫:
      
          毛泽东的保健大夫依然是王鹤滨,但此后没多久他就到苏联深造去了,接替他
      的是曾做过白崇禧的保健医生、日本投降后到延安任中央医院外科主任的外科专家
      周泽沼; 刘少奇的保健大夫是王力平,继而是顾承敏; 周恩来的保健大夫是周尚珏
      ;朱德的保健大夫是翁永庆;保健科长徐福静则兼管陈云的保健。此外,给董必武配
      了王醒大夫; 给林伯渠配了李天庆大夫。
      
          为了更好地展开医疗保健业务,除了这些保健医生外,还将周谨、杨全成、朱
      宝贵、郑淑云、焦纪壬、张淑明等药务医护人员调到保健科工作。
      
          徐福静的长子张纪宇说: “因为我们家就住在保健科办公处附近,所以领袖们
      的保健大夫我都熟,叫不全名字,也叫得出姓。例如王鹤滨、周尚珏、翁大夫等。
      办公的院落里除了我们家外,还有一位姓王的保健科副科长家也住在这里(应该是保
      健科副科长王力平,作者注)。”
      
          因为母亲负责着医疗保健,张纪宇相关的部门很熟。“例如负责中共领袖食物
      检验的化验室,虽设置在远离西八所的中南海西门南侧的平房里,我都有印象,知
      道每天供给领袖们的食品,如肉、蛋、蔬菜等,都要送到那里化验一下,预防敌特
      下毒。我还在那里发现,鸡蛋上都印着生产日期。”
      
          食品检验制度,是苏联专家斯乔宾要求建立的,行政处和警卫处的部分工作人
      员对此很不以为然,因为食品只来自封闭管理的农场生产,对自己人还这么不信任。
      汪东兴也因此同斯乔宾有些抵牾。
      
      
      
          担任警卫处摄影科科长的,是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侯波。她1938年到延安投奔
      革命时,刚刚14岁,曾就读于延安女子大学。1949年6 月,她在香山双清别墅,第
      一次站在毛泽东身边,和毛泽东交谈,毛泽东得知她是山西夏县人,称她为“关云
      长的老乡”。
      
          她的丈夫徐肖冰,是延安根据地内几位搞摄影的元老之一。在赴延安之前,他
      曾在上海当过《桃李劫》、《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影片的助理摄影。人们
      熟悉的毛泽东在抗大讲课的照片,就是他的杰作。
      
          作为毛泽东的摄影师,侯波必须经常守在距毛泽东不远的地方,一旦有什么活
      动,她能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拍照。于是他们的家,就从原来由徐肖冰单位安排的中
      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宿舍,搬进了中南海。
      
          “我们家最初在勤政殿第一个院落里的西厢房北侧,搬进时我已临近上学的年
      龄。穿过我们的院子再进第二道门,就是勤政殿的主殿了。主殿有高而宽敞的过厅,
      铺着红色的地毯,两侧有玻璃橱柜,里面陈列着古瓷器和古铜器等文物。过厅的尽
      头就是正厅,是外国使节向新中国的元首递交国书的地方。每逢这种时候,我妈妈
      就会提着照相器材往里院跑。”侯波长子徐建林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